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來說,必須考慮一個嚴峻現實問題:AI大模型這個游戲,還能玩多久?是否又改轉變賽道,追求新的風口故事?
作者|小舒
編輯|Cindy
近日,全面“All in AI”的昆侖萬維,交出上市以來最慘年報。
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5.2%;同時,昆侖萬維2024歸母凈利潤虧損15.95億元,同比暴跌226.8%。
這是昆侖萬維自2015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昆侖萬維成立于2008年,是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昆侖萬維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出海第一股,早在十多年前,昆侖萬維就定位“出海”,把重點放在全球市場,并在多個領域展開布局。
從最開始靠游戲起家,到現在旗下業務覆蓋AGI與AIGC、信息分發、元宇宙、社交娛樂及游戲等多個領域,昆侖萬維市場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近4億人。
競爭激烈出海賽道,昆侖萬維如何在巨頭夾擊下持續發展?如何在高昂AI算力支出同時保持營業收入的高速增長?營收增長同時,為何虧損16億?
更重要的問題是,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是一個喜歡追風口、尋找新風口的人,當“All in AI”敘事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周亞輝是否又會變換賽道?對于上述疑問,昆侖萬維相關公關人士,拒絕對“極點商業”置評。
01
現金奶牛大降,
多條AI+業務線迅猛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昆侖萬維昔日現金奶牛——游戲業務在2024年營收僅為4.44億元,同比大減16.84%至4.44億元,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25.91%,暴降至7.8%。
營收增長主要來自海外。海外業務收入規模上升至51.5億元,同比增長21.9%,海外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91.0%。
其中,信息分發與元宇宙平臺Opera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8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海外社交網絡和短劇平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28.5%。
從這個比例來看,可以說,昆侖萬維成為了海外收入最多的中國AI企業。這是因為昆侖萬維近年來在AI大模型、AI搜索、AI短劇、AI音樂、AI游戲、AI社交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構建了全面的AI業務布局。
去年,短劇出海市場爆火,成了新的風口。艾媒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10月,有超過100款中國短劇平臺在海外市場活躍,下載量超過2.8億,平臺內購收入超過4.9億美金(折合人民幣35億元)。
面對新的風口,昆侖萬維也想投入“分一杯羹”。于是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DramaWave短劇平臺,通過推出“付費+免費”內容分發模式,構建多元的短劇內容生態。
目AI短劇業務已形成包括訂閱、內購及廣告等形式在內的多元化收入來源,截至2025年3月底,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億美金(月流水收入約1000萬美金)。上線僅5天的《訂婚風暴》,直接沖進韓國Google Play娛樂榜首,把Netflix踩在腳下。
昆侖萬維的野心不止于此,不僅僅是短劇內容分發平臺,昆侖萬維還推出了AI短劇創作平臺SkyReels,從劇本構思到場景合成,可以“一鍵生成”短劇。而這背后是昆侖萬維自研的多個大模型技術支撐。
不僅如此,昆侖萬維還在2025年開源了中國首個面向AI短劇創作的視頻生成模型SkyReels-V1和首個SOTA(State of The Art,當前最佳水平)級別的表情動作可控算法SkyReels-A1。截至2025年2月末,V1模型在HuggingFace的下載量已接近3萬次,在Github亦收獲逾千星的點贊,廣受好評。
大模型是昆侖萬維研發的重點,基于自研大語言模型,昆侖萬維發布了AI社交產品Linky。通過虛擬角色互動與用戶生成內容(UGC)生態的深度融合,Linky構建了獨特的社交體驗。報告期內Linky單月最高收入突破100萬美元,累計下載量突破1000萬次,成為海外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中國AI應用之一。
在大模型上,根據昆侖萬維官方宣傳,交出了多個全球第一的成績單:
●自研天工大模型在在復雜任務處理、多模態等方面實現多項突破。 ●AI音樂大模型達到行業SOTA(State of The Art,當前最佳水平),位居全球第一。 ● 公司開源的Skywork R1V多模態思維鏈推理模型達到開源SOTA,位列全球同類型開源模型第一。 ● 公司面向AI短劇創作的SkyReels視頻大模型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 公司旗下的大模型學習強化Skywork-Reward獎勵模型亦達到全球第一,成為Kaggle官方推薦的數學reward model。
這些官方宣傳層面的“全球第一”,看上去更多是“概念炒作”,目前還未給昆侖萬維產品競爭力、市場聲量帶來協同效應。
02
虧損15.9億元,
AI領軍人物離職
昆侖萬維2024歸母凈利潤虧損15.95億元,同比暴跌226.8%。報告解釋虧損有兩大原因,一是研發投入加大,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5.4億元,同比增長59.5%;二是因為投資收益下降,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導致投資損失8.2億元。
昆侖萬維認為,2023-2026年,是AI大模型發展的初期階段,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在AI大模型上都處于虧損狀態。昆侖萬維預計,2027年以后公司會隨著行業的發展開始盈利。“即使短期面臨虧損風險,公司也將堅定投入,保持在AI大模型第一梯隊。”
或許這就能解釋為什么2024年度,昆侖萬維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9.5%到15.4億元,較大地影響了昆侖萬維的利潤表現。
昆侖萬維研發費用投入大幅增長,但AI大模型、短劇平臺、多模態技術等研發項目商業化轉化滯后,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閉環,短期難以反哺利潤。例如,AI音樂模型Mureka雖技術領先,但月流水僅突破100萬美元,規模變現能力有限。
在投入端,研發費用加大對最終利潤造成了影響。在收入端,傳統業務萎縮與市場拓展成本攀升,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游戲業務是昆侖萬維的傳統業務,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體量逐步減小。與2020年業務收入占比43.79%相比,昆侖萬維2024年游戲業務占比僅為9.64%。
此外,受宏觀經濟需求疲軟影響,昆侖萬維廣告收入增速從2023年的28.95%降至2024年的25%,廣告增速放緩。2024年銷售費用為23.04億元,同比增長長42.23%,遠超15.2%的營收增速,表明公司在市場拓展和產品推廣方面投入激進。此外,管理費用為9.24億元,同比增長7.32%,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影響更大的,是領軍人物的離職。去年11月,昆侖萬維宣布,顏水成卸任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
顏水成是機器學習與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于2023年9月正式加入昆侖萬維,并與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一起出任天工智能聯席CEO,同時兼任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他曾主導“天工3.0”大模型、“天工SkyMusic”音樂大模型等核心技術的研發。
不難看出,顏水成是昆侖萬維的AI領軍人物,但他卻在任職14個月后就選擇離職。
他的離職導致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職位空缺,讓昆侖萬維的技術路線穩定性受到質疑,也間接對昆侖萬維的利潤造成了一定影響。
顏水成的離職對昆侖萬維的業務有什么影響?之后昆侖萬維打算如何填補這一人才空缺?又如何保障AI技術團隊穩定性?“極點商業”就這些問題向昆侖萬維方面人士詢問,未得到官方回復。
綜上可知,昆侖萬維通過犧牲短期利潤換取AI技術壁壘的構建,疊加投資策略失誤和傳統業務衰退,造成虧損,形成了“增收不增利”局面。
03
市場僅列第三梯隊,
追風大模型何時能贏?
昆侖萬維最擅長追風口,做“追風箏的人”。2021年元宇宙概念風起,昆侖萬維便在財報中明確提及“將元宇宙作為公司加速布局的方向”。很快,元宇宙熄火。2022年,“碳中和”概念火熱,昆侖萬維便入股成立了僅1個多月的北京綠釩新能源科技。但一年之后,昆侖萬維便想從中脫身了。
2023年初,昆侖萬維又明確了“全面投入AGI與AIGC”的核心戰略,全面發力AI。這年,為了趕上大模型浪潮的風口,昆侖萬維強行發布了“天工大模型”。
至今,昆侖萬維的“天工大模型”已迭代至4.0版本。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天工大模型的訪問量和用戶量都并不突出。
天工大模型4.0雖技術對標國際頂尖產品(如GPT-4o),但用戶活躍度(MAU<50萬)顯著低于文心一言(MAU350萬)等競品,反映出其市場推廣和用戶黏性不足的問題。此外,其AI搜索功能雖技術表現優異,但產品界面設計混亂,未突出核心差異化功能,導致推廣效果不佳。
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中國大模型能力評測》報告顯示,天工大模型在國內的AI大模型綜合排名僅位列第三梯隊,與第一梯隊的文心一言、騰訊混元、通義千問,第二梯隊的智譜AI、百川智能、豆包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也有報道稱,昆侖萬維推出的全球首個融合視頻大模型與3D大模型的AI短劇平臺SkyReels,實際內測后市場反響一般。有使用者表示“SkyReels生成的視頻卻嚴重缺乏真實感,質量無法達到創作者的需求。”
另外,2025年AI大模型瘋狂卷應用落地,并且隨著Deepseek的崛起,AI大模型進入淘汰賽階段,天工大模型的市場聲量、競爭力會在2025年進一步下滑,留給昆侖萬維的窗口期,已經不多。
大模型表現不佳,也讓昆侖萬維難逃虧損的命運。
此外,在AI業務上昆侖萬維也面臨著商業化難題。盡管公司在AI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但大模型及AI音樂、短劇平臺等產品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閉環,短期內難以反哺利潤。財報顯示,AI軟件技術業務收入僅3858萬元,占比不足1%。
AI商業化難落地,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例如,以開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引領AI繪畫熱潮的Stability AI,在2024年第一季度虧損超過3000萬美元,核心研發團隊離職,并尋求收購。
昆侖萬維的“All in AI”戰略,外界看來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昆侖萬維在各個AI領域“全面開花,碩果累累”,但也有不一樣的聲音表示“如此多的業務線,也就相當于沒有核心業務線。”而昆侖萬維的“追風口”行為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隱患。
一位行業分析師曾對媒體表示,昆侖萬維頻繁改變企業戰略的“追熱點”行為折射出了企業盲目追風口的系統性風險,頻繁切換賽道導致投資者認知混亂,既將其視為AI領軍者,又擔憂其淪為“概念炒作股”。
當AI大模型之戰進入白熱化,投資人或許不再會為高昂的技術研發費用買單,高額研發費用不再是企業的“護身符”。在AI大戰的新階段,如何降低技術成本、實現盈利、商業化落地,將成為所有參賽者的共同命題。
而對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來說,也必須考慮一個嚴峻現實問題:AI大模型這個游戲,還能玩多久?是否又改轉變賽道,追求新的風口故事?
出品人:黃槍槍|直達熱線 13452396140
(請標注公司、職位)
獨到觀點、獨立態度
見證中國商業生態進化、重塑與未來
往期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