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靖江法院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利刃,斬斷侵權“絆腳石”,為靖江經濟的創新引擎裝上“法治護盾”,為長三角 “智造市”的崛起注入強勁司法動力。4月30日,《江蘇經濟報》頭版報道靖江法院該項工作。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靖江以“智造”為筆,繪就產業升級新畫卷——從高端裝備制造到新材料研發,從空調產業集群到泵業龍頭企業的技術突破,創新已成為靖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
然而,創新成果的保護猶如精密儀器的“潤滑劑”,直接決定了企業創新的“續航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靖江法院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利刃,斬斷侵權“絆腳石”,為靖江經濟的創新引擎裝上“法治護盾”,為長三角“智造市”的崛起注入強勁司法動力。
以法之名 守護創新“生命線”
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泰州、靖江兩級法院聯合靖江市公安局、檢察院、知識產權局,共同走訪了江蘇雙達泵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達公司”)并開展座談交流,重點關注雙達公司商業秘密保護狀況。
原來,雙達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也是靖江泵業龍頭企業,為保護自身商業秘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密制度,但仍發生了關聯公司離職員工泄密事件,給企業造成了不小損失。事件發生后,企業第一時間尋求法律救濟,希望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經過立案偵查、審查起訴等環節,靖江法院依法對該起侵犯商業秘密案件進行了審理,并運用“穿透式”定損方式, 以侵權產品銷售各個環節中的利潤總和確定侵權行為給雙達公司造成的損失數額,有效避免侵權人通過多層交易轉移利潤、逃避責任。
最終,靖江法院判決該離職員工及相關侵權單位共同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共判處罰金16萬元,判處該離職員工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實質性保護了雙達公司的技術成果,為激勵保護創新提供了堅強的司法保障。
此次走訪中,兩級法院針對雙達公司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個性化定制“一企一冊”,并圍繞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法律風險防范建議,有力保障企業攀高向新,助推優勢產業“鍛鏈升級”。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而司法保護則是這條生命線的“守護盾”。近年來,靖江法院錨定最嚴格保護核心定位,堅持刑民并舉,筑牢創新防線。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積極運用刑事制裁手段予以打擊,對惡意侵權者形成強大威懾力;對于“傍名牌”“搭便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大幅提高侵權者的違法成本,捍衛了知名商標的品牌價值。
2024年,靖江法院在知識產權領域共判決追繳違法所得、罰金和賠償1700余萬元,以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舉措保護企業創新成果,也為市場公平競爭注入強勁動力。
打破壁壘 織就保護“一張網”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的背景下,靖江法院立足泰州 “承南啟北” 的區位特點,創新構建知識產權跨區域協同治理機制,通過司法協作、行政聯動與社會共治的深度融合,打破地域界限,織就知識產權保護 “一張網”,為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保障。
江蘇某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擁有專利342件,其中發明專利58件,屢獲省和國家級科技獎項。殷某原先是該公司銷售員,他在明知注冊商標所有人系該公司的情況下,未經公司許可,通過網絡購買印有該公司注冊商標等內容的標牌,先后釘貼在其自行組裝的15臺減速機上進行銷售牟利,非法經營數額達58萬余元。
2024年8月,靖江法院將該案放在泰興市進行巡回審判,被告人殷某被當庭判決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9.5萬元。
庭審結束后,靖江法院知產審判團隊聯合泰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旁聽庭審的相關行業經營者進行普法,進一步擴大案件審理的法律效果。
靖江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區域包括靖江、泰興、姜堰三市區。糾紛跨越地域,給企業和司法機關帶來了雙重挑戰。對此,靖江法院積極破局,構建跨區域協同治理機制,與兄弟法院強化協調配合,凝聚保護合力。針對部分地域集中的案件,多次至當地開展巡回審判,并在泰興法院黃橋法庭設立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工作站。
“該工作站的設立,不僅是將司法為民和訴訟便民利民的原則落實落地,也為知識產權行政職能部門與法院的溝通協調提供了常態化的平臺。”靖江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錦華表示。
自該工作站設立以來,靖江法院共開展巡回審判12次,就地化解糾紛20余件。同時,依托該工作站,靖江法院積極融合當地行政部門力量,與姜堰區和泰興市的市監局、知產局等相關主管部門建立了“案件交流通報+聯合調解”工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聯合開展專項行動等,促進各方及時溝通、聯動解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 “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難題共商”。
防患未然 源頭治理“強根基”
“今天的庭審,對我們空調行業有著很大的警示作用。今后,我們會繼續加強會員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幫助他們規范企業名稱和商標使用,建立并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今年3月,靖江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市人大代表、市空調行業協會會長劉興非全程旁聽庭審。
靖江被譽為“空調之鄉”,空調產業已成為本土支柱產業。但近年來,靖江法院陸續受理了多件外地空調行業知名商標或企業字號擁有者起訴靖江空調企業不正當競爭糾紛的案件。
“少數本地空調從業者將他人已注冊的、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商標或企業字號使用在自身企業名稱或字號中。”靖江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陶永華認為,這些空調企業仿冒知名品牌,不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也嚴重影響了本地守法企業在行業內的評價和口碑,給靖江空調產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為凈化空調行業生態,培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健康土壤”,靖江法院“三管齊下”,組織空調行業從業者旁聽相關案件庭審,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加強對相關從業者的警示和教育;積極開展專項調研,并及時向靖江市空調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書,引起行業重視;此外,還同步幫助、指導協會制定了行業自律公約,促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營造“守秩序、重誠信”的行業風氣。
據統計,公約自實施以來,轄區空調行業侵害商標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同比下降了37.5%。
近年來,聚焦轄區特色傳統優勢產業,靖江法院堅持關口前移,聯合公安局、檢察院、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組建“法律巡診團”,主動為高新企業、老字號企業提供上門“問診”服務,為曾被侵權的企業提供“復診”服務,通過“法治體檢+行業公約”等形式,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從“事后救濟”向“事前預防”轉變。
2024年,靖江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比上年下降34.75%。數字背后,是司法保護的堅實盾牌,是創新活力的充分釋放。靖江法院將繼續以司法之力,推動靖江經濟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為靖江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地”貢獻司法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