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開館十周年。此前,博物館向全球發出征集令,誠邀各國機構、收藏家及公眾共同參與這場行動,引發各界關注。近日,001號捐贈者現身并接受記者采訪。
南京市民王陳鑫及其家人拒絕了外國藏家的高價求購,將家里長輩珍藏的三十余件相關文物捐贈給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這些文物是王陳鑫外婆收藏的,老人家已經離世,讓文物“回家”一直是她的心愿。
目前王陳鑫捐贈的灰陶龍形垂獸與白瓷磚就在館內展出。其中兩件捐贈品尤為矚目:一塊長17厘米、寬7.8厘米、高15厘米的明代L形白瓷磚,僅單側施白釉。另一件灰陶龍形垂獸則為明代晚期作品,殘長22厘米、殘寬19厘米,龍嘴、龍眼造型生動,雖施釉,但依然神韻十足。
王陳鑫告訴記者,外婆早年居住在西街,就在如今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對面。周邊居民常將散落的遺址碎片用于建房。當時外婆精心保存了一些殘件。她用報紙包一層,外面再裹上柔軟的棉絮被,放進一個兩米寬的大木箱里,輕易不讓人觸碰。“有外國人直接找到外婆,想買這些碎片,但她明確拒絕了。她認為這些東西是中國的根脈,不能外流。”
“文物就像游子,只有回到家鄉的懷抱,才能重新找到靈魂的歸屬。”王陳鑫曾參觀過大英博物館,也看過許多流失文物的視頻,那些漂泊在外的文物,讓他內心深受觸動。因此,在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建館10周年之際,王陳鑫選擇完成外婆遺愿,讓文物“回家”。“把外婆的藏品捐贈給博物館,不僅是對她的深切緬懷,更希望這些承載著歷史與家族記憶的文物,能在專業的保護下重煥光彩,讓更多人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
大報恩寺琉璃塔不僅是南京的寶貴文化遺產,更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遺產。他也呼吁更多市民參與到文物捐贈中來,共同為傳承大報恩寺文化貢獻力量,讓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在新時代繼續閃耀光芒。
據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名譽館長王興平介紹,此次捐贈的文物雖多為殘件,但其中有20余件極具參考價值。其中垂獸是位于建筑屋頂的正脊兩端至屋檐四角為屋脊上的角獸,其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同時也有建筑裝飾的功能。而白色瓷磚多用于大報恩寺琉璃塔身墻面,產自江西景德鎮。此外,部分捐贈陶器可能是清代大修時用于皇家寺廟旁建筑的構件,同樣具有意義。“
由于歷史原因,琉璃塔的大量建筑細節已無從考證,實物資料更是散佚民間。“我們至今僅存清代手繪的建筑圖紙,對于建筑材料、色彩搭配、造型細節等關鍵信息,仍缺乏實物佐證。”像王陳鑫外婆這樣的有心人,憑借對文化的熱忱,將散落的碎片悉心收藏、代代相傳。這些跨越時空的文明碎片,正通過捐贈“回家”,讓我們離解開琉璃塔的建筑密碼更近一步。”
據悉,“五一”假期期間,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還將推出“流動的國風盛宴”系列活動,通過國風音樂會、限定塔燈點燈儀式以及草坪、屋頂花園等升級體驗,將千年遺址、古風音樂、漢服霓裳與塔燈數字創意融合。景區開放時間也將延長至每日12小時(8:30—20:30),邀市民游客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東方美學之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