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手機上顯示預估車費25元,下車時卻收了32塊。說好十分鐘到,司機繞了半個城才出現。更氣人的是,明明約的是新能源車,結果來的是輛燃油車。這些網約車里的彎彎繞繞,早成了不少人的日常糟心事。
先說最直接的坑——價格陷阱。平臺給的價格永遠是動態的,早高峰加價、雨天溢價、偏遠地區調度費,有時候加價幅度能超過原價50%。更坑的是,你下單時看到20塊錢,上車后系統突然彈出“調度費5元”或者“感謝費3元”,不接受就得取消訂單重新叫車。
等你打完車才發現,實際支付比預估貴了十幾塊,投訴客服總說“這是實時計價”,可誰還記得五分鐘前那個數字?
然后是服務縮水。明明約的是專車,結果來的是面包車;說是豪華車,聞著跟出租車沒區別。最離譜的是司機接單后直接取消,平臺自動重新派單,結果新司機開到半路說“接不了”,你只能加錢換車。
遇到司機繞路的更頭疼,導航顯示十公里他能開出十五公里,還理直氣壯說“近路堵車”。更別提那些車里一股怪味、空調不制冷、安全帶卡住的糟心車況。
安全問題最要命。有乘客反映司機邊開車邊刷短視頻,轉彎急得人直貼車門;更可怕的是遇到人車不符的情況,平臺顯示是女司機,結果來的是大叔,車牌號都對不上。雖然平臺有行程分享功能,但遇到突發狀況時,很多乘客根本不知道怎么快速報警,或者發現司機故意繞開主干道也不好意思開口。
最讓人無語的是各種隱藏費用。提前取消訂單要扣錢,司機遲到卻不讓取消;到了目的地才告訴你“這里不能停車,再往前五百米”,結果多出來的空駛費得乘客掏。
最惡心的是跨平臺接單,明明在A平臺叫車,司機卻讓你在B平臺支付,轉頭說“平臺抽成高”,結果兩頭收費還查不到記錄。
遇到這些情況該怎么辦?記住幾個保命技巧:下單前核對車型車牌,截圖保存頁面;上車后先核對司機信息和車輛信息;行程中隨時關注導航路線,發現繞路立即溝通;支付前務必核對費用明細,異常情況當場投訴。遇到危險立刻掛斷電話報警,同時打開手機緊急求助功能。
說到底,網約車便利是真便利,但套路也是真套路。多留個心眼不是小題大做,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下次叫車前,不妨多看兩眼車型照片,出發前十分鐘再確認一次司機信息——這些小動作,可能就能幫你避開大麻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