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強調通過更有為的宏觀政策穩增長,央行明確 “擇機降準降息”,財政部同步表態強化財政支持。結合當前 6.6% 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政策工具箱已進入實質發力期。以下從政策框架、當前重點及投資影響展開分析:
一、宏觀政策核心框架:財政與貨幣雙輪驅動
補充說明:兩類政策需協同發力。例如 2023 年專項債發行配合降準,既通過財政支出拉動基建,又通過釋放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當前政策重點:六大領域精準施策
(一)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專項債提速:加快發行進度,重點支持新基建、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
減稅降費延續: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維持 100%
三保底線:確保基層保就業、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
(二)貨幣政策:靈活降準降息
流動性管理:存款準備金率仍有 1-2 個百分點下調空間,預計釋放長期資金超萬億
利率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或隨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同步下降,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目標再降 10-15BP
結構性工具:新增 2000 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綠色金融與普惠小微
(三)其他重點政策
三、政策對投資的傳導機制
(一)財政政策:行業機會分化
案例:2022 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帶動板塊全年漲幅超 60%,政策紅利直接轉化為企業利潤。
(二)貨幣政策:資產輪動邏輯
【降準降息周期】:
股市:成長股(科技、新能源)受益于流動性寬松,金融股(銀行)因利差收窄承壓
債市:長期國債收益率下行,信用債信用利差收窄
大宗商品:銅、鋁等工業金屬受基建預期拉動上漲
(三)產業政策:聚焦三大主線
政策紅利型: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儲能(風光配套)
風險規避型:高耗能鋼鐵、煤炭落后產能(碳減排約束)
長期賽道型: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銀發經濟(養老金融)
四、投資決策指南:四維分析框架
(一)政策敏感度評估
高敏感行業:地產(利率影響)、基建(財政支出)、出口(匯率政策)
低敏感行業:必選消費(政策影響滯后)、公用事業(防御屬性)
(二)三階段操作策略
(三)數據跟蹤重點
先行指標:PMI(采購經理指數)、社會融資規模增量
價格指標: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政策指標: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反映貨幣政策寬松程度)
(四)風險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周期股回調
流動性過剩可能催生資產泡沫(需警惕部分賽道估值脫離基本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