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為紐帶的情感營銷,不僅能提升品牌價值,還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彰顯中國品牌的獨特魅力。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突破140億元,刷新了國產動畫的多個紀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現象級的里程碑之作,更是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排行榜。
《哪吒2》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縮影。在耀眼的票房數字背后,隱藏著一個深度契合當下社會情緒和消費趨勢的底層邏輯。
從“逆天改命”的熱血宣言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敘事的完美融合,從年輕一代的情感共鳴到多代觀眾的集體記憶喚醒,《哪吒2》的成功,正是大眾消費心理轉變與文化消費市場新需求交織的結果。
這部電影為何能引爆全民情緒?它又如何精準捕捉了時代的脈搏?今天,我們就從消費趨勢的角度拆解《哪吒2》背后的爆款邏輯,為你揭示文化消費市場未來的方向。
“逆天改命”:從經典 IP到社會情緒共振
哪吒,這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少年英雄早已深入人心。在《封神演義》中,他是太乙真人的弟子,幫助周武王伐紂;在《西游記》中,他是天庭的神將,協助孫悟空降妖除魔。哪吒的故事,不僅因其英勇善戰而被傳頌,更因其“逆天改命”的精神,成為一代代中國人情感共鳴的源泉。
《哪吒2》對這一經典 IP(知識產權)的重新演繹,不僅是一次改編,還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情緒共振實驗。影片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為核心主題,將哪吒的叛逆與抗爭精神推向極致。這種對命運的反抗,不僅是對傳統神話的現代詮釋,更是對當下社會中一個個普通人心聲的捕捉和回應——在困境中負重前行、在壓力下頑強抗爭、在迷茫中尋找自我。人們渴望突破困境,掌控自己的命運,年輕一代更是追求個性表達,反對被刻板標簽所束縛。影片中哪吒的吶喊,仿佛是每一個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的靈魂的吶喊,這種情感的共鳴,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
在全球化語境下,這種對命運的反抗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已經超越了文化的邊界,成為一種普遍的情感訴求。《哪吒2》通過哪吒的故事成功喚起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同時也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它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社會中每一個普通人的內心世界。
此外,《哪吒2》的成功也揭示了當下消費趨勢的一個重要特點: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支持那些能夠理解他們、與他們站在一起的品牌和內容。影片通過哪吒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溫暖和被支持的力量。這種情感聯結,不僅讓觀眾在觀影后形成了熱烈的討論和傳播,更推動了票房的持續增長。
對于創作者和品牌而言,《哪吒2》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在當下這個情感消費的時代,能否觸動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成為吸引他們支持的關鍵。通過情感共鳴實現走心的對話,不僅能贏得觀眾的喜愛,更能創造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打破套路,回歸本真:個人敘事的創新與突破
《哪吒2》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打破了傳統英雄故事的套路,通過哪吒的成長困境構建了一種更具普適性的個人敘事。哪吒并非一個完美無瑕的英雄,而是一個兼具叛逆與脆弱的復雜角色。他“改變世界,我想試試”的宣言,不僅是對命運的抗爭,更是對內心深處渴望被認可、被接納的吶喊。這種敘事方式精準地回應了當下年輕人在“躺平”與“內卷”之間的矛盾掙扎,深刻地體現了個體在社會轉型期對自我價值的深度追問。觀眾在角色的成長歷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哪吒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挑戰與困境。他不僅要面對來自外界的偏見和誤解,還要克服內心的恐懼與迷茫。這種成長的痛苦與掙扎,正是電影能夠打動觀眾的關鍵所在。哪吒的故事是一個充滿挫折與自我懷疑的旅程,他試圖打破命運的枷鎖,卻在過程中不斷質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這種復雜的情感體驗,讓觀眾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時的掙扎與努力。
知萌《2025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有45.1%的消費者開始更多地進行思考和內省。他們渴望擺脫外界的束縛,做真實的自己,追隨內心的呼喚。隨著消費者將焦點逐漸轉向內在世界,他們正逐步擺脫外界期望的標尺,深度探尋自我本真,追求情感的真摯滿足。在這樣的趨勢下,聚焦普通人的真實人生,挖掘出更具感染力的內容,才能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結。
《哪吒2》通過一個看似平凡卻又充滿力量的故事,展現了個人敘事的創新與突破。它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故事都值得被聆聽,每個個體的掙扎與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同時,這部電影也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在當今社會,人們渴望看到真實、復雜且具有深度的個人故事。這種故事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因為它反映了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掙扎與成長。品牌可以借鑒這種敘事方式,不再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商業角色,而是成為有溫度、有情感、有態度的伙伴。通過講述真實的故事,品牌能夠與消費者在情感層面建立深度聯結,滿足他們對自我價值實現和情感共鳴的需求。
角色塑造的創新:立體真實的人物與“善惡共生”的思考
《哪吒2》在角色塑造上突破了傳統正邪對立的單一模式,通過豐富立體的人物設定,呈現了一個充滿復雜情感與內心掙扎的神話世界。這種創新不僅讓角色更加真實可信,也引發了觀眾對人性與命運的深度思考。
首先,主角哪吒不再是傳統故事中單純的叛逆少年,而是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復雜性。他既擁有反抗命運的勇氣,又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內心的掙扎與自我和解。這種矛盾的特質讓他更像一個真實的“人”,而非符號化的英雄。他的成長軌跡不僅是對命運的抗爭,更是對自我認知的探索,呼應了當代年輕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迷茫與覺醒。
同樣,敖丙作為影片中的另一重要角色,也擺脫了單一的反派形象。他性格高冷內斂,既有靈珠的善良,也有魔丸的掙扎。這種雙重性讓他成為一個充滿張力的角色,觀眾不僅能感受到他的矛盾與痛苦,也能從中看到人性的多面性。敖丙的存在進一步深化了影片“善惡共生”的主題,打破了傳統敘事中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
此外,影片中的配角也極具層次感。例如,申公豹因親人到訪展現出溫情一面,打破了觀眾對“反派”的刻板印象;而無量仙翁作為權威的象征,表面和善卻內心冷酷,揭示了權力背后的虛偽與冷漠。這些細膩的情感刻畫不僅讓角色更加立體,也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哪吒2》通過這種創新的角色塑造,展現了“善惡共生”的哲學思考。它告訴我們,人性并非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充滿了復雜性與矛盾性。這種貼近現實的表達方式,不僅讓故事更具深度,也為觀眾提供了反思自我與社會的空間。影片通過角色的掙扎與成長,傳遞出一個深刻的啟示:每個人都是善與惡的結合體,真正的成長在于接納自己的復雜性,并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愛與情感的主題,激發多代共鳴
如果說哪吒的“叛逆”故事引起了個體的共鳴,那么影片中龍族、李靖和申正道三個家庭的不同故事則折射出中國家庭中“愛與控制”的永恒命題,呼應了當代年輕人對“獨立人格”與“情感平等”的訴求,延展出對于親子關系以及家庭教育的社會議題。
李靖和殷夫人面對魔丸轉世的哪吒,并沒有放棄的念頭。在哪吒成長路上面臨偏見和誤解時,他們始終堅定地陪伴在他左右,將父母對孩子的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既有深厚的期望,也有無條件的支持。李靖曾對哪吒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這句話不僅是對哪吒的鼓勵,更是對“獨立人格”的尊重。而殷夫人的愛則更為細膩,她始終用包容和理解去溫暖哪吒,讓叛逆的哪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支持。
與此同時,敖光對敖丙的教育也引發了深刻的思考。敖光對敖丙說:“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后忠于自己內心的選擇吧!”這種教育方式與李靖夫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不同家庭在愛與教育上的差異。敖光的愛是基于傳統與責任,而李靖夫婦的愛則是基于理解與尊重。這兩種教育方式的碰撞,讓觀眾看到了愛與教育的復雜性。
影片通過多代共鳴的情感主題,成功地將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連接了不同代際的理解和溝通。年輕人在其中看到了成長的掙扎與希望,家長們則反思了教育的意義與方式,而長輩觀眾則在懷舊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與傳承。這種合家歡屬性不僅覆蓋了多代觀眾,還穿透了不同年齡群體的情感壁壘。
從“90后”的童年情懷,到“00后”的成長共鳴,再到銀發族的懷舊記憶,影片成功地跨越了代際鴻溝,形成了強大的觀影合力。相關數據顯示,影片的觀眾群體中,家庭觀影占比高達40%,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這種跨代際的觀影熱潮不僅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情感需求,更在情感層面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展現了影片作為 IP的強大穿透力。
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的激發
《哪吒2》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對傳統神話進行現代解構,塑造了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時代感的哪吒形象。影片在文化呈現上獨具匠心,通過細節設計與美學表達,不僅展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也精準地捕捉了當代觀眾對本土文化深度探索的心理需求。
在視覺與敘事層面,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國文化元素。例如,三星堆遺址青銅面具靈感的“結界獸”形象、太乙真人角色使用的四川方言,以及古典建筑風格的細膩描繪、傳統服飾的精心考究等,都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創新。這些設計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展現了中國動畫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深厚底蘊。
一項針對全球電影觀眾的調研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通過觀看《哪吒2》等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作品,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高的尊重。這一趨勢表明,高質量的文化輸出不僅能夠提升國家形象,還能增強民族自豪感,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獨特價值。
對于品牌而言,《哪吒2》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若要精準把握消費者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的共鳴點,品牌可以從自身發展歷程、傳承脈絡或理念靈感中挖掘與中式文化相關的故事,賦予產品情感內涵。例如,通過講述品牌故事、舉辦文化活動等方式,將品牌打造成情感寄托的載體,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文化連接。這種以文化為紐帶的情感營銷,不僅能提升品牌價值,還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彰顯中國品牌的獨特魅力。
中國動畫的崛起與“新國風”美學的新時代
在視覺藝術與技術融合的浪潮中,《哪吒2》以其卓越的表現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影片不僅在視覺效果上媲美好萊塢大片,更標志著中國動畫從“技術追趕”邁向“內容引領”的質變。其背后是138家動畫公司、4000余人團隊的協作,以及近2000個特效鏡頭的精心打造,展現了中國動畫工業化流程的成熟與完善。這種質的飛躍,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中國動畫產業整體實力的彰顯。
《哪吒2》的成功不僅標志著中國動畫實現從“技術追趕”到“內容引領”的質變,更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展現了“新國風”的獨特魅力。影片通過古典建筑風格的細膩描繪、傳統服飾設計的精心考究、五行八卦哲學思想的巧妙融入,以及貫穿始終的“家國情懷”文化內核,構建了一個層次分明、意蘊深遠的東方美學體系。這種融合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為全球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彰顯了中國動畫的工業實力和文化自信。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關注。根據知萌《2025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數據,85.2%的消費者表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且越發愿意去深入挖掘其深度和廣度。他們不再滿足于對傳統文化浮光掠影般的了解,而是懷著敬畏之心與探索的熱情,去探尋那些隱匿在古老典籍、民俗技藝、傳統建筑背后的深刻內涵與智慧結晶。
當下,“新國風”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代表著一種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的崛起,成為一種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橋梁。不僅是電影,品牌也可以抓住這個機遇進行產品和營銷創新。通過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寶藏,品牌可以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文化資源,精準提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將傳統文化以現代時尚語言表達出來,并應用于產品創新。這種創新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還能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哪吒2》的成功為中國動畫產業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它不僅展示了中國動畫在技術和內容上的雙重突破,更開啟了中國動畫產業的新篇章。隨著“新國風”元素的崛起,中國動畫和文化創意產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動畫將在全球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從喚起社會情緒的共鳴到突破傳統敘事的創新,從多代觀眾的共同參與到角色塑造的立體真實,從文化自信的全球傳播到“新國風”美學的崛起,《哪吒2》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種文化現象的縮影,它深刻地反映了當下觀眾的情感需求、文化追求以及消費心理的轉變。
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關注現實、怎樣貼近消費者情感需求、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既要又要”,成為每一個創作者、營銷人、創意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2025年,我們也期待看到更多的內容、品牌或企業,都有哪吒這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勢能和突破。(作者:肖明超,知名趨勢營銷專家,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 CEO)
責任編輯:楊曉 | 責任校對:趙艷麗 | 審核:張旭 | 美編:丁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