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的江河湖泊中,能用路亞釣到的基本都是羅非魚、黑魚、鱸魚和鯰魚??墒窃?024年7月,有位廣東陽江的釣友阿光在當地一處小河灣路亞時,卻意外釣獲了一條令人驚異的怪魚。這條怪魚全身上下都是紅色,它的魚嘴里面竟然長著和食人魚一樣鋒利的牙齒,一看就是習性非常兇猛的魚。
據阿光說,他第一眼就認出這是一條海魚,但由于缺乏海釣經驗,他一時無法確定具體品種。雖然陽江是沿海城市,但他卻是第一次在內陸河中釣到海魚。這條魚體型碩大,看上去很有活性的樣子,顯然已在淡水環境中生存了相當長的時間。它到底是什么魚?為什么會出現在內陸河中呢?
從阿光發出的照片來看,它應該是一條紅鮋。紅鮋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常見的一種兇猛掠食性魚類,學術上叫做紅鰭笛鯛,因體色是鮮艷的紅色而得名。這種魚主要棲息在近海的巖礁區,以小魚、甲殼類為食,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在過去,無論是采用傳統的筏釣、磯釣,還是路亞,釣友們都能在沿海地區釣到它們,特別是在每年4到6月的繁殖季,紅鮋會成群結隊地游向近岸區域,成為海釣愛好者的目標魚種。
可這幾年來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大體型的紅鮋已變得相當罕見,因此,阿光能在內陸河中釣到那么大一條紅鮋確實挺奇怪的。至于這種典型的海魚為何會出現在內陸河中,可能是天氣變化導致海水倒灌,將紅鮋沖進了內陸河中。
其實,本土野生紅鮋的數量相比起過去減少了很多,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為放生和養殖逃逸導致大量外來紅鮋進入沿海地區,并且與本土紅鮋雜交,形成了雜交紅鮋。這種雜交品種又在廣東沿海地區迅速擴散,讓純種本土紅鮋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漁民們通常將這種雜交紅鮋稱為金鮋,因為它們的身體顏色是發紅的金色,背鰭和尾鰭為深紅色,而腹鰭和胸鰭則是鮮艷的橙紅色,最引人注目的是雜交紅鮋的眼睛是藍色的,這一特征在純種本土紅鮋中非常罕見,因此成為區分兩者的重要特征。對于東南沿海的海釣愛好者而言,這種雜交紅鮋早已不再陌生了。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近海地區的海魚洄游到內陸河中是一件很常見的生態現象。每逢春夏之交,珠江、東江等河流入??谔幙偰芸吹匠扇旱暮t~逆流而上。可隨著沿海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水域污染、濫捕、河口筑壩等因素導致現代近海生態系統持續惡化,這樣的自然奇觀也很難再見到了。
不過在禁漁令的背景下,這幾年海魚游到內陸河的情況又變得多了起來。比如之前有位惠州釣友就在東江里面釣到了鰈魚。從生態的角度來說,這些近海魚類出現在內陸河中并非偶然,而是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雖然距離我國生態完全恢復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些海魚游向內陸河的現象說明我國東南沿海水域生態系統正在步入良性發展的方向。
總之,阿光的經歷說明只要給予自然足夠的修復時間,曾經被破壞的生態系統仍然可能煥發新生。當然,生態恢復之路依然漫長,紅鮋意外出現在內陸河既是對生態保護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提醒,只有持續加強生態保護,才能讓更多稀有物種的數量越來越多,讓江河湖海重現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