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洋是一名高二年級的女生,身材高挑,行事大大咧咧,愛笑。但這個看似活潑開朗的女孩已有近三年自傷史,近期,她手臂上又出現了很多傷口。
自高中入學,班主任便發現阿洋情緒不穩時,會用尖銳的文具劃傷手臂。她對老師很防備,一直不愿向班主任、父母袒露緣由。后來她出現了手抖、反胃等身體表現,父母帶她進行檢查,被判斷為重度抑郁。曾接受過心理咨詢,效果甚微。高二開學,阿洋多次在教室劃傷自己的手臂,經了解,她網購了工具并隨身攜帶。
阿洋的父母均為教師,對女兒期望高、要求嚴。初中時,母親傾盡全力提升女兒成績,但她仍未能考上好的高中。阿洋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她經常跟同學吐槽,說父母喜歡男孩。父母說,他們花在阿洋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更多,不存在偏心情況。
父母工作忙,阿洋在小學階段主要由祖父母撫養,祖父母對她十分寵溺。初中時,阿洋在母親任職的學校就讀,母親對其學習高期望、嚴要求,教育方式十分嚴厲。由于小時候父母對其關愛較少,加上弟弟的出生,初中時期的阿洋對父母產生了矛盾的依戀關系,既希望通過好成績得到父母認可,又害怕和厭惡父母對她成績不好時的責備。每當成績下滑,她便沉浸在強烈的負面情緒中。在此期間,她偶然發現自傷既能緩解情緒,又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從此便學會了劃傷手臂的行為。
阿洋親子關系一般,平時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個討好型的孩子。在校期間,她的人際關系一直不好。小學時,阿洋以自我為主,在班里不大受歡迎。中學階段,阿洋做出了改變,人際關系得到改善,可她自信不足,在人際交往中很敏感,雖有朋友,但總擔心對方不喜歡自己,患得患失。薄弱的人際支持使阿洋在面對困難時感到孤單和無助,增加了其自傷行為發生的風險。
初中時經常受到父母責備,使阿洋形成了負面的認知模式。高中階段,阿洋在班級排名靠后,隨著知識難度加大,她更加難以用成績換取父母的認可。負面的自我評價削弱了阿洋的自我價值感,使她難以形成穩定、積極的自我認同,阻礙了同一能力的發展,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阿洋內心的沖突和困擾。因此,在高二初期,阿洋的情緒困擾加重,自傷行為升級。
阿洋:我知道割手不好,但我真的沒辦法。以前,我試過用畫畫、寫小說來調節自己,但效果都不太好。每當成績下滑時,我都無法原諒自己。這種狀態非常難受,只有劃傷自己的痛才能讓我冷靜下來。
我:看來這種狀態真的讓你很難受,你感覺自己做了很多努力都沒用,感到絕望。
阿洋:是的。
我:你這段時間過得太不容易了。但無論如何,我覺得你都要給自己一個鼓勵,因為你一直在想辦法積極應對,包括畫畫、看醫生等,雖然暫時效果不太好,但你確實努力了。
阿洋:嗯。
我:當抑郁狀態來時,你是怎樣的呢?
阿洋:心情非常低落,很壓抑,喘不過氣,大腦在胡思亂想,完全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
我:那么,當抑郁狀態沒到來時,你又是怎樣的呢?
阿洋:比較平靜,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
我:所以,如果抑郁狀態不來,你還是原來的你。
阿洋:對。
阿洋發現,其實抑郁狀態并未完全掌控她的生活,它通常只會在阿洋數學或英語考不好、題目做不出來時才出現。
我:剛才你提到在上學期中旬數學有一次沒考好,抑郁狀態出現了,但很快就走了,你也沒劃傷自己。那一次發生了什么?
阿洋:那段時間我好像心情比較好吧。我畫的一幅畫竟然被買走了,我很開心。
我:看來對方很喜歡你的畫。
阿洋:是的。我很喜歡畫畫,初中時還專門去學過。我平時會把作品放在網上。那天對方看中了,聯系我,希望我幫他畫一幅。
我:哦,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開心的經歷。你覺得畫好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阿洋:可能需要想象力、觀察力,還有興趣和堅持吧。
我:你覺得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如何?
阿洋:還行吧。
我:這些能力你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呢?
我:當你不再受到抑郁狀態的影響,你覺得在你認識的人里,誰不會感到驚訝?
阿洋:可能是我初中時的一個好朋友,她總是說我的問題不嚴重,鼓勵我正向面對。
我:你的初中好友對你是非常有信心的,在她眼中,你是有能力恢復的。那么當抑郁狀態不再出現了,你覺得誰會發現?
阿洋:同桌吧,還有現在班上的一個好朋友,還有班主任。
我:他們是如何發現的?
阿洋:如果抑郁狀態不來了,我的情緒就穩定多了,肯定不會劃傷自己,我同桌每次看到我劃傷自己都會制止。我心情好的時候,話比較多,我的好朋友肯定會發現。還有班主任,她比較關心我,她一直覺得我學習習慣挺好的,如果我學會調節情緒,不再劃傷自己了,她也會發現。
我:哦,看來你身邊有很多關心你的人,他們在你情緒不好時會擔心你。當你成功趕走抑郁狀態,也會很快發現,替你感到高興。
阿洋的父母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異,父母冷漠的態度不利于阿洋問題的解決。后來,在家庭指導中,我從阿洋的優點入手,肯定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和付出,讓家長感受到被理解。
強調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意識到多方合力能使問題得到改善,增強希望感。鼓勵家長采取具體行動幫助孩子,以正向的方式給予阿洋充分的關注。降低期望,多夸獎阿洋身上的優點,讓她感受到父母的認可,助其樹立自信。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洋的病理性記憶,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母親在背后教她檢查作業。母親坐在沙發上,她則坐在小板凳上,然而她的數學并不好,母親講解了好幾次,她還是無法理解,感到非常恐懼,感覺快要窒息了。我對阿洋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焦慮的情緒下降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洋的情緒狀態改善和穩定很多,劃手腕等自傷情況也逐漸消退,之后沒再發生。阿洋的母親反饋,女兒這段時間基本情緒穩定,和父母的相處也變得融洽,我知道她已經有能力面對人生的挑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