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廷君|原載:人民論壇| 2016-11-22 |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一個地區的發展并不在于過去和現在擁有什么,而最關鍵是今天與將來會獲得什么。在此,我國欠發達區域的健康發展須建立在適應時代要求的戰略思維下,著力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自身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找準與傳統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發展動力,徹底擺脫經濟運行中的市場約束和對傳統資源要素的嚴重依賴,這是當今與未來各地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宏觀經濟 區位創新 催生裂變 區域經濟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為反腐倡廉、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建設經濟強國夯實堅定的基礎。這不僅有利于中央宏觀經濟政策、法律及各項政策體系的貫徹實施,而且能更好地把各地區域經濟發展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踐行到改革與發展實踐中去。讓各地區域經濟在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下,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實現創新發展。
回望改革開放的38年,我國各地區域經濟發展總體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應該看到,我國各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一些地方忽略自身區位特征,以粗放型工業園區和城市建設為載體,擴大投資規模,導致產能過剩、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乏力,質量效益低下。原因在哪?筆者認為,其關鍵并非區域地理和宏觀政策因素,而是人為主觀因素、思維觀念和制度等方面造成的。正如李克強總理在10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上語重心長地說:“網上有一種說法,叫‘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可千萬不能讓這種說法變成現實啊!同時,我還聽東北一些企業家講,現在想在東北搞一個項目,仍需蓋200多個章,沒有幾百天根本辦不成。還有不少企業家反映,東北的營商環境和南方一些地區相比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 總理一針見血地道出某些地區在創新與落實上的欠缺。
綜合考察我國各區域發展差距,依據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與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示范的戰略定位。著力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經濟結構與當地發展環境。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充分發揮各區域優勢,努力尋求各地區域主體功能創新。明確各區域發展方向,全面提高區域資源配置與科學利用水平,這對我國各地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煉區域功能 科學定位 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一個地區的發展并不在于過去和現在擁有什么,而最關健是今天與將來會獲得什么。在此,我國欠發達區域的健康發展須建立在適應時代要求的戰略思維下,著力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自身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找準與傳統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發展動力,徹底擺脫經濟運行中的市場約束和對傳統資源要素的嚴重依賴,這是當今與未來各地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重慶地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落后地區完全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揚長避短,后來居上。如重慶的“五大功能”要素驅動就是目前中國各地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典型范本。這幾年,重慶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世界500強企業有250家入駐,去年的GDP成兩位數遞增。而重慶的房價比許多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少了幾千元/平米,社會與城市環境和百姓的幸福指數均名列前茅。這個地處中西部不靠海、不沿邊的重慶,其成功密訣就是對自身區位功能的科學提煉,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準確定位,并在創新中強化落實而迅速提升了重慶地區在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一個地方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首先,主要體現在資源利用、產品開發、生產、市場開拓服務上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且不易被其他地區模仿或復制。其獨特性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很大的經濟與市場價值,能夠極大地適應國際經濟競爭要求,不斷提升自身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競爭能力。
顯然,我們研究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不難發現,區域競爭優勢主要包含二大基本要素:一是區域比較資源優勢,也就是說,這個地區在經濟發展與生產過程中,所獨具哪些資源與有利條件,如區位、資源、環境優勢等。區域比較優勢可對自身區域在競爭中形成個性化、差異性與不可復制的內在競爭力。二是區域競爭優勢資源,主要體現自身區域產業生產力優勢,其包括自身區域在知識、人才、科研機構、信息網絡等方面要素,是競爭優勢是比較優勢的綜合體。因此,競爭優勢資源極為重要,是當今與未來我們自身區域核心競爭力創建的主導方向。
其次,區位競爭優勢的確立是各區域獲取競爭力的前提條件,如忽略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其結果只是落后地區被動接受發達地區的梯度轉移,而不能改變在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低端狀況。實踐證明,推行比較優勢的欠發達地區,不僅未能縮小與發達地區間的差距,反而差距越拉越大。正如國外專家學者對我國工業制造現狀指出:“有制造,少創造”。造成我國每單位GDP增加的能耗是美國的1.5倍,日本的2倍,我國市場所需芯片與電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進口,高端核心芯片與電子元器件99%以上需要進口。
另外,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現代科技進步的經濟增長,并非對自然資源的嚴重依賴,有資源不等于有市場,更不等于有競爭力。因為初級產品與加工制造成品,在競爭中總是處于不利條件。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今天,欠發達區域如繼續走高消耗、重污染的粗放式增長方式,不僅不能促進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反而會成為這些地區發展的新包袱。
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指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由于資本短缺,資源有限,對所有部門、所有區域同時進行大規模投資,實現均衡增長,事實上是不可能的。而應該選擇具有較強關聯效應的主導產業進行重點投資,優先發展。對此,我國欠發達區域要想趕上或超越經濟發達地區,唯有像重慶那樣,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競爭優勢。通過創新和充分利用技術、人力資本、知識資源,在制度和管理上強化創新與落實。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引進資本、技術、人才,提煉區域功能,科學的區域定位,培植核心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才能使整個欠發達地區走出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金光大道。
二、區位創新是提升各地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基本保障
新常態下,我國各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適應市場客觀要求,在管理與制度上不斷創新,使本地區域經濟循環在流轉上形成新突破。唯有把創新引入區域經濟運用和管理上,充分發揮本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在價值,才能使自身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面對當今科技日新月異與信息化時代,一個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是來自區域資源稟賦、物質資本,而是來自各區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細究全球經濟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在任何時期,異軍突起的國家或區域往往是創新活動頻繁發生的地區。以色列國土面積約2.5萬公里,人口800萬左右,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自然資源極為貧乏。1948年建國后在強敵環伺的中東地區迅速崛起,科技與經濟位居于世界領先地位,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贊譽。
以色列的崛起,其根源在建立以企業創新為主體,政府部門、研究性大學、研究機構協同支持的多層次研發體系。挑戰約定俗成的東西,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已成為以色列人的習慣,這在很多國家與地區是很難做到。
同時,我國蘇州地區憑著“以創新之勇,爭天下之先” 的理念。從“昆山之路”、“張家港精神”到蘇州工業園區;從鄉鎮企業到“世界工廠”;從以城帶鄉到“城鄉一體化”。這片蘊藏著無窮智慧和創新的熱土,產出了占全國近5%的GDP總量,其下轄的昆山、常熟、吳江、太倉、張家港5個縣級市,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列。
蘇州的發展靠創新,企業更不例外,華為集團在這場世界性產業革命的創新大潮中,累計投入專利開發費380億美元,在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等多地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華為全球累計專利授權50377件,PCT申請數量連續兩年位居榜首,為當今與未來的華為注入強大動力。2015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3950億元,超越蘋果,位居世界第一。
毫無疑問。區位創新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唯有通過創新,才能有效解決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和市場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才能不斷開創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新領域而形成新的跨越;才能迅速提升各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三、區位創新與落實是催生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動力
區位創新是促進各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但創新的前提是需要在學習中勇于實踐,勇于借鑒,在創新中狠抓落實。如缺乏創新搞生搬硬套的實踐,那是“只顧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只會成為市場經濟競爭的犧牲品。許多事實證明,如在創新上“只煉唱功,不煉做功”缺乏監督落實,那更是一事無成。東南沿海與重慶地區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解放思想、創優發展環境和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較強的執行力。對此,在實施“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著力強化各區域創新力、執行力。將區域發展的重點由原缺乏競爭力比較優勢產業向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轉變,實現各自具有區域競爭優勢戰略上的跨越,才是當今欠發達區域發展的當務之急,為政之要。
l、強化區域政務落實機制,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國內外發達地區的創新精髓是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大膽突破,強化落實。突破傳統制約,創優發展環境,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來推動與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內容:
(1)、在選人用人上,把那些對黨和人民絕對負責和想干事,能干事的專業化人才,選用到本區域合適崗位上來,切忌夸夸其談、外行領導內行造成的不作為或亂作為現象;
(2)、必須強化除國家明文規定不能公開的事項外,其它各類政務事項都應實行公開。讓各區域行政單位職能、人員分工、科室布局、辦事流程與職責有關規定,全部公開在本單位最醒目之處;
(3)、各區域部門應嚴格按照“全面從嚴治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制訂與完善一切服務于人民,一切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辦事制度、行為準則和獎懲措施。著力強化限時辦結制、首辦負責追朔制、部門內部當即會審制、項目備案制,重大投資項目實行集中聯審和“一事一議”制,做到當天的事當天辦,能辦的事馬上辦,可能辦的事提前辦,難辦的事超前辦,徹底杜絕“大局利益部門化,管理職能利益化”的現象;
(4) 、強化自身區域“一站式費制”繳費辦法。把面向企業的各類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審核匯編成冊,分門別類印制發放“企業繳費明白卡”,由企業統一到本區域政服中心繳費,并納入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罰)繳分離制度,為區域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寬忪的創新創業環境;
(5) 、著力完善自身區域監督落實機制,確保自身區域經濟與民生各項規劃落到實處。同時,進一步完善對各部門單位的考評體系,以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有力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對區域各行政部門的考評,建議要以服務為主,將考核的“指揮棒”交給服務對象,促進環境優化,推動自身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2、科學規劃自身區域產業,明確支柱產業發展方向。這幾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共建共享“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東方品質之城,努力建成美麗中國的樣本”的科學規劃。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化“八八戰略”實踐,助推杭州地區的又快又好地發展,贏得國內外權威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重慶、蘇州、杭州等先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范例表明,一個地方的支柱產業不在于多,而在于優。我們在自身區域支柱產業規劃與培育上,必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確實將自身區域有限資源要素配置到資源效率高、產業關聯度強、發展條件好的支柱產業,實行產業非均衡傾斜發展。同時,圍繞自身主導產業的傾斜發展思路,用非均衡發展的理念培育發展特色主導產業,著力打造6-10個彰顯本地區域特色的國內外知名品牌,以品牌效應加速產業集群規模。用特色支柱產業拉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注重強化區域合作,主動融入東部地區、珠三角經濟圈,按照園區發展規劃“擇商選資”,突出定向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圍繞主導產業發展來推動本地區域的全民創新、創業發展新高潮。
3、培育和做大、做強本區域支柱產業。在以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為前提條件下,傾斜發展本地區域支柱產業是當今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心。目前,建議中西部地區在培育發展具有本域區特色及高科技支柱產業的同時,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城鄉旅游產業和服務業,它不但能擴大城鄉就業路徑,還能促進本地區域經濟的快速崛起。這幾年的云南、江西、湖南、西藏、寧夏、內蒙、新疆等地城鄉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如科學規劃,傾力打造,市場潛力極為巨大,且能帶動本地區域諸多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東北老工業基地應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加大國企改革力度,著力強化以科技手段提升裝備制造業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培育和打造自身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制造業,才是當前該區域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同時,東北及平原地區是我國天下糧倉,很適合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加工和經營,這不但能解決我國糧食及農產品依賴進口難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且還能有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助推各自身區域經濟的裂變騰飛!
作者系全球品牌、創新、人才、企業家概念科學闡述第一人。國內財經、品牌、管理著名實戰專家、企業經營戰略顧問、亞洲經營智庫首席研究員、湖南安邦農業研究院(與湖南農業大學共同創建)專家顧問、研究員、中經專家智庫特約專家、首席研究員。
擅長領域:城鄉區域規劃、定位與品牌塑造、品牌科學發展研究、鄉村振興潛在人文、產業特色開發與匠心錘煉、民族產業、企業品牌經營戰略創新創意管理與運作指導工作。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專欄作家,通過調查研究與實踐總結所發表的許多文章觀點與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眾多著名權威專家的贊評。
參考資料:
(1)、中國財經報:《李克強:東北要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地址鏈接:
http://www.cfen.com.cn/sjd/zyxw/jj/201610/t20161020_2439275.html
(2)、新華網:《黃奇帆解讀重慶五大功能區的“五個理念”》地址鏈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5/c_128667365.htm、
(3)、每經網:《李毅中:中國落后產能占15%-20%》地址鏈接: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3-28/708485.html
(4)、中國青年報:《以色列如何成為創新創業強國》地址鏈接:
http://zqb.cyol.com/html/2015-07/13/nw.D110000zgqnb_20150713_3-10.htm
(5)、蘇州日報:《弘揚創業精神 激發創新活力》地址鏈接:
http://news.sipac.gov.cn/sipnews/jwhg/2017yqdt/05/201705/t20170514_561379.ht
(6)、人民網:《甩開膀子真抓實干——杭州市委書記談“十三五”》地址鏈接: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18/c117092-28210372.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