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廖是杭州石橋路一家“德邦快遞”貨運部的員工,前段時間公司審計發現他賺了五千多塊錢運費差價,小廖不僅丟了工作,最近一個半月的收入可能也要“打水漂”。
小廖告訴記者,自己在重貨分部當了兩年多的快遞員,前兩份勞動合同是在網上和其它公司簽的,第三份勞動合同是跟安徽萬亞優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在網上簽的。合同有效期從2024年10月1號,到2026年12月31號。
關于賺運費差價這件事,記者在小廖的微信賬單里找到了線索。比如2月15號這次,一位客戶給他轉賬1104元,小廖給上海精準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轉賬730元,這一單他賺了374元差價。
小廖:如果客戶正常下單是一千二三,實際上我們能夠給他打個折,比如一千零幾十或者一千一,我們實際上付給公司八百多塊錢,中間有一兩百的差距。
記者:中間幾百塊差價是怎么形成的?
小廖:我們用了大客戶的月結編碼,用公司和大客戶的協議價。
記者:像這樣的操作,你進行過多少次?
小廖:也就十來次。
記者:你覺得自己這個操作有沒有問題呢?
小廖:現在覺得肯定是有問題的。
小廖承認,自己抱有僥幸心理,總覺得這種操作不會被貨運部領導發現。
小廖:2月底的樣子。
記者:怎么被發現?
小廖:公司審計過來查賬。
記者:給你的處理方案是什么?
小廖:3月份的工資,4月1號到15號的工資一并扣除。
記者:一共多少錢?
小廖:加上以前我還有兩個月的油補,應該是一萬七。
記者:按照審計結果,你賺到的差價有多少?
小廖:五千零七十八。
記者:對于這幾筆錢,你自己怎么看?
小廖:如果審計出來,要扣掉五千零七十八,我認。但是五千零七十八以外的,該發我的應該發我。
小廖表示,自己的工作賬號被公司注銷掉之后,4月15號他從這家“德邦快遞”重貨分部辭職了。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上標明安徽萬亞優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的登記地址在深圳。但合同上沒有聯系方式,記者在網上也沒有查到這家公司的電話。
小廖覺得自己能不能拿回一萬二,關鍵不在第三方公司,而要看“德邦快遞”的態度。
記者:你跟德邦客服投訴過這個事嗎?
小廖:投訴基本沒什么用,第一,因為你賬號沒了,第二,我們是跟第三方公司簽的合同。你說不當得利,然后扣掉,其它正常的工資,該發給我的發給我。
記者:聯系過第三方公司嗎?
小廖:第三方公司基本上聯系不上。
德邦快遞全國客服 接線員:這個不在我的業務范圍內,您要聯系當時對接您的聯系人,我們這邊只負責反饋客戶的問題。
找到杭州石橋路這家“德邦快遞”重貨分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無權接受采訪。記者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事后德邦快遞媒體事務組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電話回復。
德邦快遞媒體事務組 工作人員:他這個屬于職務侵占行為,公司對此絕不容忍,因為他這個行為既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也違反了法律法規。公司按照相應制度給予他相應的處分,并且保留多倍追償的權利。
記者:一萬七千多是不是確定不給他了?
德邦快遞媒體事務組 工作人員:具體追償金額并非員工說的1.7萬,后續工資問題我們人事會跟員工溝通。
關于雙方這場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記者咨詢了杭州市拱墅區勞動保障維權中心和律師。
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主任 陳松濤:損失是公司有權要求快遞員退還的。第二個,公司如果想以此來加倍處罰,這個沒有法律依據。如果合同上有規定,那要看公司的規章制度,只能扣相應的獎金,而不是直接按照幾倍來。
杭州市拱墅區勞動保障維權中心 工作人員:按理來說,工資是工資,可以去用工地址的投訴點投訴。
記者:他是跟第三方公司簽約為“德邦”工作。
杭州市拱墅區勞動保障維權中心 工作人員:我們是屬于用工地管轄,就是他在哪里上班。
記者把相關情況反饋給小廖,他表示如果雙方后續還是談不攏,自己會向勞動監察部門反映情況。
來源:1818黃金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