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溝渠,是決定農田灌溉是否暢通的“最后一公里”。連日來,湖南新田縣水利局聯合13個鄉鎮(街道),組織人員及機械設備深入田間地頭,集中開展灌溉溝渠清淤整治專項行動,對全縣150余公里灌溉溝渠進行“大掃除”,為春耕灌溉筑牢“水脈”保障,預計惠及農田25235畝。
在驥村鎮胡家村、枧頭鎮豪山村和龍泉街道石古灣村,工人們分工明確、協作有序,手持鐵鍬、鋤頭等工具,或彎腰鏟除溝渠內淤泥,或用力砍伐渠邊灌木雜草,或將清理出的雜物搬運到指定地點,或操作小型挖掘機清理灌木及頑固堵塞物。
“在渠道未清理之前,渠道內部及周邊存在了許多淤泥和灌木,阻礙了正常水流灌溉及通行,我們組織了本社區的居民及專業的施工隊伍,對渠道進行了清理。清理完之后,可以改善3000畝以上的耕地作業,然后受益人口達到4000人以上。”驥村鎮胡家社區駐村干部、胡家社區支部書記廖柏勇介紹。
而在枧頭鎮龍秀村、驥村鎮槎源村等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原本雜草叢生、淤泥堆積的溝渠如今變得寬敞整潔,清水潺潺流動,溝渠兩岸也變得干凈清爽,灌溉功能得到極大提升。這些清理好的溝渠如同一條條“綠色動脈”,將水源輸送到廣袤的田野,為春耕生產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全縣中型灌區和小型灌區總共投入200多萬元,涉及4個中型灌區,還有13個鄉鎮(街道)所轄的小型灌區,總清淤掃障任務是150多公里,目前完成80%左右。通過水渠清淤,可以提高渠道的通水能力,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灌溉水源。”新田縣水利局農村水利水電股股長駱維介紹。
為提升全縣渠系灌溉能力,自今年4月初開始,新田縣水利局聯合13個鄉鎮(街道)對金陵、肥源、立新、楊家洞4個中型灌區以及13個鄉鎮(街道)的58處小型灌區進行了渠系疏通、割草工作,并處理重點隱患、垮方段8處。截至目前,已投入人力1875人次,調動機械設備295臺次,8處重點隱患段已全部處理完成。有效改善了灌溉面積25235畝,惠及群眾56972名,為今年的農業生產吃下了“定心丸”。按照計劃,全縣150余公里溝渠的疏通工作將于5月上旬全面完成,屆時,一條條暢通無阻的灌溉溝渠將成為新田縣農業豐收的堅實保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接下來,縣水利局將健全中小型灌區運行管理制度,壓實各級管護責任,做好渠系日常的維修維護,確保渠系暢通無阻,為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保駕護航。(許曉磊 周林鳳 鄭鋒 廖心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