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斯拉FSD入華引發鯰魚效應,當國內車企掀起“智駕平權”浪潮,智能駕駛賽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飆突進。
在這場決定未來出行格局的競賽中,知行科技交出了一份極具行業觀察價值的成績單。2024年,知行科技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創下同比75%的增速,全年獲得包括吉利汽車、極星、奇瑞汽車、東風汽車等知名OEM客戶及數個造車新勢力的35個新定點函,累計獲得65個定點函,全年訂單蓄水池再次擴張。
這背后,是知行科技接連攻破了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芯片國產化、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產以及車企出海核心供應鏈等難關。
在全民高階智駕元年,知行科技用領先的技術成果與工程化能力,向市場展示了中國智駕解決方案提供商技術與商業雙重突圍的正確姿態。
車企決勝智駕關鍵期,知行科技技術再升維
2024年起,在智能化技術迭代與成本壓力共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
頭部車企希望通過“技術降維+成本管控”雙軌戰略構筑護城河,而智能化轉型與智駕技術下放成為突圍關鍵。這也成為供應商發展中的又一次大考。
2024年,知行科技實現營收12.48億元(人民幣,下同),核心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實現收入約11.93億元,總體上保持穩健態勢。
我們注意到,知行科技全年新定點項目大幅增加。在全汽車行業力圖降本的情況下,知行科技抗住了業績波動的壓力,快速搶占主流車企定點。
細究商業化亮眼表現的原因,財報里一個關鍵變量揭開了真相。在汽車產業降本壓力下,知行科技依然在加大研發投入,全年研發費用達2.81億元,同比增加29.56%。
重視研發投入帶來了高效的迭代節奏,讓知行科技保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
首先,在車企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需求下,知行科技進入中國芯片、國際芯片雙線并行的階段。公司持續完善基于國產芯片的產品線,比如已量產基于地平線征程3芯片的iDC300域控平臺、iFC3.0智能前視攝像頭。同時基于地平線征程6的下一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已經獲得頭部車企的量產定點,預計會于近期投入量產。2024年,公司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DC100和iDC300實現顯著增長,由2023年的1396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9377萬元。
在此基礎上,“技術升維”推動產品性能上限大幅提升,更是知行科技持續收獲新定點的核心原因。
在“智駕平權”時代算力與成本的平衡、性能與量產的對撞中,知行科技進一步打造了基于地平線征程6的下一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目前已獲得頭部車企的量產定點。同時,知行科技成為全球首個在TI TDA4芯片部署BEV技術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4月,首款搭載知行科技iDC 500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的主流國產車型正式上市,成為業內少數在中算力平臺上實現量產的高階智駕域控制器。這也是全球首款在瑞薩V4H計算平臺成功部署量產BEV+OCC感知算法的高階智駕解決方案。
中小算力平臺的高性能智駕方案,以及開放靈活的全棧服務,有望讓知行科技拿下越來越多主機廠定點項目。
當然,從技術成果到量產交付,這個過程中包含的工程化能力也是知行科技推進商業化的關鍵因素。
自“雙芯并行”以來,知行科技快速實現基于國產芯片的自研產品量產交付,在先進算法層面,公司也已實現BEV+Transformer功能量產化部署,促進端到端自動駕駛的發展。
縱觀2024年,知行科技實現了技術升維與量產落地,不僅在智駕平權重塑產業格局的機遇中站穩腳跟,更是走向了科技創新的復利之路。
“AI+汽車/飛行汽車+機器人”,加速構建全球商業新藍圖
隨著中美科技競賽加劇,智能駕駛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關鍵戰場,更是國家戰略競爭的核心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超過50個城市出臺了智能駕駛試點示范政策。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這一背景下,產業智能化加速已是必然。而在關稅風暴中,車企為了供應鏈自主可控,必然下決心實現關鍵領域的國產替代。
如今,知行科技快速完善了基于中低算力國產芯片的高性能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降低了對高算力芯片的依賴,契合中國車企對成本控制的需求,有望助力車企智能化升級。
近期,某中國頭部車企就與知行科技達成了新定點項目,該定點車型截至2024年累計銷量超20萬輛,將搭載知行科技全棧自研的小算力 BEV 高性能泊車解決方案,覆蓋插混、燃油不同動力形式,實現車輛智能化的油電同享。
與此同時,放眼全球,知行科技的策略既契合了當前國內車企出海趨勢,也滿足了海外主流車企普及智駕的需求。因此,知行科技的全球化布局有望持續提速。
在美國對等關稅下,中歐雙方加大合作,中國車企有望向這一重要市場加大投入,加快歐洲建廠進程,歐洲車企也會更多考慮中國供應商合作。
這一趨勢下,智駕供應鏈將迎來新的擴張機會。
作為智駕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知行科技從去年起進一步加強了德國子公司的能力。財報顯示,知行科技幫助多家中國車企通過了GSR法規認證,標志著公司的產品已經完全符合出口歐盟的要求。同時,公司也拓展了國際客戶版圖,已獲得歐洲某車企項目定點,為其提供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今年上海車展上,知行科技與馬來西亞頭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Delloyd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基于各自在技術、產品和市場領域的優勢資源,在生產和銷售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進包括組合輔助駕駛在內的多種智能化產品在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市場的發展。
從國內敏銳抓住車企技術降本需求,到助力中國車企出海,拓展全球化版圖,知行科技在汽車智駕領域的布局顯著提升了業績潛力,預計公司將隨著智駕普及進入新的增長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知行科技顯然還不滿足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身份,正從汽車產業向新興賽道拓展,構建更深的業務護城河。
一方面,知行科技卡位飛行汽車,切入到萬億級低空經濟。2024年上半年,公司就公告將為“國內某知名飛行汽車公司”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公司瞄準了機器人領域,今年3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業務覆蓋多種類機器人、核心軟硬件等相關業務。
這兩大領域無疑都是產業與政策共振的新興藍海領域。且飛行汽車與具身智能共同特征是與自動駕駛系統技術通用性強,可以高度復用知行科技在環境感知、多模態決策算法、感知硬件等核心技術模塊的積累。
這意味著知行科技將大幅降低跨領域研發成本,而“AI+汽車/飛行汽車+機器人”的生態協同也將促進研發成本分攤,提升規模效應。
總之,回顧整個技術與商業布局,不難看出,從技術升維,到全球落子,再到生態布局,知行科技憑借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理解,提前布局不同賽道,有望進一步拓深護城河。
盡管知行科技仍處在業務的高速擴張期,背負不小的研發壓力,但是隨著大量新定點項目顯著提升商業化能力,新興場景需求釋放,公司可能加速實現規模化收入。屆時,每一份研發投入都將轉化為更多的業績增量。
結語
智能駕駛是中國科技產業從“跟隨”到“并跑”甚至“領跑”的縮影,其價值不僅在于技術本身,更在于推動中國占據未來全球科技與經濟競爭制高點。
通過創新、出海與生態協同,知行科技有望在智能駕駛領域聚合優勢技術,為全球交通變革提供更好的“中國方案”。
最終,智駕平權帶來的紅利,以及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新業務創造的增量,也將反映在公司后續估值變化中。
來源:港股研究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