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銳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加速駛入“深水區”。當“智能”“純電”逐漸成為行業標配,真正決定品牌能走多遠的,不再是發布節奏與配置堆砌,而是產品是否可信、體系是否可持續、價值是否能長期兌現。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廣汽本田含“新”量雙重價值拉滿。“新能源”含量高,媒體日首次以100%新能源動力展車陣容亮相,旗下首款基于全新架構打造的新駕趣純電SUV—P7發布后的首次公眾亮相,帶來全新純電旗艦車型GT、極湃2的純電矩陣。“產品上新”含量高,公眾日更有新上市的雅閣運動系列、新型格的熱銷產品,輔以本田F1紅牛RB21賽車現場展示,呈現出品牌電動化轉型的新姿態。
這場集中亮相所釋放的信號并不復雜:廣汽本田不追風口、不卷配置,而是用一臺“體系造車”的純電旗艦,拉開電動化成熟階段的帷幕。
01
P7:產品即戰略支點,定義“新駕趣”下的電動車標準
作為廣汽本田純電戰略下的首款平臺化車型,P7自誕生伊始就承載著品牌電動化的“價值原點”功能。
這款售價19.99萬~24.99萬元的純電SUV,基于廣汽本田“云馳純電架構”打造,具備高剛性車身、低重心設計和輕量化結構三項底層技術能力;配套90度的寧德時代定制三元鋰電池最高續航達650km,驅動系統為本田自研三合一電驅模塊,單體效率高達97.5%,整車能效水準處于行業上游。
P7自上市24小時內即收獲超過5000臺訂單,這種“上市即熱銷”并非偶然,而是長期積累下的產品信任釋放。它證明:合資品牌并非電動轉型遲鈍者,而是節奏穩準、交付可信的理性派。
更重要的是,P7并未簡單“向主流看齊”,而是主動提出區別于行業主流智能競爭的“價值聚焦”戰略——從不主打“跑分指標”,而以“好開、好控、好用”為核心落點,明確聚焦長期使用場景下的安全性、舒適性與穩定性。
例如,“八不哲學”覆蓋了P7在日常使用中的八大核心體驗: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糙、不同。這些并非營銷口號,而是工程部門對實車測試中用戶焦慮點的系統性回應。
02
拒絕炫技內卷,P7以“可控體驗”回應行業泡沫
與之相對照的是當下主流電動車企慣用的“參數比拼”策略。例如在同價位的Model Y和小鵬G6上,普遍強調加速度、算力芯片、視覺融合路徑等技術標簽,但這些標簽未必等于“體驗可信”。
廣汽本田的反向選擇,是將“可控、可感、可信”作為核心體驗指標,回歸到汽車的本質功能:可依賴的長期使用工具。
這一點也體現在P7的硬件價值感構建中:整車軸距達到2930mm,車身尺寸直逼中大型SUV,底盤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結構,匹配豪華車型同源的轉向系統,同時配備本田自研ADS自適應懸掛系統、線控制動+機械冗余制動系統,力求在操控性、舒適性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在結構配置上,Model Y后驅版本雖起售價接近P7高配,但其后懸掛為成本更低的整體橋式結構,部分用戶在長期使用中反饋存在乘坐偏硬、車身響應遲滯的問題。而P7則以“工程完整性”與“舒適均衡性”為優先,表達的是“可以信賴十年”的價值承諾。
在智能化方面,P7并不追逐“智能駕駛測試前沿”,而是堅持“適度適配、安全優先”的策略——Honda SENSING 360+賦能DMS疲勞監測與昏迷制動機制,強調實際用戶安全而非技術炫技。在芯片層面,不談TOPS性能,而強調系統協同與誤觸冗余。
03
從P7出發,產品矩陣與價值閉環同步搭建
P7只是開始。廣汽本田在此后推出的產品,并沒有盲目復制“爆款路徑”,而是在技術承接與市場細分上形成更具深度的策略遞進。
GT概念車作為基于云馳純電架構的第二款純電車型,主打高性能電動轎跑,其配備Brembo制動、電動擾流板、AS遠焦顯示系統等高階裝備,預計年內發布,拔高產品性能上限。
與此同時,傳統燃油陣營也沒有被放棄。新雅閣運動系列在空氣動力學設計與底盤調校上進一步年輕化,由本田全球設計總監森川鐵司親自操刀,強化品牌的燃油信任資產;而新型格通過MT冠軍版、ACP時尚套件等“圈層改裝路徑”,強化與年輕消費群體的情感連接。
從P7到GT、從雅閣到型格,廣汽本田構建的是一個涵蓋從價值守成到性能突破的人群分層矩陣,既拉伸產品線寬度,也加固品牌價值閉環。
04
從體系到交付,P7兌現的是長期主義邏輯
一個結構清晰的產品,僅是體系可信的“前臺表達”;而其背后,是合資體系幾十年積淀下的全鏈路支撐力。
在研發維度上,P7投入超過4年開發周期、150萬公里實測里程、402臺測試樣車,不為“上新速度”,只為“交付信任”。這在新能源行業普遍追求“18個月上量”的節奏中顯得極其克制。
例如,P7依舊保留隱藏門把的物理解鎖路徑;制動系統堅持機械冗余路徑;13個安全氣囊針對不同體型乘員進行專項調試。這些“不顯眼的堅持”,體現出廣汽本田對用戶生命體驗的“工程敬畏”。
在制造維度上,P7出自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融合30+全球領先工藝、60項首次應用技術,并執行“120%質控標準”,將“合資品質”重新定義為“交付即穩定”的信任資產。
在交付策略上,廣汽本田明確提出“油電同質同價”,并統一P7三款車型配置與價格,避免配置分化與用戶體驗落差,直接對比當前部分競品常見的“低配拉低體驗、高配透支信任”現象。
結語
P7不是起點,而是體系兌現的信號
過去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卷過智能、卷過速度、卷過發布會。如今,市場進入真實使用周期,用戶開始關注:這輛車能否十年不開問題?故障少嗎?保值率會不會斷崖?售后服務是不是跟得上?
P7的意義,正是在于它不是一個“炒概念”的產品,而是一款“兌現長期”的信號。一款基于真實工程底座、一套對標豪華底盤質感、一個可持續產品策略。
如果說Model Y代表“軟件定義汽車”的先發路徑,那么P7代表的,則是“體系兌現信任”的耐力邏輯。而這,或許才是中國市場接下來最稀缺的品牌價值。
總 監 制丨王 輝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