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看龍頭。
文 | 華商韜略 陳斯文
一項新技術的問世,總會讓各行各業躍躍欲試,希望借助它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世界。
AI+醫療,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過去一年,醫療大模型紛至沓來,從醫院到醫療器械企業,從軟件企業到保險公司,只要與醫療能拉上關系,都開始大干快上。
行業熱情高漲,現實卻有差距:
絕大多數醫療大模型的真實應用,都局限在“幫忙寫病歷、輔助看片子”的場景。讓人懷疑“絕不替代醫生”這個行業共識的真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但行業的進化又常常遵循著另一條規律:在一片混沌之中,總會有人獨辟蹊徑,然后柳暗花明。
2024年12月,邁瑞醫療發布了自己的重癥醫療大模型——啟元。
“啟元”這個名字,埋藏著邁瑞對大模型的頗深期許,它既代表著數智化能力對醫療服務賦能的開始,也是邁瑞在垂域大模型邁出的第一步,更是全球首個臨床落地的重癥大模型。
這個地位的決定因素,就體現在“重癥”這個切入點。
與普通疾病相比,重癥的特點是病情危重、診療繁難。比如心臟移植術后何時撤走人工心肺機、比如腦出血患者為什么出現意識障礙、比如卵巢上的巧克力囊腫是否惡變成癌、比如子宮大體積腫瘤擴散后的減滅……
治療類似重癥,醫院打的都是“與閻王搶人”的硬仗,因此也最需要醫生的能力——對病情給出一錘定音的精準判斷,對治療給出貼合臨床實際的處置建議。
年輕醫生與專家的差距,很多時候正是在這里體現。
在真實世界里,一位年輕醫生想要成長為重癥專家,只靠腦子快、基礎醫學知識多是不夠的,醫院對他的訓練,通常會提出兩個要求:建立重癥思維、了解患者全貌。
所謂的重癥思維,主要指的是面對重癥時的診療經驗,而患者全貌,則要求醫生到患者床邊去了解患者的病情歷程、身體狀況,甚至作出病情趨勢的預測。
在許多專家口中,這兩個要求常常被概括成“見得多、離得近”。
因此,當邁瑞來到AI世界,希望打造一款能夠幫助醫生做診療決策的重癥大模型時,同樣不能只在算力與基礎數據上拼殺。用“見得多、離得近”的方式,幫助大模型建立重癥思維,是繞不過去的要求。
對于邁瑞這家硬件裝機遍布全球的器械龍頭而言,充足的脫敏臨床數據不是難題,但它的研發團隊卻早早確定了一個原則:做少就是做多,做精就是做好。
這決定了啟元重癥大模型語料訓練的標準——只采用含有完整診療思維鏈的語料。
完整的診療思維鏈,要針對明確的臨床問題,包括了明確而多樣化的重癥病種、復雜病情、完整的患者數據、鑒別診斷的過程、診療決策、明確而干凈的干預結果,最終符合入選語料庫的案例數量只有1000多例。
這種完整的程度,可以從一個案例中得到清晰感受。
一位心臟移植患者,因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醫生懷疑他的跨肺血流不足——這是一個明確的臨床問題。
醫生采用了超聲引導下的漂浮導管來進行輔助診斷,結果發現右心室動脈壓力階差下降,由此考慮到他可能出現右心系統異常心包堵塞——這是一個明確診斷過程和診療決策。
在進行手術清除后,患者的壓力階差、生命體征、思維都恢復正常——這又是一個明確而良好的干預結果。
在解決了大模型“學什么”的問題后,邁瑞團隊下一步的工作是解決“怎么學”。
在研發團隊眼中,大模型的訓練如同一個孩子的教育,既需要學習的榜樣,也需要正面的引導。前者指的是優秀的臨床案例;后者則是在大模型給出良好答案時,及時給予高分獎勵,而在答案不盡如人意時,仍然依據它的思考過程給出得分。
這個獎勵機制,成為了鼓勵大模型深入思考、良性循環的動力。
通過精選語料與算法設計,邁瑞讓啟元大模型做到了“看得多”,而“離得近”的要求,則需要為應用環節設計清晰的規則。
“離得近”的真實目的,是建立患者的高清畫像。它的要素,取決于高質量的患者臨床數據:比如由各類設備提供、全面真實的靜態數據;比如排除這些數據的信號污染;比如讓心電波形、呼吸波形這些數據保持連續不間斷;比如診療中用藥的效果評分……
這些高質量數據,勾勒出了一張高清、全幅的患者畫像,但在完成“加法”的工作后,研發團隊還需要完成“減法”的工作,用增強檢索技術,確保大模型快速定位到對做決策、給答案有用的數據,再將其整理成一套簡練、精準的問題。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邁瑞醫療沿著真實世界培養重癥醫生的途徑,完成了對啟元重癥大模型的研發。在功能層面上,它能在5秒內迅速梳理患者病情歷程,提取關鍵指標,生成數字畫像,并深度融合重癥思維,像真實世界中的重癥醫生一樣去思考,精準預測病情趨勢,并提供治療建議,助力醫生快速決策。
對于醫生的諸多實用價值,幫助啟元重癥大模型在國內多家頂級醫療機構實現了臨床應用。特別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部署的半年多時間里,它已經深度融入醫院ICU的日常診療流程,在搶救生命的最前線實現了顯著成效。
憑借針對重癥診療的垂類大模型,邁瑞在“AI+醫療”浪潮帶來的“百模大戰”中做到了獨一無二。
出奇的背后,往往是守正;薄發的基礎,常常是厚積。
支撐邁瑞在AI時代做到獨一無二、獨辟蹊徑的,不是天馬行空的架空想象,而是它在上一個時代扎實的業務基礎,是領先行業的王者地位。
邁瑞在AI時代的成就,起步于它在數智化上的全面轉型。所謂的“數”,代表著IT技術與硬件設備的融合,所謂的“智”,代表著AI與軟件系統的融合。
前者能夠成立,需要一個前提——完成廣闊的硬件產品布局,完成數百萬臺存量+持續增量裝機規模。
作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及解決方案供應商,邁瑞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最全的產品線,旗下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除顫儀、血球、超聲等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均居前三。
這個可觀的裝機量,幫助邁瑞成為領先于業界的設備制造商,更為重要的是,它既可以反映出真實場景下臨床更深層次的需求,還可以成為信息與數據的端口。
后者能夠成立,則需要完成數據、設備和IT互聯的深度融合。
為了搭建后者的架構,邁瑞自2020年以來,通過與大量醫療機構合作,構建了開放、可生長的“三瑞”生態系統。
在“三瑞”生態中,“瑞智聯”的作用,在于醫療設備的數字化。通過將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輸注泵等智能硬件連接,實現設備物聯和數據互聯,臨床自動化、智能決策支持、醫療設備管理等智能應用,提升監護和診療質量。
“邁瑞智檢”實驗室立足于邁瑞豐富的醫學檢驗產品體系,實現實驗室精益化運營和全流程管理;“瑞影云++”則專注影像互聯,支持跨科室、跨院區、跨地域的遠程指導、線上會診、分院教學、多中心研究等工作,并滿足檢查結果互認、精益化設備管理等迫切需要。
“三瑞”生態的存在,無疑意味著對醫療設備數據的善用,它既讓設備相比過去發揮出數倍甚至幾十倍的效能,也讓數據的流動性大增,成為可以反復利用的資產。
因此,數智化的轉型不是想當然,它需要有雄厚的業務基礎作為支撐。沒有裝機規模,數智化轉型就沒有硬件載體,優質而充沛的數據來源就無從談起;沒有軟件系統與IT,設備物聯與數據互聯就無法實現,數字資產就是無法實現流動的信息孤島。整場數智化轉型在實操層面上就失去了可能性。
正是在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中,邁瑞對于智能的理解逐步加深,從而覓得了實現更高階數智化轉型的可能性。
因此,決定器械企業能否實現成功的數智化轉型,乃至于在AI領域獲得更大成就的關鍵,都取決于過去的業務基礎是否扎實。
對于邁瑞醫療而言,它在行業內持續領先的業務規模,在2024年仍在擴大。
2025年4月29日,邁瑞醫療發布了2024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達367.26億元,同比增長5.14%;凈利潤達116.68億元,同比增長0.74%。
對于邁瑞,這意味著什么?除了保持其本土龍頭的行業地位之外,更具標志性的意義在于:
又有300多億元營收對應的設備及解決方案完成了市場投放,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裝機量,讓它與本土其他同行在業務規模上的差距進一步放大。
而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業務板塊的增長,也帶動了“三瑞”生態的進一步壯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瑞智聯”生態系統在國內實現裝機醫院數量累計超千家,新增項目超過600個,其中新增三甲醫院超過350家;“邁瑞智檢”在全國實現近590家醫院的裝機,其中80%為三級醫院,全年新增裝機380家;“瑞影云++”則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實現累計裝機超過15,600套,其中2024年新增裝機接近5000套。
對于邁瑞而言,這個更蓬勃的“三瑞”生態,顯然更加有利于它在數智化之路上的再進取。而醫療健康產業的大趨勢,則為公司的數智化轉型增加了得天獨厚的背景。
在當下的全球醫療健康產業中,“需求增加、供給不足”的長期狀況,既意味著發展空間,也意味著對醫療水平、醫療質量的挑戰;此外,醫務人員緊缺、醫療資源匱乏與不均,仍然是橫亙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面前的難題。
在短時間內無法快速擴充優質醫療資源的前提下,如何為醫療衛生體系提質增效,就是各國醫療高發展的關鍵。
正因為如此,整個醫療器械市場也正在醞釀著一場巨變——從對設備產品的需求,轉向對于解決方案的需求。其關鍵就在于是否能解決臨床痛點、提升診療效率。
這恰恰是邁瑞實施數智化轉型的意義,也正是它創立24年來能力的集中釋放:
通過“三瑞”智慧生態系統和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幫助醫護人員進行跨院區患者的均質化監護、檢驗、超聲檢查;通過“設備+IT+AI”的數智化醫療生態系統,輔助醫生提升診療能力;通過全球首個臨床落地的重癥醫療大模型“啟元”,在AI時代實現AI系統對臨床診療思維的深度內化,助力臨床全面提升診療精準度與質量。
這種對于臨床的全面賦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著原有的臨床工作流,推動著醫療器械行業的革新,也在根本上撬動了醫療器械的行業邏輯:
能不能幫助醫護人員拓展能力的邊界,讓醫護人員回歸患者,讓醫療從效率競賽回歸人文關懷,將是醫療器械企業經營中越來越關鍵的問題。
達成這些目標的要素,既包括產品性能、功能、智能的提升,也在于如何縮短醫護人員的成長路徑,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提升醫護人員的經驗與技能,讓更多人參與到“數智化”的進程,分享數智化帶來的紅利,而不是空喊口號。
從單機設備到重癥大模型、從自動化、數字化再到智能化,“以技術創造領先”在任何時代都能成立,只不過在技術浪潮中,只有每一次都做到獨一無二的領先者,才會成為跨越時代的王者。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