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有“四猛四絕十三杰”,但是不同版本的名單并不一樣,比如“隋唐四絕”,第一個版本是羅松的神槍、尚師徒的坐騎、侯君集的輕功、王伯當的箭術,第二個版本是姜松(羅松)的神槍、程咬金的斧頭、秦瓊的義氣、楊廣的昏庸,第三個版本把羅松換成了羅成,其他不變。
熟讀隋唐史書者當然知道,羅松、尚師徒都是虛構的人物,侯君集從來不曾加入瓦崗軍,“忽雷駁(小說中為呼雷豹)”一直是秦瓊的坐騎,跳得高,喜飲酒,在秦瓊薨逝后不食而死,羅成在有的版本中“字士信”,應該是以羅士信為歷史原型,但羅藝既不是好人,也沒有羅成那樣的好兒子,更不是秦瓊的“姑父”——說秦瓊的姑姑是羅藝的夫人或“次妻”,那是對秦瓊的不敬。
隋唐四絕中的秦瓊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講義氣,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因為他并不曾當锏賣馬受單雄信厚恩,賈家樓或賈柳樓四十六友不不但大部分是虛構,而且真實存在的一些人或者年齡地位相差懸殊,或者是不共戴天之敵,是不可能義結金蘭的。
賈家樓結義是虛構,瓦崗群雄卻都在《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隋唐嘉話》、《大唐新語》中多有記載,我們根據這些史料,不難評出真正的瓦崗四絕:秦瓊之勇程咬金之猛無人能敵,瓦崗將領中最狠和最毒的分別是誰?
秦瓊在“隋唐十三杰”中墊底,在“十八條好漢”中排名靠后,但實際上他不單是瓦崗第一勇將,也可以說是隋唐第一勇將——這應該是大隋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使持節齊郡通守兼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張須陀、魏國公李密、奸賊大丞相宇文化及、“大鄭開明皇帝”王世充、唐高祖李淵李淵、秦王李世民的共識。
史書中的來護兒是忠臣良將,擔任平壤道行軍總管時率軍渡海伐遼東立下赫赫戰功,后來在宇文化及之亂中遇害,絕非羅士信所殺,他是秦瓊第一任長官,也是秦瓊的伯樂,他在秦瓊喪母時送上厚禮并給予高度評價:“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秦瓊曾與羅士信并為齊郡通守張須陀左膀右臂,兩人以千人大破盧明月十萬大軍(搞笑的是“賈家樓四十六友”中居然以盧明月為原型弄出了魯明星魯明月或盧明星盧明月),那一戰后秦瓊晉升正六品建節尉,羅士信受何封賞沒有史書記載,那還因為他當時屬于秦瓊的“副手”,但隋煬帝對羅士信的印象應該更深。
秦瓊加入瓦崗軍后,在童山之戰中力挽狂瀾,救了李密性命也救了瓦崗軍:“密與化及大戰于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瓦崗軍敗,秦瓊程咬金等人重傷被俘,王世充直接以隋朝“皇泰主”名義封秦瓊為“龍驤大將軍”,但秦瓊和程咬金根本就瞧不起他,帶著牛進達吳黑闥陣前投唐,王世充的部將沒有一人敢追。
加入唐軍后,秦瓊成了李世民的殺手锏:“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
李淵對秦瓊有多好,那是不用筆者贅述的,李淵送給秦瓊金酒壺時寫的那封信很有意思:“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秦瓊身經二百戰,流血數斛,這份勇悍,恰好印證了來護兒那句評語。秦瓊的戰友程咬金,也是當時超一流猛將,其善用的兵器是馬槊而非板斧,裴元慶(歷史原型為裴仁基之子裴行儼)雖然號稱隋唐第三條好漢,但在關鍵時刻,還得由程咬金來救他性命。
要評選瓦崗乃至隋唐第一單挑勇將,那自然是非秦瓊莫屬,李淵的三兒子李玄霸(李淵和竇皇后有四個嫡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四子元吉,三子衛懷王玄霸字大德,幼辯惠,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和宇文化及的兩個兒子(宇文承基、宇文承址)加起來也打不過他,武功第一猛將,則應該是“善用馬槊”的程咬金。
程咬金的生猛,即使僅看《舊唐書》。也能令人脊背發涼牙根發酸:“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于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于是與行儼俱免。”
被馬槊捅個對穿,程咬金還能撅斷槊桿斬殺敵將,簡直是三國時期馬超與許褚的合體——即使是虎癡許褚,胳膊中了兩箭也失去了戰斗力,程咬金卻能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殺敵救友,而且還能戰斗到七十七歲,就是許褚穿越到隋唐,見了老程也得喊一聲“大爺”。
秦瓊勇,程咬金猛,這對好兄弟一直秤不離砣,而羅成的歷史原型之一羅士信,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狠人”,羅士信之狠,狠到有點“兇殘”:“擊賊濰水之上,陣才列,士信馳至賊所,刺倒數人,斬一人首,擲于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
把敵人首級拋起來,再用長槍接住挑著耀武揚威,這股子狠勁兒,在隋唐時期也算得上獨一無二。
羅士信之狠,連小孩子都不放過(他上陣殺敵的時候才十三四歲,自己也是小孩子,不是大胖子而是小瘦子,“短而悍,不勝甲”,也就是骨架太小撐不起盔甲),在投唐后攻打洛陽附近王世充據點的的時候,做法就很值得商榷:“士信以兵圍世充千金堡。中有大罵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將嬰兒數十置于堡下,因令嬰兒啼噪……堡中謂是東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開門,奮擊大破之,殺無遺類。”
殺無遺類,也就是不管男女老少雞犬不留,“文雅”一點的說法,那就是“屠城”。
我們看隋唐小說,那里面的羅成冷面寒槍辣手無情甚至辣手摧花,可能就是受了羅士信所作所為的啟發。
羅士信雖然心狠手辣,但忠誠和義氣方面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他在《舊唐書》和《新唐書》都進了《忠義傳》,而另一位“瓦崗名將”王君廓,則是以歹毒著稱——兩唐書對王君廓的評語是“素險薄”和“內險賊”,也就是口蜜腹劍陰險歹毒:他先是鼓動廬江王李瑗造反,然后又第一時間剿滅李瑗,別人是“養寇自重”,王君廓是制造一個反賊,然后再滅賊圖功。
廬江王李瑗就是看錯了王君廓,這才弄得身首異處全家被誅,他跟王君廓的關系也是一百八十度大反轉:“君廓故嘗為盜,勇力絕人,瑗倚仗之,許結婚姻,以布心腹……(發現被坑后)瑗罵君廓曰:‘小人賣我以自媚,汝行當自及矣。’”
王君廓就是小說中“大刀王君可”的歷史原型,但他絕不是什么“綠袍帥美髯公”,而是像賈詡一樣陰毒,稱得上“瓦崗第一毒將”。
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王君廓投唐后,都被李淵封為國公:秦瓊上柱國翼國公(后為胡國公)、程咬金宿國公(后為盧國公,貞觀年間加封上柱國)、羅士信剡國公、王君廓上柱國彭國公。
這四位瓦崗出身的大唐開國公,羅士信為唐捐軀,王君廓叛唐被殺,秦瓊程咬金則盡享榮華富貴,直到武則天改唐為周,秦程兩家依然封贈不絕,由此可見,勇猛之將在什么朝代過得都不會太差,而或狠或毒的名將,結局一般都不會太好,至于他們是傷了元氣還是天和人和,一時間還真難以給出準確評價,最后我們只能問這樣兩個問題:瓦崗四絕中誰的武功最強?最后誰的官爵最高?
筆者查閱資料得出的結論,居然是秦瓊武功最高,但官職卻最低,這個結論您是否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