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瞅瞅這西洋景兒,七國集團峰會剛散場,歐盟就急吼吼把中國電動汽車
往火坑里推。最高38.1%的懲罰性關稅說砸就砸,這架勢活像菜市場賣豬肉的突然掏出青龍偃月刀——明擺著要掀桌子。
這事兒得從去年秋天說起。當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拍桌子瞪眼,說全球市場被便宜中國電車淹了,非得查查有沒有政府補貼。您聽聽這調調兒,跟三十年前美國人嚷嚷日本車傾銷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要說咱中國電車在歐洲賣得火,那是真金白銀的技術堆出來的。您看慕尼黑街頭的比亞迪海豹,德國工程師拆開電池組都豎大拇指——寧德時代的CTP技術直接把電池包體積利用率干到66%,比特斯拉4680電池還多出12個百分點。這哪是政府補貼能補出來的活兒?
可人家歐盟不管這套。今年6月12日一紙公文,給三家中國車企定下17%-38%的關稅套餐。這數兒怎么來的?嘿,您猜怎么著,歐委會拿中國國內貸款基準利率說事兒,硬說咱國企拿的是"優惠貸款"。可他們自家大眾、寶馬哪個沒拿過政府低息貸款?這就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最絕的是德國態度。默克爾時期的老照片還在網上掛著呢,當年總理親自給寧德時代在埃爾福特建廠剪彩。如今朔爾茨政府嘴上說反對,投票時手比誰都舉得快。要我說這就跟川劇變臉似的——前腳剛在柏林試駕完蔚來ET7,后腳就在布魯塞爾投贊成票。
法國人倒是實誠。馬克龍直接放話要搞"歐洲優先",可轉頭發現自家雷諾
在華的合資公司去年凈賺24億歐元。這買賣做得,好比廚子一邊罵食材不新鮮,一邊往鍋里猛放味精。
英國這次倒成了明白人。倫敦的尼克車行老板跟我說,中國電車現在占他七成銷量。"加關稅?那不等于往自家超市門口砌磚墻嗎?"這話糙理不糙。您看捷豹路虎今年剛跟奇瑞簽了電動平臺技術轉讓,真要加稅,怕是得把協議藏保險柜里鎖著。
要說這關稅大棒揮下來誰最疼,德國車企高管心里門兒清。大眾集團CFO阿諾·安特利茨算過賬:每輛ID.3生產成本比中國同級別車貴4000歐元。這就好比兩家包子鋪,一家用老面發酵,一家用酵母粉,成本差著行市呢。
還有更絕的。歐盟規定2035年禁售燃油車,可自家充電樁建設拖后腿。荷蘭能源部長私下吐槽:"現在建充電樁的速度,趕得上中國高鐵建設速度的一半,我就謝天謝地了。"您說這不成心給電動化使絆子嗎?
要說中國車企也不是吃素的。寧德時代早就在匈牙利圈地建廠,比亞迪選在土耳其下棋子。這招"隔山打牛"玩得溜——您歐盟不是要搞原產地規則嗎?我從第三國走貨,關稅大棒掄起來可得小心閃著腰。
最逗的是歐盟內部吵翻天。意大利經濟發展部長直接開噴:"某些國家自己產業不行,就拉著全歐洲墊背!"要我說這場景,活脫脫像極了《三國演義》里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各懷鬼胎。
回頭看看歷史,80年代美國對日本車加關稅,結果催生了雷克薩斯。如今這出戲碼重演,保不齊哪天歐洲滿大街跑的都是"蔚來歐版"、"小鵬歐洲特供款"。您說這關稅大棒,到底砸的是誰家場子?
話說到底,貿易戰這玩意兒就像下圍棋。歐盟現在這步棋看著氣勢洶洶,實則把"氣"都堵死了。等中國車企在墨西哥、塞爾維亞的工廠建成,您猜歐洲消費者是選價廉物美的中國車,還是死撐面子的本土貨?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