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居民娛樂需求與社區寧靜生活?盈浦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創新推出“靜音社區”治理模式,通過“硬件升級+軟性引導”雙軌并行,將廣場舞、樂器演奏等戶外活動“請進”室內,同時倡導文明公約,讓快樂不擾民、熱愛有邊界。
室內空間全開放:
讓熱愛“靜”享其樂
近年來,盈浦街道持續推動活動空間從戶外向室內延伸,通過資源整合與設施升級,打造了40余處配備專業設施的室內舞蹈房、音樂室,并對梅香公園、上善廣場等戶外活動場所進行文明游園的“靜音友好型”管理。
在趙屯浦社區,室內舞蹈場地配備空調、專業舞蹈地板和隔音設施,同時貼心設置了茶水間和公共衛生間。居民團隊通過預約即可安心使用,徹底告別了天氣干擾、場地遠的困擾,也避免了噪音擾民問題與占道安全隱患。社區交誼舞團團長劉阿姨感慨道:“以前在廣場跳舞,既要擔心天氣影響,又怕音響吵到鄰居。現在有了專業場地,我們跳得盡興,鄰居們也住得舒心。”
在盈浦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有專門的音樂室、舞蹈室可供居民預約使用,專業空間采用隔音木墻設計,極大地減少了噪音外傳。薩克斯愛好者陳阿姨對室內場地贊不絕口:“在這里練習,不用反復調小音量影響演奏狀態,音樂也不會影響到附近居民。室內場地讓‘愛好’與‘尊重’完美平衡。”
文明公約再升級:
以自律傳遞城市溫度
除了硬件升級之外,盈浦街道還注重“軟性引導”,通過文明公約引導居民自律。白玉蘭廣場口袋公園文明游園聯盟成立一年來,文明勸導員與社區居民共同履行公約,維護公共秩序與環境衛生。
同時,街道引入科技手段強化管理,通過無人機巡查、智慧管理和智能感知系統,打造“平安盈浦”智慧治理平臺,實現對噪音問題的精準管理。“文明不是約束,而是心照不宣的守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喻曉東表示,臨近中高考,盈浦街道呼吁居民主動降低音量,為考生送去“多一分安心”。
從戶外到室內,變的是活動場地,不變的是“尊重他人”的文明底色。盈浦街道以“靜”為約定,用自律替代打擾,用理解傳遞善意。當廣場舞的節奏輕了,當樂器的音量柔了,鄰里的心也更近了——這正是文明社區最動人的風景。
記者:周金逸
攝影:周金逸、趙逸哲
視頻:趙逸哲
編輯:呂斌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賈彥秋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