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位35歲的程序員吳先生(化姓)因長期熬夜導致腦干出血5毫升,昏迷了15天。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吳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從事的工作月薪3萬,每天早上7點起,到凌晨一兩點才睡。
35歲程序員長期熬夜致腦干出血
公開報道稱,吳先生是一位有8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4月23日晚,吳先生發長文講述發病經過以及現狀。
他表示,自己在ICU一共待了28天,后來又去康復醫院待了70多天。回家后,自己一直在康復和鍛煉,現在已經恢復約70%,“可能沒有辦法完全康復”。
生病前,吳先生在一家創業型公司上班,當面臨裁員時,精神壓力比較大。生病后,治療共花費約50萬元,現在基本上沒了收入,“家庭經濟壓力也比較大,女兒還小,我在設法考慮回歸社會掙錢”。
從癱瘓在床,到會走、走好路,吳先生用了四個月的時間。
吳先生最新發布的視頻稱,“身體情況基本上能像生病前的狀態。每天堅持做運動,自己變得比以前更自信了。大家如果覺得累了,歇一歇”。
睡得晚和睡得少分別有什么危害?
吳先生在“鬼門關”走的這一趟,刺痛了無數“拿命搏”的打工人。
如果把人體比作充電池,睡得晚如同耗電到只剩一格才充電,還可能會過度充電;睡得少則像每次只充一點電。
無論是睡得少還是睡得晚,對身體都有不可逆的傷害。
睡得少
美國波士頓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睡眠在清理大腦有毒代謝物β-淀粉樣蛋白過程中有關鍵作用,缺乏睡眠會導致大腦中這種蛋白堆積,增加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風險。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睡眠不足會增加熱量攝入,而熱量消耗幾乎沒變化,顯著增加了內臟脂肪的堆積。
《英國醫學雜志》發表過的一項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以及代謝的改變,增加慢性病風險。
睡得晚
如果晚睡晚起,保證睡眠時間是不是對健康沒有傷害?并不是。
晚睡不僅導致白天困倦、易疲乏等問題,還會使人長期處于應激狀態,表現為急躁、緊張、焦慮,甚至因晚睡引發生物鐘紊亂、睡眠質量差或失眠。
這些問題可能進一步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身體代謝紊亂,增加代謝性疾病、精神疾病(抑郁癥、焦慮癥和酗酒等)、癌癥等的發病風險。
即便能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晚睡對身體的傷害依然很大。美國西北大學和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項涉及43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晚睡者患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神經系統疾病等病癥的風險要高于早睡者;在6.5年的隨訪期內,晚睡者的早逝風險比早睡者高10%。
最佳入睡時間有具體時段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即使在自主神經完全阻斷的情況下,心率也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發生變化。這意味著,該睡不睡或者睡眠不足,就是和正常的心臟功能“對著干”。
《歐洲心臟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者調查了英國生物庫在2006年至2010年間招募的88026名參與者,在平均5.7年的隨訪期間,有3172名參與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調整了年齡、性別、睡眠時間、睡眠不規律(定義為不同的睡覺和起床時間)、自我報告的時間類型、吸煙狀況、身體質量指數、糖尿病、血壓等混雜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睡眠開始時間在午夜或更晚的人發病率最高;而睡眠時間在22點至22點59分的人發病率最低。
與22點至22點59分入睡的人相比,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25%;23點至23點59分入睡的人風險高出12%;22點前入睡的風險高出24%。
如何獲得對睡眠的“掌控感”?
晚睡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人是“主動熬夜”,有的人是“被迫失眠”。建議大家積極調整作息,而不是熬夜補覺,失眠硬扛。
充分考慮后果
熬夜前先想清楚,玩手機、追劇、聊天等是否值得你付出變丑、早衰、生病的代價。
將“自由活動時間”前置
很多人熬夜,是想為自己爭取一點“私人時間”。
其實,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提前到白天,比如下班后到附近的公園發發呆、飯后拿出20分鐘放空大腦等。
制定“睡前儀式感”
讓睡覺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項任務,可以試著給睡覺增添一份儀式感。
比如,睡前1小時放下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換上舒適的睡衣,泡泡腳,讓身體放松下來。然后,閉上眼睛,張開耳朵,用優雅的聲音伴隨入眠。
試著“倒空思緒”
如果你總是因為“想太多”而難以入睡,可以設置一個時限,允許自己今晚用10分鐘思考這件事,時間一到就不再糾結。
你也可以在睡前把擔憂記錄下來,寫下來的過程有助幫你厘清思路、獲得掌控感;白天提高工作效率,下班后盡量減少腦力勞動。
培養見床就困的條件反射
告訴自己,床只用來睡覺,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手機、看書。可以先在沙發、客廳等區域活動,等真覺得累了再上床睡覺。
若躺了30分鐘還是睡不著,可以離開床做一些有助放松的事情,等困了再躺回床上。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睡眠盡量規律
成年人推薦的睡眠時長為7~8小時,6小時是底線,上限不超過9小時。入睡/起床的時間盡可能規律,哪怕是周末,也不宜太晚起床。
好好睡覺是善待自己的開始。調整作息后你會發現,不僅精力和體力有所改善,更不容易生病,還有助于贏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本文綜合 新聞晨報 生命時報 新華社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