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差異、大國競爭,美國的國運正在被小丑特朗普削弱。
特朗普為什么要發動關稅戰?
按照特朗普的認知,其實就兩個原因;第一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薅美國的羊毛。特朗普把貿易逆差簡單理解為吃虧。
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滑稽的邏輯。
這就好比我們去超市買東西,但超市老板卻沒有來買我們的東西是一樣的;一個給錢,一個給貨物,這本質上就是等價交換。
如果美國真的覺得虧了,那當然可以選擇不買。
特朗普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想要重建美國制造業。希望通過高關稅來迫使美國企業回流,也迫使外國企業去美國建廠,從而帶動美國的制造業。
讓美國制造業再次偉大。
為什么說特朗普是小丑?
因為這兩個問題,都不太可能通過關稅來解決。
先說貿易逆差,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三個主要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因為美元的特殊性,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各國的央行都需要儲備美元,大公司、大宗商品也大都是用美元來結算的。
這也導致其他國家都對美元有強勁并且持續的需求。當需求高,供應又比較穩定的時候,就會漲價。
這也就導致了美元的升值。
美元貴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導致普通人在美國哪怕是刷刷盤子,也能夠過上相對不錯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會導致美國的人工貴。
人工貴,對制造業而言,就意味著在美國本土生產成本非常高。
同樣質量的東西,因為美國生產成本非常高,也就會導致進口反而更便宜,這也是美國最近幾十年來貿易逆差不斷增長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美元主導的全球產業鏈分工。美國通過自己的大型公司去全球進行投資建廠擴產,由美國來主導設計和品牌,再由發展中國家組裝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向全世界,也包括美國。
在這個過程中,大公司們占據了最大的利潤;一件義烏生產的睫毛膏成本可能只要0.5美元,但賣到了美國,售價就會高達幾十美元。
而大利潤,都被進口商、經銷商賺走了,這也導致制造業商家們本身利潤其實并不高。
這樣做,美國可以賺大錢,制造業國家賺小錢,而代價也就是貿易逆差。
第三個原因,則是美國長期的赤字財政,由美債和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構成。
對美國而言,錢僅僅需要借一借或印一印就啥都有了,這也導致美國的居民消費特別高,能夠占到GDP總量的70%。
3.5億美國人,一年的消費額就可以占到全球消費額的三分之一。
作為對比,我國這樣的制造業國家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只有不到40%。
美國消費高,制造業成本貴沒有競爭力,就只能依賴大量進口,于是貿易逆差就不斷增高。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回頭看特朗普的高關稅策略,能夠解決美國這些問題嗎?
很顯然不能。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維持美元地位的重要性顯然比貿易逆差要高得多,這也是“美元霸權”的基礎。
想讓美國制造業回流,一方面在成本上不現實,另一方面以美國人的效率來看,就算現在開始大規模建廠、開始生產,類似于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后遺癥和水土不服就有很多問題。
因為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才導致美國人工貴,美元升值,如果要想引進制造業回流,那么美國就必須要解決美元貴導致的人工貴問題。
而這一點,顯然也是絕無可能的。
從邏輯上來看,特朗普所認為的貿易逆差和制造業回流,都無法通過加征高關稅來解決。因為這是美元霸權導致的結構性問題。
而美國比起貿易逆差和制造業回流,顯然繼續維持美元的地位是更重要的一點。
既然加征關稅得不到想要的目的,為什么特朗普還要加關稅?
那就只有一個目的,特朗普這么做,是為了拉攏部分美國人的選票,迎合他們的心理。
目前特朗普在競選時給出的幾個承諾,到現在都沒有達成;在競選時,特朗普曾放下豪言,要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結果到現在還在打。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中東和美國通脹等問題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措施。
解決不了問題,又喜歡夸下海口,特朗普的民意乃至他背后的共和黨都會受到很大打擊;這個時候,就需要樹立一個外部的敵人。
而加征關稅,則是轉移內部矛盾中風險最低的。
除此之外,這和特朗普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系;特朗普是一個高度自戀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并且報復性極強的人,這幾點從過去發生的事情都可以看出來。
作為一個小丑,特朗普的報復性心理乃至心理扭曲程度可能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這一系列事情最終引發了他對全球加征對等關稅。
從特朗普的角度來看,他顯然也是想要成為美國的救世主,是真的認為他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而今天美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什么貿易逆差和制造業,而是龐大的美國國債。
目前美國已經有高達34.5萬億美元的國債了。
并且還在以每年2萬億的速度增加。2024年一年,僅僅是美債利息就支出了1萬億美元,這比軍費支出還要高。
作為對比,美國一年的稅收才不過4萬億美元,這就相當于一個人收入的20%多要用來支付利息,而不是債務本金。
更可怕的是,在拜登任期內,由于美債的利息很高,美國就不愿意借長債,而是借了很多短債,結果到了今年,一共有9.2萬億美元的美債要到期。
單單是6月份,就有6萬億的美債到期;由于美國要借太多的錢,市場上的需求也要小于美債的供應,這樣也會導致美國要以非常高昂的利率來兜售自己的美債。
當市場覺得美國無法承受的時候,可能又會在二級市場上拋售美債,美債收益率又會進一步提高,到那個時候,特朗普可能也會被美國歷史銘記,成為搞砸美債歷史第一人。
從美債的角度來看,特朗普還是有非常強的危機感的。
這也是為什么,在面對美債拋售潮,美債利率不斷上漲的時候,哪怕是特朗普這樣的人,也會服軟暫停對全球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原因。
美債一旦崩了,后果哪怕是特朗普也難以承受。
說了這么多,加關稅當然也并非全無好處。
加關稅第一大好處,就是可以讓美國賺錢;2024年美國的進口總額是4.11萬億美元,按照20%的關稅來計算,美國也能夠從中賺取8000多億美元的收入。
這8000多億美元的額外收入,也基本上能夠抵消美債一年的利息支出了。
除此之外,美國提高關稅還可以逼迫其他國家放棄對美國的高關稅壁壘。
在天價關稅暫停90天之后,特朗普很顯然是想要通過這90天來進行談判,這是特朗普最喜歡甚至是最拿手的。
談判具體要怎么談呢?
大概率就是要逼迫其他國家放棄對美國產品加征的高關稅。
美國今天的制造業基本上都是高科技制造業,例如航天航空、半導體設備、工業機器人等等,另外美國還有農產品、資源等各種軟件。
這些東西都是美國可以出口的。
而過去很多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產業,通過關稅壁壘不讓美國的產品進去。以前美國是不怎么計較這些東西的,但特朗普不一樣,一對全球加征關稅,那大部分和美國形成貿易逆差的國家,都得和美國進行談判。
以日本大米為例,日本的大米口感不錯,但美國也有這樣的大米;為了保護本國大米產業,日本對美國大米的關稅是多少呢?
答案是200%。
如果日本對美國大米降低關稅,那么美國大米就能夠在日本占據不小的市場份額,這對美國來說,就是好事。
過去美國可能真不計較這個,但特朗普是一個不喜歡美國吃虧的主,所謂的“對等關稅”,其實就是降低雙邊的關稅壁壘。
這么做的好處在于,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減緩美國的貿易逆差。
特朗普當然也不傻,美國背靠美元無法完全消除貿易逆差,但如果能夠借此降低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壁壘,那么也是一個不錯解決辦法。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高關稅無助于解決美國內部面臨的矛盾,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減緩這一矛盾。
而美國之所以把我國作為頭號打壓對象,那也無非是我國在全球第二經濟總量上的位置坐了太久,疊加這幾年我國制造業發展迅猛,從而讓美國有了危機感。
而我國的問題在于,和不同靠消費驅動增長不同,我國是靠制造業是靠生產來驅動經濟增長的。
這在定位上和美國完全不同,這會帶來一個什么問題?
作為生產了世界上三分之一制成品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存在著競爭關系的。
歐美是世界上的生產大國,發展中國家則作為供應鏈存在,而我國作為供應鏈中最強大的一方,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是有競爭的。
對其他國家而言,如果讓他們在低關稅和我國之間只能選一個的話,他們大概率是會選擇低關稅的。
最終,他們可能會犧牲我們的一部分利益,來保全他們的出口。
這也是特朗普高關稅的另一大目的,那就是借由高稅和仗著自己最大消費國的地位,來迫使各國“選邊站”。
這也導致我們目前看到,幾乎沒有什么歐盟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直接站出來表態支持我們的。
去年我國向美國出口了4400億美元的商品,如今美國把關稅拉到這個高度,也必然會帶來影響,未來短期幾年一定會有大量的工廠停工,帶來一系列問題。
但美國自身也會面臨高關稅的傷害,例如商品價格上漲、通脹,以及透支美國全球大國的公信力等等。
但長期來看,我們還是應該看到今天全球秩序的糾錯能力。
換句話說,特朗普即便再愚蠢,真的搞砸了美國的一切,那么下一個四年,美國就會啟動糾錯機制,到時候新上任的,可能就會采取一切“反特朗普”的措施來進行糾錯。
反過來,如果這一措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那么美國也會選擇繼續延續關稅談判這一機制。
不管是對美國還是對我國,我們都應當有這個心理準備:即未來可能會有一段更苦的日子要過。
這個時候雙方要比拼的不僅僅是經濟韌性,還有對痛苦指數的耐受力。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