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右邊是北京協和醫院校長王辰,在一次頒獎典禮上,饒毅開口就是王炸,直接問王辰院士,你們協和的畢業生都很優秀,但至今好像還沒人獲得探索獎,是不是應該招聘那些,真正優秀并且勤奮的年輕人,而不是任人唯親!
而王辰全程就圍繞著,醫學不應該只是一門生命科學,應該還包括多個學科,比如理學、工學、社會學、人文學科等,也都是醫學科學的范疇,所以協和的4+4辦學模式,是為了吸收各類的優秀人才!…………
關于三本海歸搖身變醫學博士事件提醒我們,當前醫療行業反腐行動持續深化,公民依法享有監督權利,但討論應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國家衛健委近期已開通醫務人員執業信息公眾查詢平臺,建議通過正規渠道核實專業人員資質。"網絡監督不能異化為捕風捉影,法治社會要堅守證據底線。"
接下來我們看看首都醫科大學的學生這幾年拿獎拿到手軟,都是硬核實力證明。2023年全國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他們連續6年穩居華北賽區冠軍,急救操作、病例分析這些真本事碾壓全場。去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賽,臨床醫學團隊搞的“智能防褥瘡床墊”項目拿了金獎,這床墊能自動監測翻身時間,已經在北京幾家養老院試用。
科研方面更是牛氣,基礎醫學院幾個本科生2022年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搞出個“腸道菌群檢測芯片”,直接把檢測時間從3天縮到2小時,拿下全球前十。2023年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他們關于肺癌早篩的研究斬獲特等獎,連協和的教授都點贊說“比研究生水平還高”。
學校官網公示的數據顯示,光是2023年學生就拿到47項省部級以上獎項,其中10個是國家一等獎。這些成績可不是偶然,學校把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都拉來當導師,學生大二就能進實驗室搞研究。用他們學生自己的話說:“在這兒想混日子?門都沒有!周圍同學都在拼命,拿獎都是實打實干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