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瀏陽河,是我多年前的一個小愿望。去前年我花了7個假期的時間(前年五一、端午、去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從瀏陽河入湘江口起,沿瀏陽河(包括上游的大溪河)岸邊徒步上行,終于到達了瀏陽河源頭。
今年清明小長假,我乘車到達瀏陽市高坪鎮(zhèn)雙江村,沿小溪河徒步上行,4月6日下午到達株樹橋水庫管理單位大門口,之后乘車返回長沙市區(qū)。
以往每一段行程結(jié)束后,我都以散記的形式,在自媒體上發(fā)布了圖文,介紹了沿途見聞,這次也不例外。下面分享的是清明節(jié)當天下午的第二段行程。
一
高坪鎮(zhèn)是湖南首個“生態(tài)長壽鎮(zhèn)、百歲健康鎮(zhèn)”,林草覆蓋率為68%。
我的前方,有時是自然山水,有時是田園風光,有時是兩者兼而有之。
過雙江村潭花片金華組。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水面如鏡,河邊樹木在水中的倒影隨水流晃動。
一處農(nóng)家樂的白墻上畫著三幅生動的畫面。這三幅畫都很切題,為農(nóng)家樂增色不少。
一張畫上有“尋找老家味道,品味農(nóng)耕文化”的文字,一端畫著釣魚和收莊稼的場面,另一端畫著廚房忙碌和一農(nóng)民挑著雞蛋叫賣的畫面。
另一張一半畫上寫著“農(nóng)家菜,正宗鄉(xiāng)味”,畫的是香腸、臘肉、雞蛋、大白菜和正在插秧的農(nóng)民,另一半畫的是休息的耕牛、犁和一家三口正在準備用餐的畫面。
還有一張畫,一端畫著竹籬茅舍和放養(yǎng)的雞,另一端畫著老人在烹飪美食,畫中寫著“飄香四溢”四字。
在一處菜地一角,盛開著一樹紫紅的花,讓我眼前一亮,仿佛這是給長途跋涉的我的一種獎賞,讓我精神為之一振。
不遠處長著一叢茴香,本人有好多年沒看到過這種蔬菜了,于是想起母親。小時候,春末夏初,每當蠶豆成熟的時候,母親會用茴香葉與蠶豆一起,加上佐料烹飪,做出一道特別的菜,我們一家人都愛吃,那菜一直香到了現(xiàn)在。
繼續(xù)往上游走。河道轉(zhuǎn)彎,岸邊草木蔥蘢。
幾戶人家的門口,田里油菜花正在盛開,這才是春天的樣子。它們不會是預知到我徒步要路過這里,專門開給我看的吧。這場花事要比不遠處的梨花、豌豆花、蘿卜花盛大得多。在另一片田里,眾多的蘿卜花正開得煞是惹眼。
我感慨,每一種生命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春天的樣子,絕不重樣,這些花都開得好有個性,令人羨慕。
在雙江村潭花片中坪組的一處河岸邊,竟看到白石老人的站立塑像。不知是想讓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更接地氣,還是想讓他重回人間在一片自然山水間再拿起寫生的畫筆?
再往前,河邊上竟然立著一頭牛的塑像,材質(zhì)不知是玻璃還是玻璃鋼,可惜牛的一只角已斷了。塑牛所處的開闊地上落了一地的樹葉。
我來到一處河岸,伸在河面上方的樟樹枝丫發(fā)了不少新葉,正好遮擋住河對岸的一家民宅。畫面看起來挺不錯的。
前面不遠處就是譚家灘渡口,看樣子有幾年沒擺渡了,早些年修的亭子倒還保留著,那亭子似乎還在回味著那些年的熱鬧情形。
二
瀏陽市境內(nèi)有很多古樹名木,這兩年利用假期徒步瀏陽河,我就看到河岸邊到處都生長著各個年代的樟樹,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甚至兩三百年了。
現(xiàn)在,我的眼前就出現(xiàn)了一棵古樟樹,近樹腳處掛了一塊2022年的“湖南省古樹名木保護牌”,上面標示當年樹齡為265年,今年就是268年了。粗壯的樹干估計要兩人才能合圍。
再往前,當?shù)厝嗽诤影哆呅蘖怂嗦访娴谋愕溃蠹s兩三米寬。我想要是住在這個村里,早上就可以順這條游道晨跑了。
河邊小道旁,我看到有不少大樹的樹干上爬了好多根生著密密麻麻的根須的藤蔓,看上去好像干了一樣,不知道過一段時間,這些藤蔓會不會恢復生機,重新長出葉子來。仔細看,覺得好有趣。樹皮有很多裂口,藤蔓的根須正好深入大樹的這些裂縫。
前方出現(xiàn)了一座大橋,看距橋頭不遠處的游步道邊豎著的說明牌,得知該橋就是楊潭大橋。
該橋修建于1977年,由楊潭公社主持修建,用石頭堆砌組成橋面、橋身三個橋孔及四個橋墩,并采用轉(zhuǎn)孔技術(shù)讓橋身更加穩(wěn)固。大橋連接楊潭村和雙江村,是高坪鎮(zhèn)轄區(qū)的主要橋梁。
走在橋上,欣賞大溪河畔的潺潺流水,仿佛《瀏陽河》曲悠悠響起。一灣碧水,一縷清風,一橋煙雨,見證著當?shù)氐臏嫔>拮兣c村民的悲歡離合。
河邊的樹木倒影映在河面上,與岸上的樹木相映成趣。
河岸邊,修建了長沙引水項目補水工程——坪上電灌站。該站裝機4千瓦,灌溉面積為110畝。
看,河邊這幾棵樟樹好像長在水中,枝丫交錯,左邊兩棵樹的樹干上也爬滿了藤蔓,這些藤蔓寄生在樟樹上,依附樟樹而生長,卻又一定程度地影響著樟樹的生長。
它們利用樟樹提供的土壤養(yǎng)分、水分和陽光等資源,增加樹木的負荷,在藤蔓與樹木交織的區(qū)域,形成一些隱藏的環(huán)境,為壁虱和其他昆蟲提供了寄生場所,可能引起樹木病害。
寄生藤蔓與樹木這種情況,可以類比某些人類,真是形象而貼切。
三
在河道開闊的水域,當?shù)厝税醽泶笫^,排成了一條人可以從上面走過去的路,以增加游趣。
河邊的這條水泥筑成的兩三公里長的便道,對我來說已經(jīng)是相當好走的路了。
長著嫩綠枝葉的樹木,與清澈平緩的河流,組成了優(yōu)美的畫面。
大平壩上的田野里,油菜已經(jīng)結(jié)籽。中間的小道上,用圓環(huán)連在一起,顏色由黃色漸變成綠色,形成了一道景觀。人可以從圓環(huán)中走過去。
眼前的便道上,便是用裝飾條彎起來與紫藤花的藤蔓構(gòu)成了一道穹頂通道。
用干藤和鐵支架編織成的這個造型挺好的,游客可以坐上去休息或擺拍照片。
一道蓄水堤出現(xiàn)在河道中,有一個小伙子坐在溢洪道邊垂釣。堤壩兩端有引水管道把河水引到附近灌溉田地。原來這里是雷家電灌站,同樣是4千瓦的裝機和110畝的灌溉面積。
又一個大平壩出現(xiàn)在眼前,邊上建了一座門樓樣的建筑,外觀全部刷了紅漆。大平壩上除了多棟農(nóng)家別墅,主要是莊稼地,除了已播種還沒長出苗來的地塊外,就是一大片青綠和金黃。金黃的是開得正熱鬧的油菜花。
在河邊看到一叢干蘆葦,不難想像,在它們干之前,這里該是一片怎樣蔥蘢的景觀呢?
兩個垂釣者坐在河邊垂釣著朝暉夕陰,也垂釣著他們的閑情逸致。
河邊上出現(xiàn)了一大塊展示牌,上書“百里畫廊翠屏間,水墨高坪后花園”。清末民初瀏陽名人劉善澤的詩作《瀏水棹歌》這樣寫道:“源頭路遠夾清溪,河底沙明凈濁泥。江海狂瀾盡東倒,卻輸瀏水尚能西。”確實,不少河流都是從西流到東,這瀏陽河總體流向卻是從東流到西的。
展示牌上還介紹了大、小溪河途經(jīng)鄉(xiāng)鎮(zhèn),展示了小溪河上所建株樹橋水庫、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及水閘、水電站、橋梁及南車灣、謝家洲、古風洞等景觀。
一塊展板則介紹了向陽村謝家洲污水處理中心,并科普了污水處理的知識。
又一座水壩攔在河中間,有引水管把水引到附近村落。
過向陽村謝家洲屋場,我來到高坪水文站,天就漸漸黑了。由于當?shù)氐泥l(xiāng)村沒有家庭旅館,當晚,我只好找過路車坐到高坪鎮(zhèn)中心去住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