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2 日下午,福建泉州某小學一年級課堂上,7 歲的小雨(化名)因低頭擺弄橡皮,被任課教師張某當眾揪起右耳。鋒利的指甲劃過稚嫩的耳垂,2 厘米長的傷口瞬間涌出鮮血,滴落在課桌上的算術本上,把 “1+1=2” 的算式染成暗紅。這個本該學習數字的下午,成為孩子記憶里揮之不去的疼痛坐標。
當母親陳女士在醫院看到女兒時,紗布下的耳垂已被縫了 5 針,醫生說 “軟骨組織受損,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監控錄像還原了事發經過:張某在提醒兩次后,突然俯身揪住小雨耳朵向上提拉,孩子受驚掙扎時,脆弱的耳輪被撕裂。10 秒鐘的失控動作,讓一個剛適應小學生活的孩子從此害怕走進教室 —— 如今的小雨聽見粉筆劃過黑板的聲音就會發抖,夜里常從夢中驚醒,哭著說 “耳朵疼”。
校方在 24 小時內作出回應:涉事教師張某被立即停課,校長帶著德育主任登門致歉,承諾配合教育局調查到底?!敖處煹氖謶撚脕矸稣龑W生的書本,而不是傷害他們的身體。” 校長在情況說明中寫道。當地教育局同步啟動師德師風專項調查,表示將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嚴處理,絕不姑息任何體罰行為。但陳女士握著女兒的小手說:“我們更擔心孩子的心理創傷,她現在連鏡子都不敢照?!?/p>
事件在社交媒體迅速發酵,網友翻出該校 “以愛育愛” 的校訓,對比之下更顯刺眼。教育博主 “Teacher 說” 發文稱:“當‘嚴格’變成肢體暴力,折射的是教育者耐心的潰敗。真正的課堂紀律,不該靠撕裂耳朵來維持?!?不少家長留言分享類似經歷:“我家孩子曾因寫錯字被打手板”“老師讓全班嘲笑走神的學生”,揭開了體罰現象在個別學校的隱性存在。
隨著調查深入,張某的同事透露,其近期因班級成績排名靠后壓力較大,但這絕不能成為傷害學生的理由。教育心理學專家指出,7 歲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約 15-20 分鐘,走神是正常生理現象,教師應通過課堂設計吸引學生,而非暴力懲戒。“體罰留下的不僅是身體傷口,更會讓孩子對學校產生恐懼,影響一生的學習態度。” 專家的提醒,讓更多人開始反思:當我們強調 “嚴師” 時,是否混淆了 “嚴格” 與 “暴力” 的界限?
在小雨的病房里,班主任帶來了全班同學折的千紙鶴,每只翅膀上都寫著 “祝你快點好起來”。但孩子始終躲在媽媽懷里,不敢看老師胸前的?;?—— 這個細節刺痛了很多人。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對生命的喚醒,當教師的手成為傷害的工具,摧毀的是孩子對教育最本真的信任。正如一位家長在評論區所說:“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不是讓他們學會害怕,而是讓他們學會熱愛。”事件終將隨著處理結果逐漸平息,但留給教育界的課題永遠懸而未決:如何讓教師培訓不僅停留在教學技巧,更深入到職業倫理與情緒管理?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校園監督機制,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能安心成長?當小雨第一次鼓起勇氣重返校園時,希望迎接她的不再是恐懼,而是真正充滿安全感的朗朗書聲 —— 這才是教育本該有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