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豐臺街道團工委攜手中央團校30名師生,以“青春力量對話百年文脈,校地聯動賦能基層治理”為主線,與勸導隊展開一場跨越代際的治理探索,共同探索新時代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創新路徑。
活動首站走進“豐街·永善”黨建品牌示范地。這里有支成立于2007年的永善新時代勸導隊,從80人發展到如今的180人,通過黨建引領機制創新,以“四無”志愿精神成為社區治理的主力軍。
在“永善·家”活動空間,七旬勸導隊員陳躍勤握著中央團校師生的手感慨:“我在勸導隊干了18年,剛開始挨家挨戶敲門勸大家別亂堆雜物,好多人不理解。現在好了,年輕人常來幫我們整理訴求臺賬,用表格分類標注‘急難愁盼’,效率高了,居民也更信任我們。” 青年學生隋昊東現場交流:“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學生,我在想將‘楓橋經驗’與永善治理實踐結合,用短視頻記錄勸導隊調解案例,開發‘治理微課堂’線上課程,讓‘嘮嗑調解法’‘民情工作法’等本土經驗通過數字化載體傳承,既保留老鎮治理的‘煙火氣’,又拓展青年參與的‘新賽道’。”
在豐臺清真寺,調研團隊現場學習街道統戰工作經驗與老鎮歷史的融合密碼。作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百年古寺不僅是民族團結的象征,更承載著豐臺老鎮“站城共生”的歷史記憶。隨后,團隊一行又來到電報局街老胡同和老豐臺站參觀。“老鎮文化是豐臺的‘根’,我們既要守護建筑肌理,更要傳承‘包容共生’的精神內核!” 豐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梅說道,“永善勸導隊的‘共治經驗’與老鎮文化的‘精神譜系’,正是我們打造基層治理標桿的雙引擎。”
中央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張偉偉表示:“基層治理是青年學子的‘大課堂’。永善勸導隊的實踐證明,基層治理既要‘接地氣’,也要‘有朝氣’。中央團校將發揮理論優勢,與豐臺街道共同搭建‘理論研究—實踐轉化’雙向平臺,讓更多青年在基層‘蹲苗成長’。” 在分組交流環節,30名中央團校研究生與勸導隊員、社區工作者展開“跨代際對話”。青年學子結合專業所長,圍繞“志愿服務數字化”“老鎮文化IP開發”“青年參與社區議事”等議題提出創新方案,讓老隊員們眼前一亮:“年輕人的想法既創新,又貼緊咱們社區實際,簡直是傳統治理的智能升級包!”
豐臺街道團工委同步宣布啟動“永善青苗計劃”,面向高校招募“治理體驗官”,深度參與永善新時代勸導隊八大清單落地。老隊員劉愛玲說道:“有人問我這么大歲數為啥還在跑社區,我說,只要走得動,就想給年輕人講講勸導隊故事。現在好了,中央團校的孩子們愿意坐下來聽我們‘嘮叨’,還把這些‘土辦法’變成‘金點子’,這就是最好的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