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沈庹
從9.9元/周新人周卡到5.9元/5天健身卡,樂刻運動卷出了新高度。
回顧2024年我國健身行業,市場格局加速洗牌、兩極分化加劇。一方面,傳統健身巨頭遭遇生存危機——威爾仕、金吉鳥等老牌連鎖接店接連爆雷;另一方面,以樂刻運動為代表的“小而美”的健身新勢力快速崛起,規模持續擴張。
作為健身界的瑞幸,樂刻運動能夠“擊敗”傳統健身房,其厲害之處,不僅在于像瑞幸一樣將價格定在了9.9元,更在于在僅收月費的前提下,成立9年(2015-2024)門店數已突破1600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連鎖健身房品牌。
那么,樂刻運動究竟做對了什么?未來又會卷向何處?
健身房界的瑞幸
十年前,從阿里離職的韓偉發現,中國健身滲透率僅有0.8%左右,對比美國30%的滲透率,相差甚遠。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健身房消費呈現出明顯的階層分化特征:會籍年費普遍在三千元到數萬元,健身實質上成為城市中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專屬。
為了打破傳統健身預付制消費模式,韓偉創立了樂刻運動,以“月付制+無推銷”模式殺入健身市場。
創辦初始,樂刻運動就采用了“共享經濟”的經營邏輯,將健身房做小做密——健身房的面積從2000-3000平方米壓縮至300平方米左右,選址在寫字樓、社區或者商場高層的位置,并簡化設施(比如無淋浴房、精簡器械);同時推行月卡模式,僅收99-199元之間(折合下來每天3-6塊錢),將“健身平權”進行到底。
通過對經營成本的極致壓縮,樂刻在杭州市城西銀泰寫字樓10層開出的首家門店,只用了3個月便實現盈虧平衡。
隨后,敏銳的資本力量如潮水般涌來。十年間,樂刻運動相繼獲得了IDG、華興新經濟基金、騰訊、治平資本、高瓴資本、螞蟻集團等頂級投資機構的多輪融資,助推其完成了從新興品牌到行業領軍者的進階。
在推進規模化戰略的過程中,樂刻維持了“中臺”的角色。
在上游,樂刻運動通過C端App完成獲客和用戶運營,為研發健身課程和標準化硬件設備提供數據基礎,盡可能地降低新手體驗門檻;在下游,通過網絡監測經營風險,將每間加盟店的選址、對會員和教練的統籌管理都在“可控”范圍內,加速復制開店的同時,避免加盟商間的利益爭奪。
基于此種模式,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樂刻運動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據樂刻運動2024年全國合伙人大會上所披露的數據,樂刻運動已進入全國98個城市,旗下門店總數已接近1628家;截止2024年6月,旗下擁有超3200萬注冊用戶,約3.5萬名簽約教練。
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兼聯席 CEO 夏東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樂刻的GMV一直都有45%的增長。2024年雙11期間(11月1日至11月18日),樂刻全平臺銷售額超過5.68億元,同比增長24.6%,私教購買用戶數同比增長21.6%。
暴打傳統健身房
樂刻運動“擊敗”傳統健身房的背后,是對當代年輕人消費心理的精準把控:看似消費降級,其實是理性升級。
首先,它價格夠低,對新手小白友好。蜜雪冰城等品牌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成本控制達到行業極致時,價格本身就會成為最有力的銷售工具。
樂刻以“9.9元/5.9新人周卡”“99元包月”等低價價格政策入局,以按周/月付款的方式打消了消費者對于健身房可能跑路的疑慮,與傳統健身房“高價年卡+低頻使用”形成了鮮明對比,吸引原本被高價阻擋的健身小白和大眾用戶。
其次,它高密度覆蓋與24H經營模式,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健身房的服務半徑,不取決于它的服務能力,而取決于消費者意志力的半徑。其中,健身距離以及健身時間皆是關鍵影響因素。
樂刻運動為消費者構筑了1公里半徑健身圈,通過24小時營業賦予其便利店屬性,顯著降低了健身者的決策成本。畢竟,這家健身房隨時開門,不用計劃時間,想去就去。
無銷售推課,讓在樂刻健身,變得更加單純。傳統健身房,由于提成直接與收入相關,教練會承擔銷售任務,他們會在幫學員運動的時候突然化身銷售,讓場面十分尷尬;但“推銷”是樂刻教練手冊里明令禁止的事情。
為了留住教練,樂刻給予了教練比業內平均更高的課時費提成比例,這個比例還會根據教練“星級”上漲。同時,樂刻鼓勵消費者上高性價比團課,提高復購率。
這帶來了兩個非常顯著的變化:一是門檻大幅降低后,有更多的小白用戶走進健身房,據樂刻官方數據顯示,“小白”用戶在整個樂刻會員里大約占比40%;二是客單價降低后,對非教練等技術人員的需求降低,運營成本也隨之節省。
換個姿勢內卷
在樂刻運動帶領下,健身房行業,正在以另一種姿態,加速內卷。
一大批復刻樂刻運動模式的健身房,如超鹿健身、熊貓健身、鐵獸健身、金屬狗健身、堅蛋健身、發條鴨健身、舒華健身等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局部市場大有趕超之勢。
超鹿健身,推出了9.9元新人次卡/99元周卡/259元健身月卡,搶占廣州24小時智能健身市場;熊貓健身,針對高校周邊推5.8元新人次卡/159元健身月卡(含淋浴),搶奪高校學生群體;上海網紅系健身房金屬狗將周卡與咖啡消費捆綁,形成差異化盈利模式。
與此同時,1元1次的社區健身房在江浙滬等地區迅速走紅。因為社區健身房屬于市政建設,所以普遍收費一般不到3塊錢,有網友表示“這里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基礎的跑步機、啞鈴都有,花小錢辦大事。”
在價格戰白熱化的同時,健身行業正掀起一場"課程革命"。打開美團、大眾點評等團購平臺,周邊健身房的健身課程優惠名目繁多,不斷刷新著體驗門檻。猩猩健身推出"盲盒課程"(9.9元隨機解鎖價值299元私教課),超鹿健身開發"游戲化訓練"(完成挑戰返現課程費),有的商家還推出了1元月卡、0元一對一私教,甚至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款。
對于精打細算的年輕人們,只上9.9元的健身體驗課,不僅能讓健身支出大幅減少,還能體驗到全城不同環境的場館、不同風格的教練以及不同花樣的課程,更有網友獻言獻計:“怎么讓9.9更值?在健身房洗個澡再走。”
極度內卷之下,樂刻更需要構筑多維度的破局之道。
這一戰略布局已顯現出清晰的商業邏輯:在品牌生態體系,樂刻運動構建了"樂刻健身"為主,"FEELINGME"私教工作室(客單價300-500元), "YOGAPOD小瑜莢"(女性精品瑜伽館), "閃電熊貓"(下沉市場智能健身房)為輔的多元化品牌戰略。
在戰略實施路徑上,2023年樂刻運動啟動"百城萬店"計劃,目標5年內覆蓋全國100個城市,建成10000家門店網絡。
不過,目前樂刻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保持高速拓店的同時,確保加盟體系的服務品質與運營標準。2024麥肯錫咨詢報告顯示,當門店數突破1000家時,樂刻單店管理成本較500家階段上升了217%,衛生狀況差、私教授課專業水平不均等仍是其急需解決的問題。
規模,既是優勢也是負擔。歸根結底,樂刻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