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關(guān)注不迷路〗
近日,媒體報道,北京一位七旬老人,7天偷走100多個快遞,日均“掃貨”十幾個包裹,最終被警方刑拘。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老人偷快遞究竟圖什么?
是單純貪小便宜,還是背后藏著更復雜的社會問題?
監(jiān)控畫面里,這位老人戴著帽子口罩,拖著買菜小拉車,熟練地穿梭于不同小區(qū)。
她專挑無人看管的快遞下手,回家后像拆盲盒一樣打開包裹,對里面的物品卻并不執(zhí)著:
有的隨手扔進垃圾桶,有的直接堆在角落。
面對警方審訊,老人輕描淡寫地說:平日里經(jīng)常看到快遞被隨意丟放在居民門口,爬樓偷快遞就是“想解解悶兒。”
這種荒誕的行為動機,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暴露了老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
子女不在身邊、社交圈子萎縮、生活缺乏目標,讓一些老人陷入“情感真空”。
偷竊行為帶來的短暫刺激,成了某些老人對抗孤獨的“解藥”。
有心理學家分析,類似行為可能源于“尋求關(guān)注”或“填補空虛感”,甚至帶有某種病態(tài)的心理滿足。
案件背后,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面:為什么快遞能被輕易偷走?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快遞員為圖省事,直接將包裹堆在住戶門口。
這種“懶人配送”模式,讓家門口成了不法分子的“自助提貨區(qū)”。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在涉及快遞企業(yè)的投訴中,物流問題占到了43.33%,包括包裹丟失、到站不通知、損壞等等。
當行業(yè)一味追求效率,忽視基礎(chǔ)的安全保障,無異于為犯罪提供便利。
而且,快遞放在顧客門口,一旦丟失找不回,就容易引發(fā)糾紛,責任誰來負?
案件曝光后,爭議還是挺大的。
有人同情老人“年紀大、可能糊涂”,呼吁從輕處理;也有人痛斥“壞人變老”,要求嚴懲不貸。
從法律角度看,老人行為已構(gòu)成盜竊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
“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同時,司法實踐也明確,兩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即屬“多次盜竊”,無論金額大小均可定罪。
本案中,老人7天作案超百次,遠超法律紅線。
但現(xiàn)實中,老年人犯罪往往面臨“輕判困局”:
一方面,司法實踐中對高齡罪犯確有從寬傾向;另一方面,公眾對“老人犯罪”的容忍度高于其他群體。
這種現(xiàn)狀也折射出更深層的道德困境:我們是否因年齡而模糊了是非標準?
法律專家指出,過度寬容可能傳遞錯誤信號,讓部分人產(chǎn)生“法不責老”的僥幸心理。
七旬老人偷快遞,絕非個案。
近年來,老年人盜竊快遞、超市“零元購”、甚至故意破壞公物等事件頻發(fā)。
這些行為背后,是老齡化社會難以回避的三大痛點:
1. 缺乏存在感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類似的案件里面,以獨居老人為主。
獨居老人由于缺乏情感寄托,社交活動匱乏,部分人通過極端行為尋求存在感。
做錯事要譴責,但子女角色的缺失也值得引起重視。
2. 愛貪小便宜
部分老人對占“小便宜”尤其敏感,比如把超市免費購物袋大把扯回家,講公用衛(wèi)生間的廁紙據(jù)為己有。
長此以往,就混淆了法律的界限!
有的老人習慣了從路邊車筐里撿“寶貝”,默認誰撿到就是誰的。
甚至發(fā)生過跟施工工人搶電纜的鬧劇,也挺讓人無語。
3. 社會支持系統(tǒng)缺位
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wù)多停留在“送餐保潔”層面,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深度服務(wù)嚴重不足。
當老人陷入困境時,往往求助無門。
要根治“老人偷快遞”現(xiàn)象,需多方合力:
1. 快遞行業(yè)“安全升級”
快遞員送件,如果不能做到及時、當面投遞,在與顧客協(xié)商后,可以放到快遞柜或者驛站,以避免丟失。
2. 社區(qū)構(gòu)建“防孤網(wǎng)”
通過志愿者結(jié)對、興趣社團等方式,激活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3. 司法與教育的平衡
對故意犯罪者依法懲處,同時加強老年普法教育。
比如,昆明中院開通了“銀發(fā)一族暖心直通車”平臺,通過讓老年人零距離觀摩庭審現(xiàn)場,“沉浸式”接受普法教育。
七旬老人偷快遞,是一面照妖鏡:照見行業(yè)漏洞、司法爭議,更照見老齡化社會的深層危機。
當我們討論“該不該寬容”時,或許更該思考,是什么造成了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如何才能讓每一位老人體面地老去,而不是在孤獨中滑向犯罪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