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2426人受到表彰。其中,民建會員、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醫醫院眼科主任楊建芳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并赴京領獎。
楊建芳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資陽融媒供圖
“對于這份榮譽,我內心充滿感恩與敬畏。32年的臨床一線工作,是患者信任的目光讓我堅持在崗位上,是他們復明后的笑容讓我讀懂醫者的價值。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更屬于千千萬萬默默支持鼓勵我的所有人。”載譽歸來,楊建芳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從醫32年,楊建芳年均接診超2.2萬人次,累計完成白內障手術超2萬例,完成省內罕見3700度白內障+近視復明手術;帶領科室每年開展免費視力篩查超15萬人次,社區健康服務超5萬人次,培訓基層眼科人員超3000人次;創新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干眼癥等新技術10余項,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2項、協作國家級課題1項,發表論文30余篇,涉外交流5次;承擔國內外防盲項目8項……
每一次步伐堅定鏗鏘,每一次榮譽見證成長。楊建芳先后榮獲四川省先進工作者、四川省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資陽市婦女十杰、雁江區名中醫等眾多榮譽,當選資陽市和雁江區政協委員,擔任資陽市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入選“美國心連心國際防盲組織”四川省推薦學員、衛生部聯合國際獅子會的“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防盲項目成員、四川省老年醫學會眼科專委會常務委員、四川省女醫師協會眼科專委會常務委員。
一路走來,楊建芳究竟有怎樣的秘籍?
初心如磐,點亮光明夢想
“小時候,我就生活在彌漫著中草藥香的中醫院家屬院里,耳濡目染了爺爺、父親身著大褂忙碌工作的場景。他們治病救人的故事,就像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童年的夢想。”楊建芳表示,父輩的言傳身教,讓她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了敬意和向往。
楊建芳出生在中醫世家,是第七代傳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身后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救死扶傷,革命的人道主義”,照片里是她的太爺爺和爺爺。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南軍區一位師長母親因鼻咽癌晚期被爺爺用中醫藥治愈后送來的。而更早的故事,是解放前太爺爺拒絕官宦家屬饋贈的白銀綢緞,只取診金,從此得了“楊莽兒”的外號。
“小時候我不懂,問父親,為什么太爺爺要當‘莽兒’?父親摸著我的頭說,因為醫者的良心,比黃金更重。”楊建芳說,“爺爺不貪金錢物質的高尚醫德,以及能給病人解除痛苦和帶來生的希望的高超醫技,長久以來深深影響著我,就像一顆種子在我腦海里生長,成了我未來醫路的初心!”
1993年參加工作,楊建芳如愿以償進入了原資陽縣中醫院,成了一名眼科醫生。在無影燈的光暈里,她仿佛看見了歷代先祖在青囊典籍里跋涉的身影。當她第一次切開病變的角膜組織時,指尖的震顫不是恐懼,那一刻她懂得了:醫生的手術刀,承載的是千年醫道的傳承,更是仁心與責任的接力。
仁心仁術,重燃生命之光
“眼科醫生的戰場,是微觀世界的‘宇宙’。一臺白內障手術,需要將人工晶體精準植入3毫米的瞳孔,如同在米粒上繡花。”楊建芳說,只有精湛的醫術,才能讓患者重見光明。
羅素根是一名先天性智力障礙及先天性白內障患者,自幼失明加上智力障礙,導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姐姐背著她翻山越嶺來到診室時,這個從未見過天空顏色的姑娘蜷縮在墻角,手指在空氣中徒勞地抓握著虛無。楊建芳細心地為她做了手術,讓她和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拆線那天,當人工晶體折射出第一縷光線時,她混沌的瞳孔突然顫動如破繭的蝴蝶,奔向了38年從未見過的光明。姐姐高興得淚流滿面,“楊醫生,這是她出生后第一次看清我的模樣啊!”
那一刻,楊建芳的眼眶濕潤了,她深刻地懂得:醫生縫合的不僅是視覺神經,更是斷裂的人生軌跡。
楊建芳深入社區開展義診。資陽融媒供圖
當最后一層紗布如蟬翼般剝離眼睛時,46歲的李建軍突然蜷縮成5歲孩童的姿勢。他的瞳孔正在經歷一場遲到了41年的日出,而他的命運齒輪也在悄然發生逆轉。這個被戲稱為“瓶底先生”的中年漢子突然放聲大哭。41年模糊世界里,他第一次看清了妻子鬢角的白霜。忽然,他抓起曾經陪伴他多年的2800度眼鏡折彎,“明天就去報名考駕照。”
“醫生,我又能看見我娃寫作業了!”
“醫生,你讓我可以重新規劃我未來的路了!”
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讓我明白,真正的光明,是讓破碎的生命重新與世界對話。”患者復明后的喜悅與重拾生活的信心,給了楊建芳堅定醫者初心的無窮力量。
創新不止,拓寬光明之路
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在工作中,楊建芳始終保持著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為了提高科室的醫療水平,楊建芳帶領團隊先后開展了鼻內鏡下淚道激光植管、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羊膜移植、全飛秒激光矯正近視等新技術新項目10余項;研發的“消障靈膠囊”“增視明目膠囊”“明目逍遙膠囊”三個藥方被醫院采用成為臨床制劑;創新的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干眼癥在臨床廣泛應用;承擔了德國CBM愛德基金會、國際奧比斯支持的四川省眼保健網絡防治—資陽分中心項目、“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光明工程等國際國內防盲項目8項;承擔和參與了“白內障圍手術期MGD患者的臨床干預療效觀察”“中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治療模式研究”“中醫循經推拿防控輕中度近視的研究”等國家級省級課題項目。
“我們不僅要治療患者的疾病,還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楊建芳說,為了讓患者在手術后能夠更好地恢復視力,她和團隊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康復訓練和指導。“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包括眼部按摩、視力訓練、飲食調理等,幫助他們盡快恢復視力,回歸正常生活。”
除了臨床工作,楊建芳還非常注重科研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她和團隊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還在國際上引起了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傳承使命,照亮光明未來
“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自己醫術精湛,還要培養更多優秀的醫生,讓醫學事業得以傳承和發展。”楊建芳說,她非常注重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和指導。
在帶教過程中,楊建芳總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著年輕醫生。她會耐心地指導年輕醫生進行手術操作,講解手術技巧和注意事項;會和他們一起分析病例,探討治療方案;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科室醫生們感嘆,“楊主任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不僅教給我們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在楊建芳的帶領下,資陽市雁江區中醫醫院眼科從當初的3個人發展到了現在的30多人,成為了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資陽市重點中醫專科。科室團隊榮獲“資陽市五一巾幗標兵崗”“資陽市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
“榮譽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楊建芳說,“站在新起點,我將繼續做光明的守護者、醫學的傳承者,讓勞模精神在守護人民健康的征程中永綻光芒。”(趙祖樂、胡佳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