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款名為《代號砰砰》的黑幫題材女性向游戲發布首曝PV。
西裝暴徒、意大利風情、槍火交織的優雅野獸設定,搭配危險與本能共振的文案,瞬間在玩家圈炸開了鍋。
TapTap評論區里,有人直呼這設定帶感,也有人質疑黑幫題材搞乙女,怕不是要塌房。
然而,爭議背后,《代號砰砰》的野心昭然若揭——它試圖用男性凝視的傳統題材,撬動女性向市場的蛋糕。但這條路,真的走得通嗎?
▌是噱頭,還是真需求?
從PV內容來看,《代號砰砰》的賣點足夠吸睛,西裝暴徒人設:灰黑三件套、手槍上膛的金屬聲,搭配危險與本能共振的文案,試圖在硬核黑幫題材中注入優雅荷爾蒙;
官方強調道德準則在呼吸交纏中剝落,暗示情感互動突破傳統乙女的純愛框架;
玩家扮演米蘭公爵,斡旋黑白兩道,主線看似是權謀復仇,實則包裹著與多名男性角色羈絆的戀愛內核。
這種黑幫+乙女的混搭,讓人聯想到2022年《代號:海》的翻車事件——后者因真人演員出演男主,被乙游玩家怒斥三次元冒犯,最終口碑崩盤。
但《代號砰砰》的差異化在于:它用二次元紙片人承載禁忌感,既規避了真人塌房風險,又瞄準了女性玩家對強張力劇情的隱秘需求。
然而,這種設定能否被市場接受?TapTap評論區已出現兩極分化:支持派認為:“黑幫題材打破了乙女游戲的套路,終于不用再看霸道總裁和傻白甜女主了”;
反對派則擔憂:“黑幫背景下的情感線容易踩雷,比如暴力美化或價值觀扭曲”。
▌誰在定義她需要什么?
《代號砰砰》的爭議,本質是女性向游戲市場長期存在的標簽化矛盾。
一方面,廠商拼命拓寬女性向的邊界:從《戀與制作人》的虛擬戀愛,到《代號鳶》的權謀大女主,再到《代號砰砰》的黑幫復仇,題材愈發多元。
但另一方面,玩家對女性向的認知仍被固化——乙女=戀愛、女性向=情感投射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這種矛盾在《代號:海》的失敗中尤為明顯。游戲制作人克禮斯曾強調目標用戶并非乙游玩家,但因宣傳物料中戀愛、浪漫等關鍵詞,直接觸怒二次元群體,最終被迫修改PV。
而《代號砰砰》同樣面臨標簽混淆的風險:若過度強調黑幫權謀,可能流失追求戀愛沉浸的核心乙女用戶;若側重情感互動,又可能被批“掛羊頭賣狗肉”。
更值得玩味的是,TapTap用戶對《代號砰砰》的期待中,一條高贊評論點破行業痛點:“女性向游戲要么鎖死乙女標簽,要么徹底拋開戀愛元素,兩頭討好只會兩頭不沾”。
▌女性向游戲的破圈密碼是什么?
若要理解《代號砰砰》的嘗試,不妨對比近年女性向游戲的成功樣本;
《代號鳶》這款三國題材游戲讓玩家扮演廣陵王,與男性角色平起平坐,甚至主導權謀斗爭。其成功關鍵在于去戀愛中心化”——情感線服務于角色成長,而非單純提供虛擬男友。
《世界之外》:盡管畫面簡陋,但憑借無限流懸疑劇情和高自由度選擇,它精準擊中了女性玩家對強劇情+腦補空間的需求,證明玩法未必是女性向的第一吸引力。
反觀《代號砰砰》,其設定的創新性毋庸置疑,但隱患同樣明顯;黑幫復仇主線若過于厚重,可能擠壓情感互動的細膩度;
如何在暴力美學與女性友好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文案團隊的終極考驗。
▌女性向游戲需要叛逆,但更需要尊重
《代號砰砰》的誕生,映射出女性玩家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被寵愛的設定,而是渴望主導敘事、體驗復雜人格;黑幫、懸疑、科幻等傳統男性向題材,正成為女性向游戲的試驗田。
然而,無論題材如何創新,尊重女性玩家的核心訴求仍是底線。《代號:海》因真人戀愛冒犯用戶,《代號鳶》憑平等敘事贏得口碑,證明了一個真理:女性向游戲的未來,不在于標簽的堆砌,而在于對她真正想要什么的深刻洞察。
至于《代號砰砰》是成為下一個爆款,還是重蹈《代號:海》的覆轍?答案或許藏在制作組的一句話里:“仇恨是最保值的貨幣,而你正在清算一筆陳年舊賬”。
若這份仇恨指向的是行業陳規,它或許真能掀起一場風暴;若只是營銷話術,那子彈飛得再遠,也終將墜地。
*每天推送游戲資訊、新游推薦、游戲雜談等,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游戲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