神舟二十號飛船成功發射,陳冬、陳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員成功入住“天宮”,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近些年來,中國航天、航空事業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也吸引了無數年輕學子向往的目光。但是,航空航天事業是否真如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懷著滿腔熱情,想要投身偉大的航天事業,應該讀什么專業更合適?國內院校眾多,綜合性大學和行業強校,該怎么選擇?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進入“天宮”空間站
專業細分領域
航空航天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深度融合與緊密協作,除了飛行器本身的設計與制作之外,還涉及電子、信息、控制、能動、材料等學科領域。
通常意義上的航空航天類專業,主要是圍繞飛行器展開的。在本科階段,航空航天類專業屬于工科門類,包含12個專業,大致可以分為飛行器的設計與制造、動力工程、控制與信息、環境與生命保障四個類別。
航空航天類專業
飛行器的設計與制造,細分為飛行器設計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智能飛行器技術、飛行器運維工程等專業,是研究飛行器總體、各個零部件、結構的設計與制造、飛行力學與控制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這個學科對力學的要求很高,涉及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
飛行器動力工程,側重點就在于研究飛行器推進動力。不管是飛機也好,火箭也好,動力究推進都是重中之重,所以單拎出來作為一個專業,研究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飛行器動力也是側重在力學方向,同時也會涉及到一點燃燒學,航空煤油、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等均會涉及到燃燒,因此與能動專業很相似。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則會加上與電氣智能化的結合。
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是一個交叉專業,飛機、火箭等飛行器在運行的過程當中的控制、與地面的通信等融合了飛行器與控制、信息學科。在整個航空航天類專業中,飛行器適航技術、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是最接近電子、信息、自動化的。
最后,是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主要研究航空航天人機工程、飛行器環境控制技術和航空宇航生命保障技術。比如說,南航的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研究乘坐飛機時,在萬米高空巡航的飛機如何為乘客提供舒適的溫度、氣壓,北航與哈工大研究在太空中各種各樣的飛船如何保障航天員的安全與舒適。這個專業開設的學校其實很少,就只有哈工大、北航和南航,并且哈工大和北航是大類招生啊。
在研究生階段,航空航天類專業稱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是工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下面細分為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人機環境工程等4個方向,基本上與本科階段是一致的,只不過本科階段分類更細,研究生階段更加深入。
專業就業方向
在航空航天類專業來說,細分領域意味著就業方向。雖然都分屬于航空航天類專業,但不同方向在崗位、薪資待遇、晉升空間等方面大相徑庭。對于想成為總師的學子,想要突破技術封鎖,想要實現個人抱負,航空發動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這條路無疑是充滿挑戰的。
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這一類寬口徑、高回報的專業,可能更適合大多數學子。在整個航空航天類專業中,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由于涉及學科多,就業面相對比較寬,往控制方向的無人機的控制算法、自動控制,往通信方向的雷達、偵測等,甚至如今大熱的低空經濟領域也能勝任。
航空航天類專業之所以看起來“高大上”,主要是因為其就業方向集中在“國”字號單位、科技大廠等傳統意義上的“金飯碗”。國資委下98家央企,航空航天領域主要是4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航空工業)、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航發)。
這里需要重點指出的是,航空、航天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航空領域面向大氣層以內的飛行器,航天則面向大氣層之外的飛行器。在四大央企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主要面向航天領域,包括火箭、空間站、宇宙飛船、探測器等;航空工業主要面向航空領域,研究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運載機、無人機等;中國航發則是專門為攻克發動機而成立的。
此外,每一個央企下面會分設不同的系、所。比如說,航天科技下邊有11個院所,一院是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五院是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下面有501所,502所等;中航工業下面有611所、612所、613所、618所等。
相對而已,航天的待遇普遍比航空高,并且航天領域的就業一般來說會集中在一線、二線城市,主要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武漢等,而航空領域的就業比較分散,哈爾濱、沈陽、景德鎮、南昌、株洲等都有分部,很多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
相關熱門專業
航空、航天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火箭、人造衛星、飛機、空間站等,都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學科能夠去支撐的,而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共同支撐的系統工程。就拿號稱“航天第一校”的哈工大來說,其航空航天類專業并不是最出色的,反而是機械、控制、力學等相關學科最突出。
因此,真的想去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話,除了航空航天類專業,也可以選擇一些寬口徑就業的專業,包括機械、能動、自動化、儀器、電子、信息、計算機等,甚至于材料、工程力學等,都與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發、制造密切相關。
學習這一類相關專業,一方面是對于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工作并不相悖。進入四大央企,收入高、工作穩定、上升空間大。尤其是,當你的院校層次比較高,又能讀到碩士、博士的時候,那么,進入航天一院、航天戰術武器研究院等,都能獲得不錯的待遇,基本上博士應屆生起薪是30萬左右,五年后能夠拿到稅前50萬的薪資,同時解決北京、上海的落戶問題,都是相當不錯的;
另一方面,這些專業在航空航天領域做得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也有轉業的余地。要知道,航空航天領域并不全部像表面看起來那么風光,情懷、理想固然重要,但競爭激烈、晉升周期長、工作內容單調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現實沒有期待的那么理想時,控制類專業可以轉到自動駕駛的車企,計算機轉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機械的轉到智能機器人等,年薪百萬都是常規操作。
因此,報考寬口徑就業的熱門專業也不失為一種更理性的選擇。
專業院校哪家強?
與計算機、機械,電子、信息等專業相比,開設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院校就少了很多。即便如此,不同院校之間實力也有云泥之別:首先是國防七子都有航空航天類的專業,外加一個國防科大的實力比較強,同時部分綜合性大學、理工類院校有開設相關專業,最后便是辦學層次較低的專業院校。
單論學校的整體學科實力的話,北航、西工大綜合實力更強。這兩所院校既研究無人機、飛機、大飛機的,也有研究運載火箭、導彈、衛星、探測器的,航空、航天的學科十分全面,同時創建了航空學院、航天學院和民航學院(北航稱為航空學院、宇航學院和飛行學院)。因此,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這兩所院校雙雙獲評最好的A+。代表航空航天類學科、科研最高水平的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就是依托北航創建,北航在航空領域的實力是無可爭議的第一。
至于航天第一校,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哈工大,但向來低調的國防科大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并不哈工大遜色。人造衛星、小衛星、空間探測器、載人航天等都是哈工大、國防科大比較擅長的方向,但這兩所院校的航空類專業相對比較弱,整體實力在第四次評估中為B+。
北理工雖然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僅為B,但地處北京的優勢便是有眾多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的加持,背靠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大央企,更容易獲得深度合作的機會。北理工雖然沒有像北航、西工大、哈工大那么全能,但在導彈領域特別突出,尤其與航天科工集團在導彈領域有深度合作,每年往航天科工集團輸送的人才不低于300人。
南航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B+,航空類專業比航天更強,主要在民航、直升機等方向較為突出。1970年,西工大的直升機專業整體調入南航,使南航直升機領域的實力大增,直至今天,南航每年會向大疆無人機輸送人才,研究類似于小型無人機的旋翼機型無人機。
“國防七子”中,哈工程、南理工的專長都不在航空航天領域,但哈工程在導彈領域有一定的積淀。并且在“國防七子”中學習機械類、自動化類、探測制導相關專業都能進入航空航天領域。
雙非院校里有兩個實力比較突出的,是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這兩個學校也基于當地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沈航背靠沈飛、中航工業,南昌航空背靠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他們都是有自己當地的成熟的產業鏈的。這兩所院校的本科生就業也能到當地相關企業,讀研也有比較大的機會進入985、211院校。
這兩所院校之下,還有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鄭州航空、西安航空等,這幾所院校的層次相對比較低,即使是西安航空學院背靠西飛,但在實際的就業中很少往航空航天方向去發展。如果真的要從事航空航天類的工作,還是要進入辦學層次比較高的院校。
除了航空航天類院校之外,不少實力強勁的綜合類大學,在航空航天類學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處于中上游水平的“985高校”,其航空航天類專業也有一定的優勢。
中山大學的航空航天學院成立時間不長,但其優勢在于底蘊深厚,經費充足。硬核的工科需要大量資金搭建科研平臺和各種實驗條件。位于中大深圳校區的航空航天學院,有大量師資來源于國防科技大學,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費條件,目前發展勢頭正猛。
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都在成都,與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非常多的合作,包括實習、校企實踐、項目課題。因此,即使這兩所院校在航空航天的學科實力沒有那么的突出,基于背后的強大的產業鏈也是一個獨特的優勢。
至于廈大,曾經的航空研究也是赫赫有名的,后來在建國初期的“全國院系大調整”中,原廈大的航空系拆分出來,與其他院校的航空系組建了現在的北航。后來,廈大在2015年重新創建了航空航天學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尹澤勇出任首任院長,或許再過幾年其實力能有所提升。
最后,一個行業遠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簡單,表面的高大上也好,辛苦勞累也罷,都只是非常片面的認知。航天、航空事業數十萬人的團隊,能夠成為總師的就那么幾個,大部分人都需要長時間固守基層。但航天、航空事業意義深遠,還是希望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畢竟,在“情懷”不值錢的年代,才顯得彌足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