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
直接上干貨!
話不多說
直接上干貨!
話不多說
直接上干貨!
話不多說
直接上干貨!
話不多說
直接上干貨!
01
海貝卡·朵特梅
《被遺忘的公主》
繪者: [法]海貝卡·朵特梅
賈翊君 譯
后浪&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法國在近三十年里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女性繪本畫家,而海貝卡·朵梅特則是其中翹楚。
入行將近30年,海貝卡的粉絲遍布世界各地,作品也是暢銷榜???,迄今為止她的圖書在全球的銷量超過300萬冊。
《被遺忘的公主》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被翻譯成21種語言,歐洲銷量超過60萬冊。
2019年的紙雕書《我等你》創(chuàng)造了當年法國繪本屆的傳奇,首印一周賣出14500冊,三個月全球售罄。
《我等你》的立體紙雕書效果
海貝卡也憑借這本書獲得了法國童書展的繪本大獎、法國livers herdo創(chuàng)意書大獎等諸多業(yè)內(nèi)口碑大獎,獲獎評語如是介紹:“從未體驗過的、令人暈眩的美”。
她被更多國內(nèi)讀者所熟知,大概也是從《我等你》這本書開始。
豆瓣9.3的高分證明了它有多受中國讀者的喜愛。線上,這本書保持著數(shù)萬冊的高銷量,并且每年都在穩(wěn)定增長;線下展會上,它每次都是銷冠,只要一翻開,顧客們就很難再挪動腳步,還有很多人會慕名前來。
212 頁全激光雕刻的杰出紙品,帶來新穎、驚艷的閱讀體驗,細如發(fā)絲的平面細節(jié)與視覺穿越的立體透視,時空交織般的鏡頭感,讀者仿佛置身故事之中,跟隨兔子雅各和他的小甜心穿梭于馬卡龍色的小鎮(zhèn)。
打開海貝卡的繪本,就像走進了一座充滿玄機的暗黑森林。
這里用“暗黑”來形容她的畫,一方面因為她喜歡采用暗色系(尤其是酒紅色系)來處理畫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筆下的世界充滿怪誕、解構(gòu),以及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感??傮w而言,她的繪本創(chuàng)作是細膩而厚重的。她十分擅長角色造型設(shè)計,同時也很注重作品的戲劇張力。
在2004年創(chuàng)作的《被遺忘的公主》中,海貝卡為一群反傳統(tǒng)的公主繪制了34幅肖像。這些公主性格迥異,在海貝卡的安排下,她們的特質(zhì)被放大、夸張,充滿魔幻色彩。
比如下面這張肖像,以暗紅色為主色調(diào),人物頭頂被設(shè)計為愛心形的鳥籠,籠門敞開,蝴蝶四散,人物的五官和頭身比進行了夸張?zhí)幚?,表情憂傷,服裝也很別致,上面是帶有撞色點綴的花紋,整幅畫面暗黑中夾雜一絲甜美。
同樣巧妙的還有芭芭捏絲公主的肖像。
芭芭捏絲公主的特點是貪食,海貝卡用跨頁畫幅來呈現(xiàn)她的巨大身軀,同樣是紅色系,背景的暗紅反襯出處于視覺中心的蓬蓬裙格外鮮紅,看上去就像一朵倒立著的巨大玫瑰花苞。
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別有芭芭捏絲公主吃剩的各種食物殘渣,酒瓶、骨頭、叉子紛紛掉落下來,公主吃飯時風卷殘云的架勢可見一斑,完美印證了形容書里那句“餓到吃得下整個大地”。
海貝卡一直堅持在畫面中追求戲劇性,這一點在她的“兔子宇宙”三部曲——《兔子雅各的生命頌歌》、《我等你》、《一秒鐘》中格外明顯。
海貝卡在這個系列中大量采用全景式構(gòu)圖,用上帝視角展現(xiàn)人物群像。在《一秒鐘》里,全書由一張長達2.14米的風琴折頁構(gòu)成,100個人物共享一個空間,每每打開這本書都會被她超絕的構(gòu)思和執(zhí)行力驚艷到。
畫中角色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辛苦奔忙,主角雅各只是全景群像里的一塊非常非常小拼圖,他也全心沉浸在與夢中情兔的邂逅中,懵然不知命運這只“大筆”要把自己帶往何方。
她的畫里永遠有許多細節(jié)等著你發(fā)現(xiàn)。
目前我們已經(jīng)出版了四本海貝卡的作品,分別是:
《我等你》、《一秒鐘》、《被遺忘的公主》、《人鼠之間》(繪本版)
接下來我們還會出版更多海貝卡一系列經(jīng)典代表作,比如“兔子宇宙三部曲”中的《兔子雅各的生命頌歌》,改編自法國經(jīng)典童話的《拇指男孩的秘密日記》,等等。
敬請期待吧~
02
莫里斯
·皮亞爾-韋納伊
《萬物有文:新藝術(shù)植物裝飾》
著 者:[法]莫里斯·皮亞爾-韋納伊
沈逸舟 譯
后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百年前,工業(yè)運動已經(jīng)興起,但世界遠沒有現(xiàn)在流轉(zhuǎn)得那么快。
一位秉持著“手工”與“自然”信念的藝術(shù)家,在老師的工作室里苦學多年、也獨立創(chuàng)作多年后,決定為手工藝撰寫一本書,為以自然為歸屬的裝飾藝術(shù)撰寫一本總結(jié)性的著作。
他就是新藝術(shù)大師莫里斯·皮亞爾-韋納伊。
莫里斯行走在鄉(xiāng)間、在庭院,細細描摹自己看到的每一株植物:蒲公英、常春藤、鐵線蕨、白芷……從各種角度描寫它們的紋理、色澤、形態(tài),葉子、花苞、花蕊、果實,記錄下它們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結(jié)果,然后留存在筆記中。他像博物學家那樣走訪,又回到工作室中,以藝術(shù)家的身份對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演繹和創(chuàng)作。
《萬物有文:新藝術(shù)植物裝飾》作為莫里斯的集大成之作,包含200多幅設(shè)計案例,展現(xiàn)著從寫生到底稿,再到成品的全過程,每一頁都有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
鳶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蓮……書中70種植物形態(tài)、上百幅純手繪植物紋樣,靈感來源于莫里斯的植物寫生。
葉的脈絡(luò),花的色澤,樹的姿態(tài),從遠觀的整體到細微的局部,從初露的花苞到盛放的全貌,仰觀、俯視、側(cè)視、剖面,一網(wǎng)打盡。
本書還揭開了15種裝飾工藝的傳統(tǒng)面目:從粘土到晶瑩悅目的陶瓷,從木材到古拙沉靜的家具,從絲線到有百千萬繩結(jié)構(gòu)成的壁毯,帶讀者全方位領(lǐng)略機械量產(chǎn)普及之前的手工藝與慢生活。
《自然而美:新藝術(shù)裝飾設(shè)計圖錄》則匯聚了新藝術(shù)運動中的三本重要著作,中文首次結(jié)集出版,包含新藝術(shù)風格的165幅圖版、400余幅自然紋飾手繪。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如百合、鳶尾,雞、鴨等,也在莫里斯筆下煥發(fā)出全新的模樣。
怎么才能讓人們居住的房子變成溫馨的家呢,飯廳應該用什么樣的色調(diào)?木藝、布藝、陶瓷、玻璃、鐵藝,墻紙、桌布、擺件,要怎么安排它們才能讓住所變成花園一樣讓人感到恬靜、放松的場域?
莫里斯琢磨著這些問題,從自己記錄的植物形態(tài)里選擇合適的植物,重新勾勒形狀、上色,有時重復、有時旋轉(zhuǎn),也需要處理好留白與間隙……
他在書里銘刻著自己所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觀察和創(chuàng)作,像手工書一樣為每一頁做出特別的設(shè)計。他以書的形式在時間之外鑿出一片永恒的空間,把自己鐘愛、信奉的生活留存下來,讓后來的我們能夠隨時取用。
03
阿塔克
《神秘的陌生人(插圖珍藏版)》
著者:[美]馬克·吐溫
繪者:[德]阿塔克
譯者:張璐
后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關(guān)于他,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可查資料不足一千字,引進作品一只手就能數(shù)得過來,但他充滿個人特色的明艷色彩和狂放風格,以及藏在童趣畫風下隱約透出的暗黑底色,只要你看過一次,就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
他就是德國鬼才插畫師阿塔克(ATAK),原名Georg Barber,出生于1967年的法蘭克福,曾創(chuàng)立過漫畫雜志Renate,目前在哈勒藝術(shù)大學擔任插畫教授,同時作為自由藝術(shù)家活躍在柏林。
在1980年代的GDR時期,他曾是「ATAK」朋克樂隊的成員,柏林墻倒塌后,他熱衷于涂鴉藝術(shù),同時開始使用ATAK作為化名進行藝術(shù)工作。雖然樂隊很快就解散了,但是ATAK這個名字則作為藝術(shù)家大放異彩。
▲漫畫雜志Renate,圖/ATAK
他的作品在柏林頗受盛名,種類包括兒童繪本、雜志、插畫、展覽,甚至還曾為樂隊Monoland制作過一個動畫MV。不過,在中文世界,直到2017年,海豚繪本花園才通過大獎繪本作品《最后一只漂泊鳥》把這位鬼才介紹給了國內(nèi)讀者,并收獲了很多人一眼萬年的喜歡。而2024年后浪出版的這本《神秘的陌生人》插圖珍藏版,則是第一次把作為插畫師身份的阿塔克和他詮釋文本的出眾能力展示給大家。
雖然引進作品寥寥,但這位藝術(shù)家,絕對入股不虧。
“我做書時并不區(qū)分讀者?!?/strong>不論是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還是插畫創(chuàng)作,他從不刻意使用幼稚的繪畫語言,或是抹去一些所謂少兒不宜的細節(jié)——誠實地表達自我、誠實地與讀者對話,才是他在創(chuàng)作中唯一需要遵守的準則。在他看來,“圖像本身即可表達其自我。我只是將那些主題轉(zhuǎn)譯到了我們的時代?!?/strong>
在《神秘的陌生人》中,阿塔克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兩個主要特點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一:大量幽默的、甚至帶有諷刺意味的意象引用。
阿塔克這樣形容自己的繪畫過程:“我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像嘻哈。(我)會進行混音和取樣。”
由于馬克·吐溫將《神秘的陌生人》的故事設(shè)置在中世紀背景中,阿塔克在插畫中化用了許多宗教母題、經(jīng)典畫作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技法。阿塔克的引用并不是單純的堆疊或玩梗——“當我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某樣東西時,它更多地關(guān)乎構(gòu)圖和氛圍,而不僅僅是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參考’?!?/strong>
滑動查看更多意象引用與對比
關(guān)于煙斗,阿塔克曾談到一件幕后軼事。在某本兒童繪本的出版過程中,因出版方要求,他必須去掉畫面中抽煙的場景,對于這次妥協(xié),他一直“懷恨在心”,在下一部作品中實施了小小的報復——幾乎每一頁都會塞進一個正在抽煙的人。
手上捧著《神秘的陌生人》的朋友不妨翻開書找找看,哪些地方藏著正在抽煙的人呢?
滑動查看更多“抽煙的人”
第二:傳統(tǒng)、反叛和愛的三位一體。
乍一看,阿塔克的創(chuàng)作風格顯然是反叛的,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顛覆性”的。
傳統(tǒng)藝術(shù)和惡搞漫畫、西方宗教和東方哲學,在他的筆下,沒有什么是不能融合和碰撞到一起的。
滑動查看更多“突兀的現(xiàn)代元素”
可是,阿塔克同時也會形容自己在繪畫方式上是一個傳統(tǒng)老派的人。
他近乎固執(zhí)地堅持手繪,“我就是喜歡顏料的味道,也喜歡在工作室中隨音樂擺動。我討厭盯著屏幕,緊盯屏幕會使我沮喪。”他完全不介意在已經(jīng)涂畫過的紙張上直接覆蓋新的筆跡,也樂于展現(xiàn)粗糙的筆觸,在他看來,數(shù)字繪畫對筆觸痕跡的平滑抹去是一種“造假”,他享受的永遠是思維開放并充滿驚喜的繪畫過程。
▲阿塔克的工作室和桌上的鴨子吹風機,圖/ATAK
在阿塔克謙遜的自述里,他并沒有完成學業(yè),作畫方式也跟不上時代,但只要看過他的作品,沒有讀者不會被他的獨特魅力所折服——
從地下漫畫家和朋克樂手出身,所以他大膽、反叛、幽默;扎實的藝術(shù)理論基礎(chǔ)、對眾多藝術(shù)大師的深入研究讓他對畫作意象的引用信手拈來;同時,他總會輕易地被打動:被兒童的歡笑聲打動、被博物學家的一腔孤勇打動、被德國漫畫傳統(tǒng)打動、被人類貪婪本性造成的悲劇打動……可以說,傳統(tǒng)、反叛和愛,構(gòu)成了獨屬于阿塔克的浪漫主義的三位一體。
用阿塔克的話來總結(jié)他的創(chuàng)作動力:“在令人興奮的圖像世界中創(chuàng)造幽默的意圖,并沉浸其中,簡直像站上了劇場的舞臺?!?/strong>
▲阿塔克的自畫像
04
布萊恩·塞茲尼克
《造夢的雨果》
著繪者:[美]布萊恩·塞茲尼克
譯者:宋洋格
后浪&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僅靠黑白光影素描和簡單的文字情節(jié),就能構(gòu)建一個完整的故事,并且引人入勝嗎?
布萊恩·塞茲尼克(Brian Selznick)做到了。
創(chuàng)作者千千萬,有人精通寫作,有人精通繪畫,而塞茲尼克的獨特之處,是他精通于如何讓寫作和繪畫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翻開《造夢的雨果》,塞茲尼克化身為文字和圖像的高級操盤手,在他的筆下,插畫不是文字的解釋,而是敘事的一部分。
比如,在亮與暗的極致對比中,喬治爺爺穿上了那件會發(fā)光的斗篷:
再比如,在極具電影感的分鏡變換中,孤兒小雨果穿過車站、躲避追捕:
黑與白的世界里,卻讓人看到五彩斑斕的溫暖夢旅,鼓勵每個剛剛睜眼看世界的少年人,治愈每個仍懷夢想的成年人。
塞茲尼克是美國著名作家、畫家,出生于1966年,畢業(yè)于世界頂尖藝術(shù)學院——羅德島設(shè)計學院,他筆下的繪本與小說獲獎無數(shù),除代表作《造夢的雨果》外,《寂靜中的驚奇》、《奇跡之屋》等在世界各地也廣獲好評。
憑借《造夢的雨果》,塞茲尼克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獎和有“出版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鵝毛筆獎,這本書更是被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改編成3D電影大作《雨果》,斬獲多項奧斯卡大獎。但比獎項更重要的是——正如塞茲尼克在書末的謝幕語中說的那樣——“我現(xiàn)在又造了一個新的機器人。我花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設(shè)計改良它。每一個傳動齒輪都是我親手制作的,每一塊黃銅輪盤都是我精心切割銼磨的,每一片裝置也都是我親自澆筑定型的。我的機器人內(nèi)部構(gòu)造復雜精妙,它可以畫出一百五十八幅不同的畫作,它還可以寫作,一筆一畫地,寫下一整本書,一本有兩萬六千一百五十幾個詞的書。就是你此刻讀著的這一本。”
05
費德里克·帕雅
「不確定宣言」系列全九冊
著繪者:[法]費德里克·帕雅克
后浪&四川文藝出版社
費德里克·帕雅克可以說是絕對意義上的冷門作家與畫家。
他不是無私的立傳者——他只想借用前人的眼睛,以碎片化的語句和瞬間光影的捕捉,刻畫自己心中的不確定性,打響對時間和歷史的戰(zhàn)爭;
他亦不是想要被懸掛在展廳里的藝術(shù)家——他燒掉了自己在美術(shù)學校的全部畫作,卻在一次深夜的火車閑聊后有了自己夢想中的題目:不確定宣言。
后來,他在幾十年的時光中始終無法忘記這個題目。帕雅克離開了瑞士,去到巴黎,生活在荒涼的小城鎮(zhèn),又前往阿爾及利亞,到訪中國,看遍美國、歐洲,描繪碼頭、沙漠、動蕩、孤獨……
他用中國墨畫畫,寫一些很短的敘事作品,也出版一些書,慘敗也好,暢銷也罷,在他看來每一本都是重新找回《不確定宣言》的一種嘗試,但是每一本都與它失之交臂:
“我拾取好幾百頁的筆記本:報紙的片段,回憶文字,閱讀筆記。然后,一幅幅圖畫積累起來。它們?nèi)缤瑱n案館的圖像:復制的舊照片,照著大自然臨摹的風景,種種奇思妙想。它們經(jīng)歷著各自的生命,卻什么都不闡明,或者只是闡述一種模糊的情感。它們進入圖畫盒,而在那里,它們的命運還不確定。
對于字詞也是同樣,小小的微火,就像黑色書頁上的洞。然而,它們凌亂地向前,貼到突然出現(xiàn)的圖畫上,形成一些到處凸現(xiàn)的、由一旦借到便永不歸還的話語構(gòu)成的片段。”
由2012年到2020年,《不確定宣言》以九卷的體量逐本出版,2014年獲美第奇散文獎,2019年獲龔古爾傳記獎,2021年獲瑞士文學大獎。
這套書從瓦爾特·本雅明開始,到費爾南多·佩索阿結(jié)束,一路經(jīng)過戈比諾、勒南、凡·高、狄金森、茨維塔耶娃,“偉大的失敗者,后世將為他們雪恥?!?/strong>
我們似乎很難以某種體裁去定義這套書,文學?傳記?圖像小說?繪本?或許比起絞盡腦汁地下定義,坦誠地描述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才能更接近這套書的本質(zhì):“書中的那些詞句、那些鉛筆勾勒出的人臉和樹木、由火車車窗偶然瞥見的身影、日常轉(zhuǎn)瞬即逝的影像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當我們再抬起眼,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與荒誕比任何時候都要明晰?!?/strong>(龔古爾文學獎得主萊拉·斯利馬尼)
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01
02
03
豆瓣&微博&小紅書&抖音&視頻號
@小浪打工日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