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及時接收通知
信息來源:雅安融媒
熊剛為患者檢查傷口
4月24日,雅安仁康醫院的病房里,35歲的王勝紅(化名)盯著床頭柜上的透明塑料袋出神。袋中裝著形態各異的結石,裝在袋里如砂石,在陽光下發著灰黃色的光。
“這些都是從肝里掏出來的,醫生說像‘石頭迷宮’。”王勝紅輕輕摩挲著袋子,指尖劃過一塊棱角分明的結石——那是卡在膽總管的“主犯”,因并發肝內多發結石曾讓多家醫院的手術方案陷入僵局。
這是王勝紅人生中的第三次重大手術。從膽囊切除到肝內膽管取石,從腹腔鏡微創到開放性手術,她的腹部留下三道交錯的疤痕,像三條銀色的蜈蚣趴在皮膚上。“每次手術前都以為是最后一次,沒想到石頭比野草還頑固。”她苦笑著說,語氣里帶著劫后余生的釋然。
□本報記者 周代慶
幾年前,王勝紅在內江資中突然發作劇烈腹痛,被診斷為膽囊結石,切除膽囊后,她以為病痛就此終結。沒想到兩年后,膽總管結石引發的黃疸再次將她推入手術室,這次醫生切開腹部,取出膽總管內的結石,并切除了部分病變的肝。“當時醫生說切了,沒有多大影響,沒想到石頭又在肝內管和膽總管里‘生根發芽’。”
2月初,王勝紅感覺身體不適,在蒲江某醫院的CT影像上,右肝內膽管呈現出“串珠狀”的高密度影——結石不僅填滿了膽總管,還沿著肝內膽管分支蔓延,像一棵被石化的樹,根系遍布肝臟深部。
“當地醫生說要切除部分肝,否則結石導致反復感染。”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她的手指無意識地絞緊床單,“可我才35歲,切掉半個肝,以后怎么干活?”
對普通家庭而言,肝切除手術不僅意味著高額費用,肝臟的功能可能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
經病友推薦,王勝紅輾轉來到雅安仁康醫院,這家以結石微創治療聞名的專科醫院。“肝內膽管擴張得像大拇指粗。”雅安仁康醫院外科主任熊剛翻開王勝紅的病歷,CT影像上,肝臟內部的膽管系統布滿結石。
ERCP失敗后的抉擇:
保肝還是切除初診時,醫療團隊決定先嘗試創傷較小的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通過十二指腸鏡從膽總管開口取石。手術臺上,取石設備順利進入膽管,卻卡在了結石群的“關卡”——直徑1.5厘米的主結石嵌頓在左右肝管匯合處,無法套取,肝內膽管其他結石也就沒法取出。
“因肝門部結石與膽管壁之間間隙太小,碎石設備難以施展。”參與手術的熊剛回憶,2個小時的努力后,團隊不得不放棄繼續手術,“如果堅持強硬取石可能會導致術后膿毒癥甚至膽管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得不償失。”
ERCP失敗后,擺在面前的是兩條路:要么切除病變的肝,徹底清除病灶;要么冒著結石殘留的風險,實施開放性手術取石,盡可能保留肝臟。“切肝的成功率更高,但患者還年輕,切肝對身體損傷比較大;如果采用開腹膽道鏡下取石,是可以取出多數肝內膽管結石的,但是由于患者反復多次手術,腹腔粘連嚴重,手術難度也比較大。”熊剛主任為了王勝紅的手術方案組織了三次多學科會診,最終還是決定采用開腹膽道鏡下取石的手術方案。
開放式手術:
在肝臟“迷宮”里取石4月16日,王勝紅被推入手術室。麻醉生效前,她看見熊剛主任和他的助手穿著綠色手術衣站在無影燈下,兩人正在用超聲探頭再次確認結石位置。“別緊張,我們帶了‘地圖’。”熊剛指的是術前三維重建的膽管模型,每一根膽管的走向、每一顆結石的位置都被標記得清清楚楚。
打開腹腔的瞬間,醫生們倒吸一口涼氣:整個上腹腔致密粘連,肝臟、腸管、胃、網膜完全致密粘連,解剖完全不清楚。經過細致漫長的分離粘連,找到膽總管,“內鏡進入膽管的那一刻,結石像玉米粒一樣顯示在屏幕前。”
手術進行到第3個小時,探查肝三級膽管,隨著大小如小豌豆樣一串結石球通過膽道鏡取出,手術接近尾聲,95%的結石被成功取出,肝內主要膽管恢復通暢。
術后重生:
當“保肝”成為可能術后第二天,王勝紅在護士的攙扶下第一次下床。她扶著輸液架慢慢挪動,腹部的鎮痛泵還在工作,但比起前兩次手術,這次的疼痛“輕得像被風吹了一下”。她摸著床頭的結石袋,突然覺得這些曾讓她恐懼的石頭,如今成了生命抗爭的見證。
王勝紅術后恢復很快,一周后就順利出院了。她收拾行李時,特意把結石袋放進背包最內層——不是為了紀念痛苦,而是提醒自己“活著的每一寸肝臟都值得珍惜”。臨上車前,她回頭望向醫院大樓,陽光穿過玻璃幕墻,在“仁康”二字上鍍了層金邊。“以前總覺得醫生只是治病,現在才知道,他們是在幫病人守住身體的‘家園’。”
采訪后記:
在雅安仁康醫院外科病房里,每天都有像王勝紅這樣的患者。他們帶著不同的結石故事而來。在“切”與“保”的抉擇中,醫生們正經歷著比手術更艱難的倫理考量:如何在根治疾病與保留功能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讓醫療技術充滿溫度?
王勝紅的結石袋里,有一顆打碎的結石,邊緣呈鋸齒狀,像一片凝固的火焰。熊剛說:“這顆石頭卡得緊,差點把膽管的‘主干道’堵死了。”“現在它安靜地躺在袋子里,就像一場暴風雨后留下的貝殼。”或許,對于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人來說,每一道疤痕、每一顆結石,最終都會成為生命的刻度——它們丈量著病痛的深度,也見證著醫學的溫度。
當汽車駛出院區,王勝紅搖下車窗,四月的風帶著雅安特有的濕潤拂過臉頰。她知道,前方等待的可能是定期復查的煩瑣,是飲食控制的自律,甚至是再次手術的風險,但此刻她更愿意相信:那些被保住的肝臟細胞,正在晨光中悄然蘇醒,帶著生命的韌性,重新編織起屬于她的未來。
請關注@雅安李小編視頻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進入》》雅安約車
點點在看,點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