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診療中,手抖、頭顫等癥狀常與“肝風內動”相關,尤其多見于中老年人。這類病癥往往因肝腎陰虛、脾虛痰濕等因素誘發,若不及時調理,癥狀可能逐漸加重。今天分享一則典型病例,展示中醫如何通過辨證施治改善此類問題。
患者情況
患者男性,47歲,主訴雙手顫抖6年,近1年伴隨頭部輕微晃動。癥狀在情緒緊張、睡眠差時加重,日常無明顯不適。外院檢查未明確診斷,未服藥治療。伴隨癥狀包括偶發頭暈、手指麻木,舌紅苔薄,脈弦,體型虛胖。
中醫辨證分析
- 肝風內動:脈弦、舌紅提示肝陰不足,陰虛陽亢,肝風上擾,引發手抖、頭顫。
- 脾虛痰濕:食欲差、惡心乏力、虛胖,表明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與肝風結合后加重震顫。
- 肝腎陰虛:長期陰虛導致筋脈失養,出現麻木、抖動。
治療方案
以“滋陰熄風、健脾化痰”為原則,擬方:
- 滋陰熄風:女貞子、白芍滋補肝腎;生龍骨、牡蠣、鉤藤、全蝎平肝潛陽、熄風止顫。
- 健脾化痰:白術、茯苓健脾祛濕;天麻、僵蠶、白附子化痰通絡。
- 調和肝氣:川楝子疏肝瀉熱,甘草調和諸藥。
療效反饋
患者服藥1個療程后,手抖減輕,睡眠、食欲改善。復診時調整方劑,繼續調理2個月,頭部晃動消失,手抖基本控制,乏力、麻木感消除。
此案例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思路:通過滋陰治本以柔肝,健脾化痰以斷風痰之源,結合熄風通絡治標,最終癥狀顯著緩解。
溫馨提示:震顫病因復雜,需個體化辨證。若您或家人有類似問題,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切勿自行用藥。
(注:文中方劑為個案配伍,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