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一個團體的強大必須有眾多優秀人才的加盟。因此,古代有周公三吐哺的典故。三國時期,群雄割據一方。他們一方面擴大土地面積,一方面爭奪人才。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的生死大戰,最終袁紹以失敗而告終。談及袁紹的失敗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條是人才的失去。那么,曹操得到袁紹帳下哪些人才?
一
荀彧
荀彧,有王佐之才的美稱。他富有戰略眼光。董卓入京并廢掉漢少帝,荀彧就棄官歸鄉。回到家鄉的他勸家鄉人,天下即將大亂,他的家鄉很容易受到戰火的侵擾,最好大家離開此地。家鄉人都一笑而過。當同鄉的冀州牧韓馥邀請之時,他無奈的帶著全族人離開。后來,家鄉人果然很多人死于亂兵。
袁紹得到冀州后,以上賓之禮對待荀彧。同時,他的弟弟們、同鄉辛評和郭圖均受到袁紹重用。然而,他并不認為袁紹可以成就大業,順勢投奔了曹操。
在曹操的手下,荀彧幫助曹操規劃統一北方的軍事路線,并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其中,迎天子就是荀彧的主意。他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當呂布與陳宮叛亂時,荀彧憑借自己的能力,為曹操保留了兗州三座城池。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荀彧從各方面全力支持曹操。也就是說曹操戰勝袁紹,荀彧功不可沒。后來,他又讓曹操出宛、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荊州,并取得了成功。在人才方面,荀彧給曹操推薦了荀攸、郭嘉、鐘繇、陳群等優秀人才。荀彧能排在曹操的五謀士之首是有道理的。
二
郭嘉
郭嘉,原本是袁紹的部下,但他認為袁紹多謀寡斷,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便投靠了曹操。
他到了曹操帳下,甚是重用。在他的幫助下,曹操平定了呂布,平定河北,滅了烏桓。他的人生中,還提出曹操十勝,袁紹十敗的論斷;最讓人驚奇的是他推斷出孫策死于刺客之手。當曹操平定冀州后,他勸曹操重用名士,收納人心,為曹操完全征服冀州奠定了基礎。
三
董昭
董昭也是袁紹的部下。當袁紹與公孫瓚對峙時,他假作檄文,幫袁紹安定了巨鹿。但是,由于他的弟弟在張邈的手下當官,而袁紹又和張邈不和。有人趁此機會說董昭的壞話,袁紹不僅相信,還要治他的罪。無奈,他投奔了張揚。后來,曹操勤王時,他勸張揚幫助曹操西迎天子,并上奏封曹操為鎮東將軍。曹操協天子遷都也是他的主意。后來,曹操攻打烏桓時,他建議開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解決了糧食問題。當孫權想偷襲荊州時,孫權與曹操結盟。他建議將盟書分散給樊城和關羽軍。這樣不僅鼓舞自己的士氣,也挫傷關羽軍士氣。雖然董昭不是五謀士之一,但他的貢獻也不小。
四
許攸
許攸與袁紹、曹操都是發小,但他選擇了袁紹。在袁紹的帳下,他的建議經常不受重視。在官渡之戰時,他建議袁紹偷襲許昌,讓曹操首尾不得兼顧。但袁紹不聽從他的建議。恰好,他的家人因犯法被收治,許攸只好投奔了曹操。在受到曹操熱情歡迎之下,他建議曹操夜襲烏巢。此戰的勝利讓袁紹軍隊土崩瓦解。后來,隨曹操平定冀州,他的功勞不小。
五
張郃
張郃屬于儒將,被曹操稱為“韓信”。最早,他效命袁紹。在滅公孫瓚時,張郃多有功勞。烏巢之戰時,他認為先救烏巢。但袁紹不同意,派他攻打曹洪。由于烏巢的丟失,郭圖推脫罪責給張郃。張郃和高覽被迫投降曹操。在曹操的帳下,他隨曹操平定冀州,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漢中之戰中,夏侯淵被殺,他主持工作穩定了當時殘局。
張郃精通歷算,擅長戰場規劃與謀略,是曹操五子良將之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毀于他之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