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醫藥研究社
國械“一哥”高速增長難道真成過去式了?
據邁瑞醫療最新財報,2024年,其實現營收367.25億元,同比增加5.14%;凈利潤116.68億元,同比增加0.74%;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2018年以來首次季度營收和凈利同比雙降,營收82.37億元,同比下降12.12%;凈利潤為26.29億元,同比下降16.81%。
對此,不少人感到意外。要知道,邁瑞醫療已經連續6年實現營收、凈利近20%增長,如今卻開始了雙位數下滑,也一定程度擾動了市場情緒。
不過,形勢可能也沒有特別嚴峻。從財報給出的信息來看,邁瑞醫療業績下行主要系市場環境中的不可抗因素,國內業務較為低迷,國外業務則仍在穩定增長。展望未來,隨著行情復蘇,邁瑞醫療有信心業績將回升。
我們也還記得邁瑞醫療多次喊出的口號,即“2025年躋身全球器械百強榜TOP20”,其又如何朝此目標繼續挺進?
國內醫療機構在“過緊日子”
分市場來看,2024年,邁瑞醫療國內營收同比下降5.10%,占比55.25%;國外營收同比增長21.28%,占比44.75%。
分業務來看,2024年,邁瑞醫療體外診斷業務營收137.65億元,同比增長10.82%;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營收135.57億元,同比下降11.11%;醫學影像業務營收74.98億元,同比增長6.6%。
其中,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下行比較“扎眼”,體外診斷業務、醫學影像業務雖然實現了增長,但對比2023年(前者營收同比增長21.12%,后者營收同比增長8.82%),增速也在進一步放緩。
那么,去年邁瑞醫療在國內市場的業務運營究竟遭遇了什么挑戰?
首先需要了解下?邁瑞醫療主要服務全球醫療機構,尤其在集采的推動下,近年來邁瑞醫療產品持續被國內頂級醫療機構接受,市場份額也逐步提升。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邁瑞醫療產品已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這也意味著公司的業績表現將很大程度受到上述醫療機構發展決策的影響。
而近年來整體醫療支出持續處在收縮狀態,考慮到運營成本持續上升、醫改逐步進入深水區、財政補助比例下降等,不少醫院都在樹立“過緊日子”的意識。
醫院預算減少,對外部醫療器械采購的需求也會相應延后或出現明顯收縮。
據國投證券統計,2024上半年,醫療設備行業招投標規模約550億元,同比下滑35%左右。另外,7月、8月招投標數據顯示,我國醫療設備總招投標金額分別為95億元和97億元,8月招投標金額同比下降了29%。
就這類現象,邁瑞醫療也在財報中進行了說明:“受地方財政資金緊張、醫療專項債發行規模大幅減少,以及醫療設備更新項目使得常規招標延誤等因素影響,不少產品的市場規模在報告期內出現了大幅度下滑。”這一問題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醫學影像兩大業務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與此同時,體外診斷業務也受到DRG 2.0落地、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檢驗項目價格下調等多重政策因素的影響,部分試劑的檢測量和價格均出現下滑。
其中,DRG即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在這種模式下,醫療機構根據患者的疾病診斷、治療過程、治療結果等,將患者劃分為不同付費組別,每個組別對應一定的費用標準。醫保部門則根據這些標準向醫療機構支付費用,目的是通過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綜合來看,近年來醫療機構控費壓力較大,相應影響了邁瑞醫療的經營穩定性。產品放量受阻,疊加公司各項成本高企,如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達到40.0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10.91%,利潤難免流失。
不過,邁瑞醫療的困境應該不會持續太久。
挑戰很有可能是階段性的
邁瑞醫療在2025年一季報中給出了自己對未來發展的積極預期:“公司有信心國內業務將從今年三季度開始迎來重大拐點。”這樣的信心不是憑空而來,以下趨勢或提供了一定支撐。
一方面,醫療機構經營情況持續改善,自有資金逐步充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101.10億人次,同比增長5.75%。醫保支出方面,2024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支出29,675.92億元,高于2023年28,203.38億元,同比增長5.22%。華安證券認為,醫院仍有空間每年投入5 % -10%用來采購醫療設備。
與此同時,醫療機構的資金壓力有望進一步得到化解。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地方專項債尤其是用于支持醫院新改擴建和設備采購的醫療專項債,其發行規模實現同比較快增長。國家也明確提出了要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另一方面,隨著醫療行業整頓常態化,醫療設備更新正逐步開展,相關采購也在復蘇。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數據服務平臺醫裝數勝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9月底,醫療設備更新批復項目已超過1000個,預計第一批設備更新將拉動600億元醫療設備采購規模。
另外,邁瑞醫療財報援引的眾成醫械數據顯示,自2024年12月以來,不同品類醫療設備的月度招標均在持續復蘇,雖然從招標到收入確認需要一定時間,但這對2025年邁瑞醫療國內業務回升有重要意義。
再來看邁瑞醫療的國際市場,雖然存在地緣政治、匯率波動等風險,但新興市場龐大的增長潛力或能對此形成一定抵消。
財報顯示,2024年,發展中國家為邁瑞醫療貢獻營收109.10億元,占國際收入的比重達66%,占整體營收的比重提升至近30%。
另外,據了解,歐洲和美國市場約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70%,但總人口不足10億,亞太及拉美、中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約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30%,但人口超過70億,預計其后續市場空間增速將持續快于發達國家市場。這種情況下,邁瑞醫療的國際業務還將有不小的放量空間。
而隨著國內外業務的持續向好,邁瑞醫療有望抵達“全球醫療器械企業前20名”的里程碑。
挺進全球前列該走怎樣的道路?
實際上,近年來邁瑞醫療的全球地位在持續提升。
財報提到,根據Wind取用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各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底的最新財年收入數據(涉及多元化業務的大型集團公司,只取用其醫療器械業務收入參與排名),邁瑞醫療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排名分別為第36位、第31位、第27位和第23位,名次逐年提升,離全球醫療器械前20名的目標可以說很近了。
不過,若與全球排名第一的醫療器械巨頭相比,邁瑞醫療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其2024年的營業收入僅為對方的約16%。如何進一步擴大業績規模,仍是該公司的重要課題。
好在,邁瑞醫療十分清醒。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在致股東信中重點談到了公司業務升級和產業進化的兩大方向——數智化和全球化。
前者主要表現為對AI的應用,如推出搭載AI應用的設備,開啟“設備+IT+AI”的融合探索,打造重癥醫療垂域大模型“啟元”等,以打破醫療“不可能三角”,即診療的質量(水平高)、效率(速度快)、成本(費用低)不能被同時滿足的問題。
后者主要指在數智化基礎上,持續深入全球市場,驅動全球醫療資源的均質化。
從這樣的規劃來看,邁瑞醫藥顯然洞察到了當前最重要的行業趨勢,這樣的前瞻眼光也與其對研發的堅守相呼應。而當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實現更大耦合之時,邁瑞醫療或將等到其想要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