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人的黃金塔
塞維利亞歷史悠久,曾是西班牙的商貿中心與古都,現是第四大城市。“誰沒看到塞維利亞,誰就沒見到奇跡!”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惟一的內河港口城市,瓜達爾基維爾河穿城而過,乘船向南約百公里,就能到達海港,駛入大西洋還是地中海都很便利。
這在那個海盜橫行的年代絕對是老天爺偏心。
這里曾被羅馬人和西哥特人征服。8世紀,摩爾人(北非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跨海而來,給這片區域涂上濃濃的異域風情。
塞維利亞是摩爾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11世紀后更成為統治中心。
河畔邊、12個面、分外墩實的黃金塔,是摩爾人1220年建造的,用來監視水面,一條大鐵鏈從塔下河底拉到對面,能封鎖河道。
1
2
但這些沒能攔住西班牙人。
1248年,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多三世攻下塞維利亞,完成“光復”大業。
據說,他派人潛入水中弄斷鐵鏈才讓戰船順利駛入。
剛臣服的格拉納達摩爾君主還率軍與西班牙人并肩作戰。
大教堂與宣禮塔
摩爾人并非蠻族,他們創造了燦爛文化,宗教上也較開明,與天主教徒、猶太人基本能夠共處。
剛“光復”的西班牙人也算寬容,沒對摩爾人趕盡殺絕,沒有大規模強迫改宗,摩爾小國格拉納達繼續存在。
費爾南多三世的遺骸被安置在塞維利亞大教堂,圣骸盒上除了西班牙文與拉丁文,還有阿拉伯文和猶太人的希伯萊文。
那時的大教堂并非眼前這一座。這本是清真寺,他安葬后不太久因地震受損。
相傳,1401年的某天,當地神父們做了相同的夢,夢中被要求重建教堂,還要讓它舉世無雙。
此夢真假難辨,反正次年人們就拆舊建新。
忙碌上百年,最終建成這座116米長、76米寬的龐然大物,如愿濟身世界三大教堂之列。
大教堂以哥特風為主,融合了阿拉伯、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
它旁邊總高百米的希拉爾達塔則以高聳而精美著稱。
希拉爾達塔本是清真寺的宣禮塔,塔內是斜坡,方便騎馬登頂。
它仍是摩爾元素,頂部增建了鐘樓,上面立著青銅風向標,是羅馬婦女形象。
大教堂外觀宏大,內部極盡奢華,耗時80年完成據稱世界最大的祭壇板畫、大師級宗教畫、藝術珍品閃得人眼花。
給哥倫布“補辦”的葬禮
不過,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哥倫布之墓。
1492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與丈夫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統一全境,成為開啟黃金時代的雙王。
他們支持意大利人哥倫布四次率隊遠航,其中,1498年第三次從塞維利亞出發,1504年第四次返航到這里。
1506年哥倫布病死在外城,遺體被送回塞維利亞,1542年又被家人運到他“發現”的美洲多米尼加。
1795年法軍進攻,遺骸轉到古巴。
1898年美西開戰,哥倫布又被萬里迢迢運回塞維利亞,仿佛歷時300多年完成了第五次遠航。
左:補辦的葬禮
右:哥倫布紀念碑
多米尼亞人懷疑當年錯運了遺骸,不過西班牙人經DNA比對,確定大教堂里的確為哥倫布本人。
哥倫布死時憤懣潦倒,作為彌補,后人在大教堂為他“補辦”了永不落幕的盛大葬禮:雙王與同時代的萊昂國王、納瓦拉國王四尊巨像莊嚴抬著他奢華的靈柩。
在穆里略公園還有哥倫布的紀念碑。
尸骨無存沒能葬此的麥哲倫
首次完成環球航行的麥哲倫也與塞維利亞有不解之緣。
這位葡萄牙人1519年8月率領200余人、五艘船從塞維利亞啟航,1522年9月僅有一艘(一艘提前返航)四處漏水的載著18名水手返回。
他們完成了環球航行,向西繞過美洲找到去往東方的水路,也證明地球是圓的。
可麥哲倫一年前已在菲律賓死于土著之手,尸骨無存,沒能實現葬在塞維利亞的遺愿。
麥哲倫船隊路線
西班牙從大航海中獲利極豐,塞維利亞則壟斷了其與美洲的貿易長達300年,成為全國最富城市。
黃金塔因外壁貼有金色瓷磚得名。這時,從美洲運回的真金白銀存在里面,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塔。
只是這些財富上也帶著印第安人的血淚詛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