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新中國成立76周年,
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
也是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建院90周年新征程的啟航之年。
從1935年到2025年,
從北關傳薪閣
(醫院前身銅山縣立醫院建址處)
到大學路269號
(醫院現址,即玫瑰大道1號),
90年砥礪奮進,
90年春華秋實,
徐州一院醫心不改、步履鏗鏘,
整體規模不斷擴大,
服務水平不斷攀升,
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公益為一體的
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
和區域百姓心中最為信賴的
生命堡壘。
細數90年累累碩果,我們特開設“九秩芳華 學科巡禮”專欄,透過一個個學科故事,帶您一起重溫徐州一院建設與發展歷程,獻禮建院90周年,續寫奮進新華章。
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
守護生命的最后防線
重癥醫學科(ICU)是現代醫院的核心科室,承載著救治危重癥患者的重任。作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重癥醫學科不僅是技術與實力的體現,更是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的象征。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始建于1992年,是區域最早成立的ICU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區域重癥醫學領域的標桿科室。科室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生命至上、精益求精”的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推動學科不斷發展與創新。
2019年徐州一院整體搬遷至新院區,重癥醫學科迎來了跨越式發展,成立亞專科病區(包括重癥心臟、重癥神經、重癥呼吸、麻醉外科重癥病區以及重癥產科病區)。成人ICU現開放床位36張,未來預計逐步開放床位至78張。
目前,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淮海經濟區重癥醫學專科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重癥超聲研究組(CCUSG)成員單位,江蘇省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單位,鼻腸管盲插置管中心實訓基地,徐州市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徐州市重癥醫學專業質控中心掛靠單位。2020年團隊與國內重癥醫學領軍團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開展合作,建立邱海波教授工作站、楊毅教授工作站,國內重癥領域知名專家常態化來院交流、進行業務指導。
先進設備,筑牢技術基石
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配備有國際領先的醫療設備,蘇北地區首臺德爾格電阻抗成像儀、體外膜肺氧合(ECMO)、舌下微循環成像儀、輔助通氣及膈肌功能監測儀(NAVA)、纖維支氣管鏡、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監測(PICCO)、無創連續血流動力學監測、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便攜式彩色超聲診斷系統等,一系列先進的診療設備,為科室各項技術的開展構筑堅實的基礎。
以技術為支撐,提升救治水平
精準醫療是重癥醫學的核心。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始終緊跟國際前沿,開展了一系列先進技術,如經肺電阻抗成像技術、有創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舌下微循環監測技術、(ECMO、主動脈球囊反搏術(IABP)、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床旁重癥超聲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重癥患者的救治更加精細化、個體化,進一步提高了危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
科技創新,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
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科研與創新。重癥醫學科始終堅持醫教研協同發展,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了一系列科研項目。近年來,科室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發表了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2025年3月5日,由ADVANCE-ID研究平臺發起的國際多中心研究——優化嚴重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的治療 (Optimising TREATment for sev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TREAT-GNB) 合作項目在徐州一院正式啟動。作為該項目徐州分中心,重癥醫學科也開啟了國際醫療科研領域合作的新篇章。
在人才培養方面,科室注重青年醫師的培養,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通過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技能培訓、病例討論、讀書報告等活動,不斷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和救治能力。同時,科室還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除了重癥領域知名專家教授定期來院交流指導,團隊還選派骨干醫師外出進修學習,引進先進理念和技術,推動學科持續發展。
逆行而上,勇擔社會責任
在每一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總有一群人不懼風險,挺身而出,用專業與堅守筑起生命的防線。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就是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的初心與使命。在抗擊新冠肺炎行動中,團隊先后派出多批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石家莊、揚州、西藏及徐州市傳染病院,堅守抗疫一線,勇擔社會責任,用專業與大愛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踐行社會公益,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為了讓區域內更多危重癥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把先進的診療技術、危重患者救治流程、優質的診療服務、送至分院、帶到基層。學科帶頭人、徐州市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徐州市重癥醫學專業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旭東教授名醫工作室先后落戶蕭縣人民醫院、濉溪縣中醫院、宿州欄桿醫院,讓更多的百姓實現“家門口看名醫”的心愿。
使命在肩,奮楫揚帆。站在徐州一院成立90周年的歷史新坐標上,王旭東教授表示,科室將以打造智慧化、精準化、人文化重癥救治體系為目標,以"四個堅持"為發展主線,構建覆蓋急危重癥全周期、全鏈條的診療新格局。
第一,堅持技術攻堅突破,搶占重癥救治制高點。聚焦膿毒癥多器官支持、ECMO體外生命支持、重癥感染精準治療、個體化肺保護性通氣、微循環監測等核心領域,實現從器官功能替代到整體生命支持的模式升級,進一步提高危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以技術創新突破不斷刷新生命奇跡的極限刻度。
第二,堅持科研臨床雙軌并進,打造危重癥救治實踐樞紐。以臨床需求為研究導向,聚焦嚴重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的治療、膿毒癥預警等核心難題,依托ADVANCE-ID研究平臺,進一步研究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的治療、膿毒癥預警等臨床關切問題,爭取在科研上有新的突破,形成"問題從救治中來,方案回救治中去"的轉化閉環,讓科研突破直接轉化為救治戰力。
第三,堅持人才立體化培育,鍛造重癥救治鐵軍。夯實住院醫師床旁超聲、血流動力學監測、機械通氣管理等核心技能,培育科室中高級職稱人員掌握ECMO管理、重癥營養支持等關鍵技術。科室將繼續選派人員向國內外重癥醫學領域的標桿醫院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團隊人員整體素質,鍛造重癥救治鐵軍。
第四,堅持區域協同發展,織密生命守護網絡。作為淮海經濟區重癥醫學專科聯盟理事長單位,團隊將進一步密切聯盟之間溝通協調,實現危重病人的雙向轉診。利用互聯網遠程會診平臺,對聯盟內危重病人進行會診,開展危重癥技術規范化培訓,進一步提升基層聯盟醫院醫療質量,促進區域內重癥患者得到更高效的救治。
新起點!新征程!
徐州一院重癥醫學科將始終以敬畏生命之心精進醫術,以科技創新之力突破救治極限,以仁愛奉獻之情筑牢生命防線,續寫危重癥醫學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