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拉稀是養豬生產中常見且令人頭疼的問題,它不僅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嚴重時還會導致仔豬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了解仔豬拉稀的原因,是做好預防和治療工作的關鍵。
一、感染因素
大腸桿菌:是引起仔豬拉稀的常見病原菌之一。仔豬出生后,由于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尚未建立完善,大腸桿菌容易趁機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道炎癥和拉稀癥狀。特別是在衛生條件較差、母豬乳頭不潔的情況下,仔豬更容易感染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感染也可導致仔豬拉稀。沙門氏菌可以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或環境傳播給仔豬,引發腸道炎癥,出現腹瀉、發熱等癥狀。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仔豬,尤其是新生仔豬。該病毒會侵襲腸道上皮細胞,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嚴重的腹瀉和嘔吐,死亡率較高。
豬輪狀病毒:也是引起仔豬腹瀉的常見病毒之一。輪狀病毒主要感染幼齡仔豬,通過糞 - 口途徑傳播。感染后,病毒在腸道內復制,破壞腸道絨毛,影響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從而導致拉稀。
球蟲:球蟲感染在仔豬中較為常見,尤其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球蟲會寄生在仔豬的腸道內,破壞腸道黏膜,引起腹瀉。仔豬感染球蟲后,通常表現為漸進性消瘦、貧血和拉稀。
蛔蟲:蛔蟲幼蟲在移行過程中會損傷仔豬的腸道黏膜,導致腸道炎癥和拉稀。此外,蛔蟲還會與仔豬爭奪營養,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
仔豬拉稀可以用畜小牧的:腹瀉太保針,畜小牧的腹瀉太保針對腹瀉拉稀、腸炎、大腸桿菌、黃白痢疾、沙門氏菌等效果非常好!做驅蟲建議用畜小牧的: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粉,體內外寄生蟲通殺,驅蟲效果非常好!
二、環境因素
溫度:仔豬對溫度較為敏感,尤其是新生仔豬。如果豬舍溫度過低,仔豬容易受寒,導致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功能紊亂,從而引起拉稀。相反,如果溫度過高,仔豬會出現熱應激,也會影響腸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加拉稀的風險。
濕度:豬舍內濕度過高,容易滋生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同時會使仔豬的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拉稀。另外,潮濕的環境會使仔豬的體感溫度降低,加劇寒冷應激,進一步加重拉稀癥狀。
三、飼養管理因素及其他
母乳質量:母豬的乳汁質量對仔豬的健康至關重要。如果母豬營養不良,乳汁中的營養成分不足,或者母豬患有乳房炎等疾病,導致乳汁中含有細菌或毒素,都會影響仔豬的消化功能,引起拉稀。
飼料:仔豬在斷奶前后,由吃母乳逐漸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如果飼料的品質不佳,如含有過多的雜質、霉菌毒素,或者飼料的營養成分不均衡,蛋白質、脂肪含量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仔豬消化不良,引發拉稀。
飲水:清潔的飲水對于仔豬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飲水受到污染,含有細菌、病毒或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仔豬飲用后會引起腸道感染,導致拉稀。
應激:仔豬在斷奶、轉群、運輸等過程中,會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如環境突然改變、噪音、驚嚇等。這些應激會導致仔豬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影響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腸道菌群失衡,從而引發拉稀。
遺傳因素:不同品種和個體的仔豬對拉稀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異。一些仔豬可能由于遺傳因素,自身的免疫力較低,腸道功能相對較弱,更容易發生拉稀。
仔豬拉稀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結果,感染、環境、飼養管理等因素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養殖戶需要全面認識這些原因,在養殖過程中,注重環境衛生管理、科學飼養、做好疫病防控,盡可能消除各種誘發因素,才能有效降低仔豬拉稀的發生率,保障仔豬健康成長,提高養殖效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