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襯衫、藍色牛仔褲,搭配一雙白色運動鞋,簡單隨性的穿著,卻讓鮑慧慧看上去活力滿滿,渾身上下散發著陽光氣息。與她相識的人,總會由衷贊嘆:歲月似乎格外眷顧她,讓她保持著遠超實際年齡的年輕狀態,舉手投足間盡顯朝氣。
1971年,鮑慧慧出生于石浦。她家住在石浦小學旁邊。足不出戶,也能聽見從教室里飄出的陣陣音樂聲。每當悠揚的旋律隨風而來,年幼的鮑慧慧總會靜靜聆聽,那一個個音符悄然滋養著她的心靈。
父母對越劇的熱愛也照亮了鮑慧慧的藝術啟蒙之路,閑暇時,父母常哼唱越劇名家的經典唱段。尤其是《紅樓夢》里林黛玉這個角色,凄美動人的故事、哀怨纏綿的唱詞,在鮑慧慧心中勾勒出一幅絕美的畫面。她常常奶聲奶氣地演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小百花”,穿上華麗的戲服,站在舞臺上,將林黛玉的故事娓娓道來。這份對藝術的向往,為她日后的逐藝之路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礎。
這份對藝術的熱愛引領她走進了慈溪錦堂師范學校的大門,學校豐富的課程設置為她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尤其在音樂教育方面,老師們專業且耐心,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授樂理知識,指導她彈奏鋼琴。課后,她常常獨自留在琴房,反復練習,力求將每一首曲目演繹得盡善盡美。學校還時常舉辦各類文藝活動,鮑慧慧積極參與其中。
師范畢業后,鮑慧慧分配回石浦,當了一名小學老師。她積極探索音樂教育的新方法,希望通過音樂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與創造力。業余時間,她和朋友組建了輕音樂隊,鮑慧慧擔任鍵盤手和主唱。對藝術的無限追求與對自我成長的渴望,促使她在當了四年老師后,毅然辭職,主動放棄舒適圈,踏上了自己向往的多元藝術道路。
鮑慧慧開啟了一段如饑似渴的學藝征程,她四處拜師,一心在藝術領域深耕。不光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在聲樂方面,從民族唱法到通俗唱法,也不斷嘗試新風格。同時,她也學習舞蹈藝術,了解和實踐各種舞蹈,包括心舞、療愈舞蹈等。
學藝的同時,鮑慧慧始終沒有忘記兒時的“小百花”夢,憑借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對越劇的深刻理解,她在北京專業劇場演了好幾場“黛玉葬花”,出演林黛玉,完成了自己小時候的越劇“小百花”夢想。舞臺上,她身著華麗戲服,水袖輕揚,眼神中滿是林黛玉的哀怨與柔情。
她不僅熱愛音樂和舞蹈,對繪畫也有著濃厚興趣。她的漫畫《新鮮事兒》曾獲得第12屆全國“豐子愷”杯漫畫大賽金獎。在陪伴兒子學習漫畫的五年時間里,母子倆相互鼓勵、共同成長,鮑慧慧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靈感,不光自己多次獲獎,還指導兒子獲得國際國內漫畫比賽10多項大獎。
除了在藝術領域發光發熱,鮑慧慧還熱衷于公益事業,持續8年志愿服務于北京遠洋天地社區合唱團、舞蹈團,獲得諸多獎項。她曾被評為北京朝陽優秀社區志愿者。2011年,為幫助困境留守兒童,她舉辦“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個人慈善演唱會,吸引了1200多人參加,她用歌聲為困境兒童募捐了善款。
在教育孩子方面,鮑慧慧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持續21年陪伴養育兒子的過程中,她始終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用無條件的愛給予孩子支持與鼓勵。她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兒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青年。同時,孩子也給了她無限的創意靈感,讓她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2013年,因為兒子奧數成績名列北京市第一,她作為家長代表應邀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演講。
如今,鮑慧慧是一名精神富足的生活踐行者,她將藝術與心靈療愈相結合,通過舞蹈、聲音等多種藝術形式,幫助人們釋放壓力、舒緩情緒,探尋內心的寧靜與力量。她回饋家鄉,加入了象山縣新益園的“心靈之窗”公益組織,多次開展公益舞蹈教學活動?!鞍阉囆g轉化成生活美學,讓美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鮑慧慧說。(鄭麗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