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埃及金字塔一直以其神秘而宏偉的姿態矗立著,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長久以來,它們被視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與傳說。
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對金字塔的真實性提出了大膽質疑,其中,浙江大學教授黃河清的觀點尤為引人注目,他經過多年研究,搜集了諸多證據,直指金字塔是混凝土偽造,而這一觀點的背后,似乎還隱藏著為華夏文明正名的深意。
金字塔:歷史的奇跡還是偽造的騙局?
金字塔,作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規模之宏大、建筑工藝之精湛,令現代人都為之驚嘆。傳統觀點認為,金字塔是在距今 4600 多年前,由古埃及人運用大量人力,花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建造而成。
那些巨大的石塊,每一塊都重達數噸甚至數十噸,在當時簡陋的技術條件下,如何將它們開采、運輸并精準地堆砌起來,一直是考古學界和建筑學界的未解之謎。
然而,俄國數學家福緬科率先提出了金字塔偽造論。他指出,金字塔埋在地下幾千年安然無恙,可挖出來幾百年就嚴重風化,這不符合常理;建造金字塔的石塊上有氣孔,明顯是混凝土的特征;
而且金字塔石塊間沒有使用粘合劑卻無縫隙,這也十分蹊蹺。基于這些疑點,福緬科認為金字塔并非擁有數千年歷史,而是 1901 年當地為發展旅游業才開始建造的。
多年后,浙大教授黃河清對這一說法表示贊同,并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他明確表示,金字塔底座不是像混凝土,而就是混凝土建造的。他強調,混凝土出現最多 1000 年,而埃及金字塔被認為是 4600 多年前建成的,那時根本不可能有混凝土技術。
此外,黃教授還引用了歐洲畫家維旺?德農的一幅獅身人面像畫作作為證據。德農是當年隨拿破侖遠征埃及的科學藝術團成員,他的任務是繪制埃及遺跡。
在他的作品《上下埃及行記》中,所描繪的獅身人面像與現實中的存在細微差異,比如現實中的獅身人面像是平視的,而圖畫中的卻是 30° 角仰望天空;
畫中的獅身人面像嘴唇厚實圓潤,鼻子較為平整,頭發也沒有長到遮住脖頸,這些都與現實不符。黃教授認為,這或許暗示著當時的埃及遺跡與現在我們看到的并不完全一樣,有可能經過了后期的改造或偽造。
除了福緬科和黃河清教授,還有人從文獻角度對金字塔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他們發現,在 1900 年以前,幾乎沒有任何關于金字塔的明確記載。而且,鄭和下西洋以及絲綢之路的相關記載中,也找不到對金字塔的只言片語,這似乎表明金字塔在古代并不存在。
反駁與爭議:金字塔偽造論能否站得住腳?
面對金字塔偽造論,也有許多學者提出了反駁觀點。有人認為,福緬科的觀點并非出于純粹的學術目的,因為在他的理論中,不僅金字塔是假的,中國的長城、古希臘的文明等一切早于俄羅斯的文明都被他判定為假的。
以他對長城的偽證為例,福緬科認為長城是 1697 年康熙為防備沙俄而修建的,理由是長城過于高大,防備匈奴兩三米高就足夠;長城上的設施太先進,2 千年前不可能有這些東西;匈奴在漢武帝時就被滅了,現在卻還有長城;長城太大太分散,中國根本沒有那么多兵力把守。
但這些觀點明顯漏洞百出,與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相悖。而且,福緬科的觀點大多出自其團隊,很少有其個人單獨發聲,這也讓人對其觀點的可信度產生懷疑。
對于金字塔是 1901 年開始建造的說法,早在 1866 年,清朝人張德彝前往北非考察時,就曾在其著作《航海述奇》中描繪過金字塔,當時稱之為 “王陵”,書中寫道:“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疊起…… 正面一洞,高約八丈,上有埃及文一篇,字如鳥篆,風雨侵蝕,模糊不復辨識?!?這說明在 1901 年之前,金字塔就已經存在。
另外,關于金字塔中存在混凝土的說法,雖然黃河清教授強調 4600 多年前不可能有混凝土技術,但在我國甘肅省大地灣遺址,就發現了一塊來自 5000 年前的混凝土,其中所含的 “硅酸鈣” 與現代混凝土十分類似。
據專家推測,這可能是大地灣人在打磨石器時,碎石粉末與水混合凝結形成的原始 “混凝土”。雖然這可能是偶然現象,但也說明不能完全排除古埃及人在當時掌握類似技術的可能性。
而且,早在公元前 480 年,希臘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就提到過,金字塔在古王國時期動用 10 萬奴隸,用時 20 年建成。
此外,在一位公元前 1880 年的古埃及法老墳墓中,還發現了搬運巨物的圖畫,畫中顯示有很多人共同參與搬運一個巨型雕像,雕像腳下有人在灑著某種液體,推測可能是類似潤滑油的東西,用以減小摩擦力。這表明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運用了一定的智慧,并非單純依靠蠻力。
為華夏文明正名:金字塔偽造論背后的深意
黃河清教授等學者對金字塔真實性的質疑,除了出于對歷史真相的追求,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華夏文明正名。長期以來,西方考古界以 “冶金術、文字、城市” 三要素作為文明標準,按照這個標準,許多古老文明的地位都受到了質疑。
而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據。經過科學而漫長的 “尋根” 之旅,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專家組發布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標準,即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階層分化,出現階級;出現王權和國家。這份中國標準,正是基于以良渚為代表的樣本而制定的。
然而,在西方主導的歷史敘事中,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等被過度推崇,而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卻常常被忽視或貶低。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華文明五千年缺乏事實根據,甚至對中國古代的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持懷疑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字塔偽造論的提出,無疑是對西方傳統歷史觀的一種挑戰。如果金字塔真的是偽造的,那么西方歷史學界長期以來構建的歷史體系就需要重新審視。
這對于重新評估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能夠讓世界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結語
金字塔究竟是歷史的奇跡還是偽造的騙局,目前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議。福緬科、黃河清教授等提出的金字塔偽造論,雖然有一定的證據支持,但也面臨著諸多反駁。
這場關于金字塔真實性的爭論,不僅僅是對一座古老建筑的探討,更是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間的話語權爭奪以及對人類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新認識。
而黃河清教授等學者通過對金字塔的研究,試圖為華夏文明正名,這一努力也提醒著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更加重視對自身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承,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未來,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關于金字塔的真相以及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會有更加清晰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