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英吉利王國與德意志帝國展開軍備競賽,雙方在海軍領域的競爭最為激烈。1912年10月21日,英國開工建造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這級艦標準排水量29150噸,滿載排水量33020噸,主武器是八門380毫米艦炮。
伊麗莎白女王級在當時為世界上最強的戰列艦,這令德國海軍如鯁在喉,立即著手建造新型戰列艦加以應對。1913年12月22日,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在德國但澤港碩效船廠動工,本來計劃建造4艘,最終只竣工2艘。一號艦巴伐利亞號于1915年10月13日下水,1916年3月14日竣工。
巴伐利亞號艦長180米,寬30米,吃水9.39米,標準排水量28530噸,滿載排水量32200噸;動力系統為3臺蒸汽輪機,11臺桑尼克羅夫特燃煤鍋爐,功率48000馬力,最大航速22節,續航力5000海里/12節。
主武器是四座雙聯裝380毫米艦炮,副炮是十六門單裝150毫米艦炮,十門單裝88毫米近防炮,五座6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側舷裝甲最大厚度350毫米,炮塔正面裝甲35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350毫米;三層裝甲甲板,每層厚30~40毫米。從上面數據來看,巴伐利亞級的防護能力挺強。
1916年7月15日,結束試航訓練后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正式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三戰列艦隊第五分隊。該艦服役后,一直沒有機會參戰,直到次年的10月份,才迎來第一次實戰。
1917年10月11日,德國海軍出動10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19艘輕巡洋艦、56艘驅逐艦、約100艘掃雷艇、護衛艇、魚雷艇組成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殺向波羅的海里加灣的赫塔格拉灣海岸諸島,裝備一舉消滅俄國海軍,進而威逼俄國首都彼得格勒。
艦隊中的巴伐利亞號,擔任遠程護航和對岸炮轟任務,12日凌晨,前進中的巴伐利亞號突然被猛烈的爆炸震撼了全艦,最初以為是受到潛艇發射魚雷的攻擊,艦上的副炮和近防炮向四面八方射擊,不過經過了解,是觸碰了俄軍布設的水雷。
巴伐利亞號左舷前部觸發了一枚裝著115公斤TNT炸藥的1908式錨雷,這個位置是水下魚雷發射口外側壁,這里裝甲較薄,并且還引爆了發射魚雷的12個壓縮氣瓶,萬幸魚雷沒有殉爆,否則巴伐利亞號有可能被炸沉。這次劇烈的爆炸,撕開了一個長10米,寬2.5米的創口,大約有近千噸的海水涌入艦體,巴伐利亞號開始向左傾斜。艦上的海軍官兵訓練有素,經過數小時的搶修,終于控制住了進水,該艦帶傷繼續前進,早上6點,托菲角的俄軍工事已經清晰可見。
兩分鐘后,巴伐利亞號在9300~10200米的距離上開火,經過大約45分鐘的射擊,巴伐利亞號共發射380毫米炮彈24發,150毫米炮彈70發,但俄軍海岸工事上的炮火依然回擊,并擊傷了德軍幾艘小型艦艇。
后來經過埃姆登號輕巡洋艦上的觀察員發現,巴伐利亞號和其它擁有遠射程能力的友艦射出的炮彈打過了頭,落在了俄軍炮兵陣地后方,只是擊中了幾間倉庫和營房,并引起熊熊烈火。巴伐利亞號等德艦重新進行了調整,在8000米的距離開火,3次齊射打垮了俄軍炮兵,德軍登陸部隊的艦艇趁機一擁而上,于早7點占領防波堤。
上午8點12分,俄軍炮兵短時間復活,想要開炮轟擊德軍,但很快被巴伐利亞號猛烈的炮火打啞了。戰斗結束后,巴伐利亞號戰列艦在幾艘魚雷艇的保護下,帶傷在登陸地點附近海域游弋,隨時準備轟擊反撲的俄軍。下午17點,巴伐利亞號才下錨停泊。由于沒有合適的碼頭,該艦不得不在海上持續了兩個星期的維修,然后在五艘驅逐艦的護衛下,于10月31日返回德國基爾港進行大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