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悅漢
由于中國電動汽車價廉物美,暢銷海外包括原先是汽車工業王國的歐美地區,甚至在內地電動汽車市場上,國產車亦占上風。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簡稱中國乘聯會)表示,去年上半年,特斯拉(Tesla)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等外國品牌,占據了中國乘用車市場43%,低于前年同期的50.5%。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外資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迅速縮水,“外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正為生存而戰”,而這些企業的高管都表示,要改善這一狀況需要數年時間,這些高管認為,必須全盤改變經營模式和思維,甚至要重用本地人才。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最新數據統計,去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984萬輛,同比增長3%。而參照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年總銷量43%的進度,去年全銷售量突破2200萬輛。
就各個國家的電動汽車業表現來看,去年中國自主品牌上半年累計零售銷量為556萬輛,同比增長18%,市場份額為57%,比前年同期增加7.0個百分點﹔而德、日、美、韓、歐系同期累計零售銷量分別為190萬、146萬、66萬、13萬和1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
過去在中國市場熱銷的本田雅閣、思域現在已經過時。此外,日本的日產汽車銷量直線下跌,已關閉在華數間工廠,但形勢依然極不樂觀,日產甚至考慮全線退出中國市場。而日本三菱汽車也宣布推進廣汽三菱中日合作業務的結構性改革,三菱品牌在中國的本地生產線也將終止。
此外,隨著國產車的崛起和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年來汽車進口也持續低迷,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輛持續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僅有80萬輛進口。去年1—5月汽車進口僅27.1萬輛,同比又下降4%,說明內地人民對國產車有信心,其中也含有愛國情懷。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電動車電池市場持續位居全球第一,市占率高達65%,前十強企業中有6個為中國廠商,南韓則以3家廠商居次,日本則只有1家。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以137.7 GWh的裝車量,市場占有率高達37.8%,穩居全球第一,緊隨其后的是裝車量57.5 GWh的比亞迪。不僅如此,中國電動車電池產量逐年上升,而韓日兩國則逐年遞減,分別下降近4%,過去三年中國廠商正在一步步蠶食韓日兩國市場占有率。
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發展如此迅猛,美國正積極用各種手段(包括狂增關稅),歐盟亦擬采取措施保護各盟友汽車業,但尚未作正式公布,這是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最頭痛的事。但從全球各國積極推動減低碳排放趨勢來看,未來電動汽車仍有廣闊前景,即使美國筑小院高墻,短期內仍然無法和中國競爭,中國只要埋頭苦干,尤其是以舉國之力發展芯片和人工智能,中國電動車及相關行業只會愈做愈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