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淀粉被譽為“超級碳水”,因其獨特的消化特性,能幫助控糖、減脂、改善腸道健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抗性淀粉的含量會受到烹飪方式、溫度、搭配等因素的影響。如果吃錯了,可能白白浪費它的健康益處;吃對了,則能讓效果翻倍。今天,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就和您一起揭秘抗性淀粉的最佳食用方法,讓您吃得科學、吃得健康!
1.主食“放涼再吃”,抗性淀粉翻倍
米飯、饅頭、土豆等煮熟后,冷藏12小時再食用。重新加熱時,抗性淀粉仍能部分保留,血糖反應仍低于新鮮熱米飯。
剛煮熟的米飯、土豆等淀粉類食物,冷卻后會發生“回生”現象,部分淀粉轉化為抗性淀粉。冷藏后的米飯,抗性淀粉含量可增加2~3倍,升糖指數(GI)明顯下降。
2.選擇“低水量烹飪”,減少淀粉糊化
烤制,如烤土豆比煮土豆抗性淀粉更高。微波加熱,復熱冷藏米飯、面包時,比蒸煮更能保留抗性淀粉。
高溫+水煮會促進淀粉糊化,使食物更易消化,血糖反應更高。
3. 雜糧飯“別煮太爛”,保留更多抗性淀粉
蒸煮雜糧飯時,控制水量,讓米飯略帶嚼勁。糙米、燕麥等全谷物比精制米面抗性淀粉含量更高。
高壓鍋煮得過于軟爛的雜糧粥,抗性淀粉含量會大幅降低。
4. 避免高脂飲食,否則抵消健康益處
搭配抗性淀粉食物時,減少油炸、高油烹飪方式。選擇清淡的涼拌、蒸煮或烤制方式。
高脂肪飲食會干擾抗性淀粉的代謝益處,可能削弱其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效果。
5. 別盲目補充,過量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通過天然食物(如全谷物、豆類、冷卻的薯類)獲取,循序漸進增加攝入量。
抗性淀粉雖好,但過量攝入(如直接吃抗性淀粉補充劑)可能導致腹脹、腸鳴、腹瀉等腸道不適。
通過以上5個技巧,就能輕松享受抗性淀粉帶來的代謝益處,讓每一口碳水都吃得更有價值!
內容來源:新華社
(醫療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及參考使用并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能替代執業醫師診斷,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