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贛西大地的錦江之畔,宜春市上高縣作為全國首批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縣,依托中央財政的鼎力支持,全面推進漁業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漁業改造標準化,打造“生態養殖新模式”
過去由于機械化程度低,建造的池塘形狀、大小、深度等大多不符合漁業生產要求,加上年久失修,部分魚塘還存在塘堰老化、淤積嚴重等問題,水產養殖廢水排放往往不達標,養殖效益也非常低下。
上高以“整縣推進”模式為核心,聚焦養殖設施升級、苗種培育強化、服務保障完善、產業鏈條延伸四大領域,構建全鏈條綠色循環體系。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與工廠化養殖車間建設雙管齊下,推動養殖效率躍升;智能化監測設備與生態化尾水處理設施全域覆蓋,實現“養魚不污一池水”。目前,全縣連片池塘標準經改造和尾水處理項目面積5547畝,工廠化養殖新建養殖面積52469平方米,總面積增加45%左右,超過1萬畝。水產品總產量年增加3200噸,漁業產值增加6600萬元左右,標準化改造后的養殖區不僅尾水處理達到標準,而且畝產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平臺賦能數字化,打造“綠色漁業新高地”
隨著智慧漁業信息管理平臺、水質在線監測及智慧控制系統、智慧漁業環境監控系統等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以“水質實時監測、智能精準投喂、病害預警防控”為核心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加速覆蓋。依托平臺數據集成,上高縣構建“一塘一碼”管理體系,動態追蹤萬畝魚塘生態指標,推動養殖過程透明化、標準化。在已覆蓋的區域中,養殖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下降40%。例如,在蒙山鎮富坑村試點應用中,智能投喂系統使飼料浪費率降低50%,畝均收益增加1200元。
為保障“從塘頭到餐桌”的全鏈條品質管控,上高縣投資建成標準化水產品檢測站,配備水產品重金屬檢測儀、水質多功能檢測儀等先進設備,可檢測重金屬、抗生素殘留、微生物污染等10項指標。檢測站為轄區內養殖戶提供免費快檢服務,企業送檢樣品半小時內即可獲取檢測結果,檢測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100%。檢測站同步承擔技術培訓職能,累計為300余名養殖戶開展“科學用藥”“尾水自檢”等專題培訓,從源頭減少違規用藥行為。
產業鏈條融合化,構建“生態富民新格局”
在產量提升的基礎上,該縣著力構建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體系,正在全力打造集“水產養殖+漁業觀光+漁鮮美食”于一體的現代漁業融合示范產業園,激發特色水產養殖新經濟增長點,帶動農旅一體化協同發展。上高縣神山湖生態園作為現代漁業融合示范產業園,集“生態養殖、漁事體驗、旅游觀光”于一體,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增收800萬元。“上高鳙”地理標志品牌嶄露頭角,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后,市場單價提升25%,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年產量突破1萬噸,帶動2000余戶養殖戶增收。隨著農事服務中心、冷鏈物流基地等配套設施建成投用,也將解決魚類產品保鮮、存貯和長距離運輸的重要難題,帶動數千農戶增收致富。(付嘉林、李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