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放假了,但這兩天因為是一季報披露的最后階段,且美國那邊也是一季報疊加各種經濟數據(比如今晚一季度GDP負增長0.3%,為22年以來首次),所以消息其實特別多,我理了8條,每條都解讀的簡單一點,更新不易,大家看完記得隨手點個贊。
1、四大行暴跌。
2、AI和機器人大漲。
3、三家保險巨頭們的一季報的亮點。
4、寧德時代,赴港上市的傳聞。
5、PMI數據發布了。
6、上市公司的年報和一季報的數據,全出來了。
7、券商高管的限薪。
8、付鵬老師,從東北證券離職了。
1、四大行暴跌。
昨晚已經解讀過了,史上最差的一季報,今天四大行領跌A股和H股,在申萬128個二級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一,上圖,工行港股,日中一度跌穿-6%,算上昨天日內下跌2%,高位跳水8個點。
今天我看還有賣方吹農行的一季報正增長,咱們昨晚解釋過了,主要是避稅和AC賬戶的債券浮盈兌現,也就是昨晚提到的“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產生的收益”,都是非可持續的收入,我多解釋一句具體的操作:假設AC賬戶,也就是以攤余成本法計價的賬戶里,有久期在5年,買入的時候票息是4%的國債,那么,如果繼續放在AC賬戶,一季度對農行的收入貢獻,就是一個季度的票息,4%/4,也就是1%,而如果把這個債券直接按市價賣掉,比如1.5%,那么,收入就是(4%-1.5%)*5,也就是12.5%,多了整整10倍以上,這就是會計處理對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影響。
所以說,四大行一季度的經營情況,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不過,我的觀點是,不必看空四大行,一方面,歷史上沒有過如此的低利率環境,四大行股息率從6%即使到了3-4%,依然對OCI賬戶有明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下面會貼出圖,一季度來看,銀行的利潤增速,仍在所有行業的中位數,比爛的邏輯下,有政策紅利可吃的板塊,不至于太差,況且還是深度折價的狀態。
2、AI和機器人大漲。
這里,最核心的一點,是大領導昨天在上??疾炝?strong>徐匯區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并體驗了多種實際產品。新聞里提到這個社區,已經有100多家企業入駐了。
不過,更重要的,其實是4天前上峰的“加強人工智能發展集體學習”。
其中提到的最核心的一點,是下面這句:
“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 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構建 企業主導 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助力 傳統產業 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發展新賽道?!?/blockquote>可以看到,高層想的非常明白,人工智能這個事情,一是要企業絕對主導,靠研究院所啥的根本就落不了地,最后都是騙研究經費的一地雞毛;二是必須要有落地的場景,也就是人工智能賦能具體產業,否則最后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里吹泡沫。
具體的產業端實踐,就是比如機器人,比如前兩天我們提到過的醫藥+人工智能的產業政策這種。
這兩天,阿里的大模型又有了新消息,而小米今天也發布了首個開源推理大模型,這些機構,對發布時點和政策導向的把握,都精明著呢。
3、三家保險巨頭們的一季報的亮點。
我主要看了一下,幾家大保險在業績說明會提到的東西,都有部分可以借鑒的地方。
國壽,提到一季度新單保費同比下降4.5%,但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8%,這和昨天招行一季報里面保險代銷收入斷崖式下降,是匹配的,也就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賣一份保險,銀行賺的少了,那么對保險來說,就是成本降了,但是你讓銀行賺的少了、主推的分紅險收益優勢也不大,人家就不樂意賣了,勢必導致全行業銷量的下滑。
新華,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非常好,達到5.7%(國壽只有2.75%),其提到,股票方面,主要是“A股和港股高股息資產、波段操作以及港股成長股”;債券方面,提到債券拉了久期、降了杠桿,看來央媽提高資金利率后,大家債券的杠桿都在往下降,轉而只能向久期和波段要收益了;
另外,新華公告,鴻鵠二期,也就是第二期的私募大基金,投資100億,主要投資于“A500指數成分股中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相當于,保險自己做了一個A500的指增,這個思路非常聰明,因為根據證監會《市值管理指引》的要求,A500屬于核心指數,成分股需要盡量履行不能破凈、提高分紅率等要求,所以在里面選股票,風險更低。險資買入A+H高股息的思路不變,這都是長期投資的主線。
人保,提到在2024年的時候,在債券收益率高點,把存量的交易賬戶(TPL)里的長久期利率債,切換到了持有到期的OCI賬戶里,說明,第一,險資很擔心利率繼續往下掉,加大儲備高收益債券到持有賬戶里;第二,擔心負債和期限不匹配的問題,在拉長整體的資產端久期。
國壽也提到,一季度資產負債的久期缺口雖然壓縮了0.5年,但目前還有1.5年的缺口,用大白話說,就是假設所有資產都到期了,負債端都還剩1.5年,這1.5年,就是一頭沒收入,另外一頭卻還要兌付給客戶。
4、寧德時代,赴港上市的傳聞。
這是今天的消息。
事實上,還是放大了去看,這其實是兩個邏輯。
其一,是內地龍頭企業要海外擴張,港股上市必不可少,因為你得引進各種外資入股(比如你要去沙特做業務,你不給地頭蛇分股權,給激勵,人家憑什么帶你入門?),而港股顯然更加方便,這個比亞迪、小米都已經試驗過了,閃電配售,可以當天公告、當天完成募集,流程上來說,對上市公司太友好了(對原股東顯然不友好)。
其二,滬深交易所,未來勢必會和港交所公開搶生意,前兩天,港交所還表示,中概股不是有可能從美國集體退市嗎,他們已經在接洽部分中概股公司了,打通堵點,讓他們來港上市——滬深交易所不會,也不應該放著這塊業務不做的,如果大科技、新產業的公司,不來A股上市,那么A股龍頭股科技含量低的問題,就永遠都解決不了。所以,這兩年,A股IPO的放開,預計都在計劃中了。
5、PMI數據發布了。
你顯然不能說這個數據是好的,因為 官方制造業重回收縮區間, 財新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到23年8月后新低,都顯示出貿易戰的實際沖擊和影響。
可惡的是,債券狗,昨天已經預判了數據,梭哈過了,今天就下不動了。
而股票,則被AI和機器人帶飛,選擇短暫忘記PMI是個什么東西。
6、上市公司的年報和一季報的數據,全出來了。
引用一下興證策略的圖。
總結一下。
第一,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營收同比降0.22%、凈利潤同比降2.96%,去年全年雙降;
第二,2025年一季度,營收繼續同比降0.38%,凈利潤同比漲3.47%,較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8.7%;
第三,對于一季度,上市公司“增利不增收”,我覺得有個解釋就在于,相比24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信貸利率、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行,企業負債成本下降,利息支出少了很多,這導致在營收負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正增長,且剔除金融企業后的其他上市公司,增速更快;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利息支出的下降,對應銀行利息收入的減少,也導致四大行凈息差收窄、一季度凈利潤下滑幅度創歷史新高——這就是金融向實體的讓利;
第四,另外,看上面業績增速的趨勢折線圖,可以明顯看到,去年Q4下跌,然后今年Q1反彈,可以推測,有不少公司去年四季度有財務洗澡的可能,把利潤挪到了一季度實現;
第五,一季度凈利潤增速最好的創業板,年初至今跌幅最大;增速最差的科創板、北交所,年初至今漲幅最好;tell me, why?可能對很多公司而言,不盈利,比盈利要好,更容易講故事,不然就得摁計算器算估值了...
第六,產業趨勢,也是實實在在的,一季度,地產繼續沒眼看,而 半導體、家電、硬件設備營收增速均超15%, 半導體、可選消費凈利潤增速均創五年新高,新經濟、舊經濟,加速更迭。
7、券商高管的限薪。
21財經整理的數據,截至4月27日已披露年報的內資券商,董事長或總經理薪酬超過300萬元的僅剩東方財富、華鑫股份、第一創業3家,央國企券商限薪300萬元已經開啟,其它員工薪酬按照職級梯度設置。
然后我看到下面這個一季度的消費增速,終于知道,為何北京和上海一季度消費墊底了——主要是金融從業者拖后腿。
8、付鵬老師,從東北證券離職了。
朋友圈顯示,做了手術(有術后的照片),暫別一線崗位。
還有三個事。
1、港股,開市時間。
周四,勞動節,港股休市;
周五,香港不放假,港股開市;
下周一,佛誕假期,港股休市;
下周二,和A股一樣,一起開市。
也就是說,這回五一,港股就比A股多開市一天。
2、美股,這周很關鍵。
除了今晚的GDP數據,PCE通脹以外,今晚,臉書和微軟,公布一季報;
明晚,蘋果和亞馬遜,公布一季報,也就是說,截至周四晚上,美股七巨頭,除了英偉達,全部會公布完一季報;
周五晚,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發布。
都很重磅,大家可以關注賬號,今天美股崩了嗎,爭取繼續幫大家在假期,簡單更新一下海外的情況。
3、上次抽獎。
周一抽獎,最后周一上證收盤價是3288.41,最接近的20位,名單如下,請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把自己的微信號、收件地址填進去,到時候國聯證券,會把星巴克杯子,節后寄給大家,時間截至假期最后一天。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大家假期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