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來,牧原股份已募資1121億元。
作者 | 劉欽文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牧原股份似乎終于渡過了豬周期。
4月25日,牧原股份(002714.SZ)發布一季報,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360.61億元,同比增加37.26%;實現凈利潤46.19億元,同比增加287.87%,同比扭虧為盈。
就在前不久,牧原股份還公布了自己的赴港上市計劃,預計完成A+H布局。
但在跨過豬周期、赴港上市的同時,wind顯示,上市以來,牧原股份已募資1121億元。同時,現金流壓力依然不小。流動比率呈現負缺口,截至2024年末,牧原股份流動資產為613.19億元,流動負債為854.75億元。
擴張成巨頭背后,
上市至今已募資千億
牧原股份的成長,與豬周期可謂息息相關。
所謂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的是豬肉價格由于供需關系變化而呈現出的周期性波動。自2006年以來,我國經歷了五輪豬周期,每次基本四年左右時間。
對牧原股份市場地位影響最大的,為第三輪(2014年4、5月-2018年4月)和第四輪(2018年4月-2022年4月)。這兩輪豬周期后,牧原股份也從一個行業地方巨頭成長為全國巨頭,不過在迅速成長背后,是每年在資本市場上的大量募資,以及隨之而來的的債務壓力。
第三輪豬周期中,豬價在2016年5月達到本輪周期的高點20.8元/公斤。隨后逐步回落,至2017年爆發非洲豬瘟,豬價整體觸底降至14元/kg。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牧原股份以723.74萬頭出欄量僅占據1.05%的市場份額。財報顯示,彼時的牧原股份固定資產余額106億元,處于行業相對早期規模。
但這也是“抄底”的好時機,從這時起,牧原股份大量發布融資計劃。
wind顯示,2017年牧原股份7次發布融資計劃,融資方式包括中期票據、定向增發、短期融資券,合計募資61.77億元。同時增加短期借款10.6億元。
2018年發布9次融資計劃,合計募資69.76億元。增加短期借款11.55億元。2019年發布4次融資計劃,合計募資66億元。2020年發布7次融資計劃,募資34億元,短期借款新增122.76億元。
四年時間,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余額從2017年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585.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76.6%。其中,僅2020年購建固定資產現金支出396.66億元,主要用于集中建設豬舍、設備等。在建工程從14.98億元漲至148.35億元。
圖源:wind
在這期間,豬價穩定回升,從2017年的14元/kg持續上漲,2020年達歷史峰值38元/kg。
這一年也是牧原股份大收獲的一年。年報顯示,牧原股份2020年度營收562.77億元,同比增長178.31%;凈利潤274.51億元,同比增加348.97%。生豬銷量達到1811.5萬頭,同比增長76.68%,在上市豬企中銷量最高。同時市場占有率升至3.43%,位居行業第一。
但牧原股份的負債合計從2017年的113億元增至2020年的565.22億元。
與此同時,豬價迎來第二個下跌周期。2021年,豬價從38元/kg高位回落至28元/kg,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顯現。
但牧原股份選擇“豪賭”豬周期,繼續擴張。這一年,牧原股份固定資產余額繼續增至995.5億元,同比增長約70.1%。負債合計突破千億,達1086.62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61.3%。因此凈利潤同比下滑74.85%,為76.39億元。
2022年豬價持續下行至18.9元/kg,2022年12月,牧原股份以定向增發的形式募資6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3年,豬價下跌至本輪豬周期谷底為15元/kg,全行業陷入虧損。牧原股份也不例外,2023年公司營收1108.6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1.19%,歸母凈利潤-42.6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2.14%。這也是牧原股份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虧損背后,擴張帶來的后果開始顯現。2023年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126.56億元+利息費用32.39億元,合計158.95億元,剛性成本正吞噬現金流。同時負債總計達1213.68億元。
2024年8月,牧原股份用短期融資券募資5億元,其中51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4.49億元用于償還牧原股份及子公司的有息負債。
2025年至今,牧原股份兩次通過中期票據的形式,合計募資10億元。5億元用于償還有息債務,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wind顯示,上市以來,牧原股份已募資1121億元。其中,直接融資439.25億元(包括股權再融資、發債融資、IPO融資等),間接融資(按增量負債計算)為682.18億元。可以說,牧原股份的每一步成長,與資本市場上的成功募資,都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圖源:wind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認為,牧原股份因產能擴張,每年產生的固定折舊和利息支出壓力合計超過160億元,這個數據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了極大壓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牧原股份的流動資產余額為624.66億元,其中貨幣資產為203.6億元,但其同期的流動負債余額高達915.05億元,其中短期有息金融負債就達到了627.91億元。綜合參考其流動負債余額和盈利能力考慮,預計短期內其流動性壓力可能難以得到有效化解,除非接下來出現新一輪豬肉大周期。”林先平進一步解釋。
繼續向海外擴張,
開啟赴港上市計劃
所幸的是,自2022年開始的第五輪豬周期,如今正處于微漲態勢。牧原股份也在2024年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1379.47億元,同比增長24.43%;歸母凈利潤為189.25億元,同比增加554.07%。
但流動比率依然呈現負缺口,截至2024年末,流動資產為613.19億元,流動負債為854.75億元。
“看待行業周期,要用嶄新的思維來看,不能一直堅持舊有認知,每一輪周期都有自身特性。作為市場經營主體,不能寄希望于通過周期上行來彌補自身經營能力問題導致的虧損。公司將持續通過管理和創新獲得成本領先優勢,未來的盈利水平需要建立在成本領先所能獲得的行業超額利潤上,而不是將希望放在未來豬價的漲跌上。”牧原股份表示。
對于2025年的行情,多家專業機構大多認為豬價預計全年呈現低利潤特征,高度有限。
國泰君安期貨預計,2025年供應同比增幅有限,需求整體平穩;
中信建投期貨認為,2025年豬價預計回歸養殖成本,全年呈現低利潤特征,價格波動區間預計在13-15元/公斤;
華安期貨預計,供應端7月份之前都處于產量恢復期,壓制行情走勢,而二次育肥趨于謹慎,對豬價的支撐減弱。集團廠2024年積累利潤,抗風險能力較強,主動大幅去產能概率較小,未來一年,豬價預計高度有限。
面對國內高度有限的豬價,牧原股份將“擴張”的眼光放到海外。
2024年起,牧原股份與越南本土養殖公司BAF達成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養豬技術服務方案、硬件支持、人員培訓等。
“當前,越南及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生豬養殖行業從業者對于非瘟防控、豬場改造、硬件升級、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等需求較為迫切,這也成為公司海外業務開展的切入點。”牧原股份表示。
走向海外的第一步,自然也是募資。
2025年4月,公告顯示,牧原股份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對此,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擬在香港上市,是綜合考慮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希望借助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豐富融資渠道和工具,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布局、提升企業形象及國際知名度,招攬更多國際人才,加速海外團隊建設,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對接。
實控人已多年蟬聯“河南首富”
實際上,牧原股份的創始人、實控人秦英林在少年時期就對養豬有一股“執念”,也經歷過多次失敗,但每次都是越挫越勇。因此敢于逆市擴張產能,是基于經驗的“豪賭”,或許也是秦英林對困境的不服。
秦英林1965年出生于河南內鄉農村,小時候家里窮,平時很難吃上豬肉。而1979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個靠養豬致富的萬元戶,養豬致富的種子便在14歲的秦英林心中埋下。上高中后,恰逢村里改革,秦英林便建議父親養豬,秦父也很尊重兒子的意見,于是東拼西湊購買了20頭豬仔,但由于缺乏防疫知識,沒多久就病死了19頭,虧得血本無歸。
那時候秦英林就立志為養豬事業而拼搏,于是努力學習考大學,并在填報志愿時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河南農業大學的畜牧獸醫專業。大學畢業后秦英林被分配到南陽國營肉聯廠工作,但他依然放不下養豬夢,于是在1992年下海,攜妻子錢瑛回到家鄉,買了22頭豬仔,開啟了自己的養豬事業。
但命運總在開玩笑,一場瘟疫再次讓他的豬仔死了個精光。于是秦英林便買豬再養,直到1995年后終于解決豬瘟問題,并開啟了大規模養殖。
2000年,秦英林成立了內鄉縣牧園養殖有限公司,正式將養豬進行公司化運營。牧原養殖于2009年12月28日股改,并在2014年掛牌上市。秦英林夫婦的養豬生意也越做越大。
2021年2月,牧原股份股價曾摸到90.06元/股,總市值逼近5000億元,還一度殺入了A股前20強。而隨著業績波動,公司股價也出現下滑。截至4月25日收盤,牧原股份報40.03元/股,總市值2187億元,較巔峰時期腰斬。
目前,秦英林直接持有牧原股份38.19%股份、錢瑛直接持有1.18%股份,另外兩人通過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29%股權,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公司54.65%股權,為牧原股份實際控制人。
而夫妻二人憑借牧原股份,已經連續多年蟬聯“河南首富”。根據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秦英林夫婦以13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全球第118名。
來源:罐頭圖庫
過去十年,兩個半的豬周期,牧原股份從規模狂飆到理性收縮、再到技術驅動轉型。你對牧原股份的“擴張”故事有何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