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真
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
從事臨床營養工作多年,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熟悉糖尿病、脂肪肝、心腦血管病、營養不良等常見疾病的營養診療以及一般人群的營養指導。擅長腫瘤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圍手術期患者的營養治療。
為我院胃腸外科“國家級腫瘤患者營養指導中心”、放射治療科“國家級腫瘤患者營養指導中心”和“廣州市級放療規范營養支持治療示范病區”核心成員,在腫瘤疾病營養治療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擔任廣州抗癌協會委員,廣東省營養學會兒童臨床營養分會委員。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8-12點
門診地點:院本部東川門診(主體樓)四樓429診間
文章來源:粵營養越健康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呈現逐年衰減的趨勢,我們在行身體成分分析的患者中常常能發現隱形肥胖的情況,抗阻運動能有效增加瘦體重、改善機體代謝,除此之外,還有多多益處。
近來,美國心臟協會關于抗阻運動更新了聲明,今天筆者帶大家一起了解下抗阻運動的健康意義以及該如何進行。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抗阻運動對心血管常見危險因素的影響
抗阻運動可以改善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三高(血壓、血糖、血脂)和身體構成。
01 抗阻運動改善靜息血壓
抗阻運動可降低健康成人的靜息血壓,以及高血壓前期、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患者的靜息血壓。研究表明,對靜息收縮壓的降低與降壓藥相當。
02 抗阻運動改善血糖
抗阻運動可改善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抗阻運動可降低老年人以及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2-5mg/dL,在健康年輕人中沒有此作用。
03 抗阻運動改善脂質代謝
抗阻運動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至+12mg/dL),降低總膽固醇(?8 mg/dL)和甘油三酯(?7至?13 mg/dL)。
抗阻運動對血脂和脂蛋白的影響在年輕人(<40歲)中可能不那么明顯,僅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有確切但小的改善 (+ 2 mg / dL) , 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目前證據較少。
04 抗阻運動增加瘦體重,改善身體成分
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抗阻運動可增加瘦體重,降低體脂率,減少體脂肪。抗阻運動通過減少體脂儲存,增加肌肉量,提高靜息代謝率,起到減輕體重增加的作用。
綜上所述,最新數據表明,抗阻運動在降低心血管風險因素方面有顯著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對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抗阻運動對心血管其它危險因素的影響
抗阻運動,通過增加腿部力量、改善氧化酶、增加II型肌纖維等,使心肺功能有輕到中度的提高。
抗阻運動可影響血管內皮功能,改善動脈硬化。
2022美國心臟協會聲明,考慮到心理健康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基本要素,故增加睡眠健康作為心血管健康要求的一部分。最新的證據表明,抗阻運動可提高睡眠質量,減少抑郁和焦慮,改善生活質量。
Q 經常會有人問:抗阻運動、有氧運動、抗阻與有氧運動聯合,究竟哪種運動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最有效呢? A 大型觀察性研究發現,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單獨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并未有明顯差異,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聯合在減輕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方面作用最大,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 平素未進行有氧運動的人比有運動習慣的人更少可能參與抗阻運動,調查顯示,只有3.6%的人只做抗阻運動,但有43.5%人既做有氧運動又進行抗阻訓練。 缺乏運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對于缺乏有氧運動的人群,抗阻運動可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選擇。
抗阻運動對特定人群的影響
女性
對全年齡段的女性,抗阻運動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身體成分、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抗阻運動可預防骨質疏松,改善股骨頸和腰椎的骨密度。抗阻運動,結合負重、高強度、有氧運動(如跳繩、網球)對女性骨骼健康最佳。
一般來說,對于孕婦和產婦,抗阻運動也是安全的。沒有禁忌癥的孕婦,抗阻運動可以作為整體運動計劃的一部分,且對母體和胎兒并無不良影響。研究顯示,單獨進行抗阻運動可降低母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另一報道顯示抗阻運動可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胰島素用量,且維持妊娠期體重的適宜增長。抗阻運動還可改善產后抑郁。
妊娠相關癥狀、安全問題、信息缺乏、社交不足是妊娠期間運動的常見障礙。在制定抗阻運動計劃之前,應由專業人士排除禁忌癥(如早產、先兆子癇、重度貧血),且針對妊娠這一特定階段制定適宜的方案。
老年人
抗阻運動可減緩年齡相關的肌肉量、力量和功能的下降。在健康老年人中,抗阻運動可改善肌肉質量、力量,增加活動能力、體力和心肺功能。在機體衰弱、肌少癥或骨關節炎的老年人,以及在機構的老年人(平均年齡≥80歲)中,抗阻運動可增加力量,改善身體活動能力。
摔倒是導致老年人慢性殘疾和喪失獨立性的主要原因。預防摔倒,很重要的一點是注意平衡。抗阻運動可減少老年人跌倒和摔傷的風險。抗阻運動結合平衡挑戰練習(如雙腳靠得更近、最少的手支撐)可以有效預防摔倒。
老年人進行抗阻運動可減緩與年齡相關的身體機能下降,延長功能的獨立性。
心衰患者
抗阻運動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和功能。當有氧運動不適合時,臨床醫生可能會考慮抗阻運動。對于穩定的心衰患者,抗阻運動聯合有氧運動是安全的,并可能改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還有生活質量。
周圍動脈疾病患者
下肢動脈閉塞,是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阻塞為特征,下肢肌肉量和力量減低,加重繼發于間歇性跛行的行走障礙。最近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科學聲明,持續行走是改善下肢動脈閉塞患者行走障礙的一線療法,下肢抗阻運動為下肢動脈閉塞患者提供了另一種治療干預措施。下肢抗阻運動可消除步行相關的下肢缺血癥狀,因此可能比步行更容易接受。
艾滋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較早出現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肌少癥、衰弱),而且常見的治療方案可能會加重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行抗阻運動面臨著獨特的挑戰,包括線粒體功能障礙、蛋白質平衡改變、肌肉萎縮、脂肪營養不良和心肺功能減退。對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來說,抗阻運動是安全的,且被推薦的。單純進行抗阻運動或配合有氧運動可改善力量、身體機能、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健康。
阿爾茲海默癥及相關癡呆患者
阿爾茲海默癥及相關癡呆與心血管疾病有著相似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缺乏運動。抗阻運動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但認知障礙的基線水平可能影響抗阻運動的進行。與輕癥相比,中至重度的認知障礙可能無法取得相同程度的獲益。
慢性腎臟病患者
慢性腎臟病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險因素之一。慢性腎臟病患者機能下降、肌肉萎縮和肌肉功能障礙。對所有分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包括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來說,抗阻運動是安全且可耐受的,抗阻運動可提高患者的肌肉質量、減少肌間脂肪,促進肌肉代謝,增加力量和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慢性腎臟病患者骨折、肌腱斷裂和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在制定抗阻運動計劃時要考慮這些因素。
抗阻運動處方
抗阻運動包括身體抵抗自由重量(如啞鈴)、體重(如俯臥撐、深蹲)、器械重量、以及彈力帶所產生的阻力。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8~10種涉及主要肌群的抗阻運動,使用中等強度負荷,每組重復8-12次,達到主觀疲勞水平,每周進行2次,就非常有效。對于患病人群,可采用較低強度負荷和較高的重復次數,以減低風險,同時仍有獲益。
抗阻運動的禁忌癥
注: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可以被理解為特定活動狀態下相對于靜息代謝狀態的能耗水平。
總 結:
聲明指出,抗阻運動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有效,每周只需要30~60分鐘就能帶來最大獲益。
一般來說,8~10種涉及主要肌群的抗阻運動,使用中等強度負荷,每組重復8-12次,達到主觀疲勞水平,每周進行2次,就非常有效。
研究證實,抗阻運動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安全、有效,且重要的運動方式。
還在等什么,快提上日程吧!
附:
如果您需要營養相關指導,住院期間可由營養科會診,出院后可前往營養門診就診或登錄我院5G互聯網醫院進行在線問診。
掃碼登錄
廣東省人民醫院5G互聯網醫院
參考文獻:
1. Amanda E. Paluch, William R. Boyer, etc.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23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4 January 16; 149(3): e217-e231.
2. Williams MA, Haskell WL, Ades PA, etc.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Resistance exercise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07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Council on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tabolism. Circulation. 2007;116:572–584.
3. Hyde ET, Whitfield GP, Omura JD, etc. Trends in meet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muscle-strengthening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aerobic activity, United States, 1998–2018. J Phys Act Health. 2021;18:S37–S44.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4 月 30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7218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