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李明
編輯l李明
有人舉報他挪用1.3億科研經費,還涉及多段不正當男女關系,因此被關押超過三年。為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獲得2758萬的科研資助?
按現代人的想法,這種人早就應該被清除出學術圈,但他的案件宣判后,卻有眾多科研專家聯合為他求情,希望給他取保候審的機會。
這是遭遇了誣陷,還是背后有強大的背景支持?
褚健,浙江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同時擔任副校長一職,你以為這就夠了嗎?
不,他還是一位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人物,一名真正的科學家,作出了無數貢獻,打破了部分西方國家對工業化的壟斷局面。
理論上說,這樣的人應該全心全意報效國家,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奮斗,可事實卻是“爭議不斷”。
誰也沒想到,褚健竟然被打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最大腐敗案”的標簽,這說明涉案金額之巨。
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真的就如此輕易地陷入利益爭斗之中嗎?
有關部門接到一封匿名信,指控褚健貪污1.3億。
不僅如此,他還提前做好了逃亡準備,開始向海外轉移資產,甚至在男女關系上也極為混亂。
與多位女性存在不當關系。
這封舉報信確實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于是展開了對褚健的調查,同時也引發了網絡熱議,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案”。
高智商、高學歷、高等學府,每一項都讓人感到憤怒。
歷經7次延期審理,最終被判入獄三年,如此巨大的貪污金額卻只換來三年刑期?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褚健重獲自由后,國家直接撥款2758萬作為項目啟動資金。
難道犯罪者真的能因為“天才”兩個字就重新獲得機會嗎?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褚健,但對于工科生或者熟悉工業化的人來說,他的名字一定耳熟能詳。
如果以2012年為分界線,那么之前的褚健就是行業領頭羊,頂尖科學家,副廳級官員,同時還是一位知名企業家。
那時如果褚健沒有卷入丑聞,他幾乎穩操勝券成為院士。
人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褚健也不例外。
他在2012年底經歷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因那封舉報信被捕入獄,整整三年時間都在高墻內度過。
將近1000個日夜讓他的人生急轉直下。
誰也沒料到,中央巡視組已經入駐浙江大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收到了多封匿名舉報信。
可以說,舉報內容每一項都精準擊中公眾敏感點,當時正值褚健競爭浙江大學校長職位和院士資格的關鍵時期。
這些事件爆發后,褚健的所有頭銜都被取消,徹底失去了候選資格。
學校師生們感到震驚,隨后褚健被帶走接受調查,因為他不僅是科研人員,還創辦了自己的集團企業,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中央巡視組迅速下達指令,對當時由褚健控股的中控集團進行全面審計。
我們知道,如果一家企業的老板出現問題,很快就會導致整個集團的危機,中控集團也不例外。隨著褚健被帶走調查,集團內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公司研發的項目全部停滯,員工離職率更是直線飆升。
兔死狗烹。
曾經的褚健簡直就是一路開掛的人生,讓人羨慕不已。
“天才”這個詞用在褚健身上恐怕再合適不過了。1978年,年僅15歲的褚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工業自動化專業。
人人都夸贊褚健是天才。
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切的背后是他天賦加上99%的努力和汗水換來的結果。
要知道,那時候成績都是實打實的,一路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并成為中日聯合培養的博士。
這樣的成就不是每個人都能達成的。
可想而知,褚健的前途是多么光明,更何況那時正是國家急需人才的時候,他的未來簡直一片坦途,事業蒸蒸日上。
學校給了褚健留校任教的機會,也就是說,褚健畢業就是高校教師,即便不涉足商業領域,在教育方面也能做到“桃李滿天下”。
年僅30歲的他就已經是教授級別的學者,這樣的成就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
然而,褚健深知社會發展需要人才,也需要有人通過科研成果報效祖國,他不想自己碌碌無為。
從那時起,褚健開啟了實業發展的道路。
1992年,褚健正式被任命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再加上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他開始走上利用產業發展報效祖國的道路。
同年,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成立。
一位教師、一位科學家想要進入商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曾面臨無數難題。無數困難擺在褚健面前。
他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努力,未來在自動化產業方面一定會留下遺憾。
要知道,當時大部分自動化產業都被國外壟斷,這意味著我們隨時可能被國外相關公司或產業卡脖子。
什么都不如自己擁有,更何況工業化并不局限于某個領域,醫療、科技等方面都離不開工業化。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一切都依賴國外,安全和技術的話語權永遠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褚健四處籌款,用20萬將前身浙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更名為中控科技。
從此,他從一名科學家轉型為企業家。
身兼多重身份,他卻一項都沒有耽誤。
作為科學家,他先后獲得9次國家科學技術獎,甚至還成為副廳級干部;
作為企業家,他積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技發展動力,為國家工業化發展節省了400億設備引進投資。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國家減少了對國外設備的依賴,成功實現了部分工業化設備的自給自足。
此時的褚健正面臨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候選。
或許是前半生過于順遂,此刻的褚健卻被丑聞纏身,中央巡視組親自介入調查。
褚健的人生跌至谷底,2013年,他未能出席院士選拔答辯,隨后因涉嫌貪污被帶走調查。
曾經的光鮮亮麗一夜之間變成了牢獄之災,他深陷囹圄。
2013年,褚健因貪污科研經費被正式逮捕。
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中國科技第一案”就這樣貼在了褚健身上。
隨后,褚健經歷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三年時間里經歷了七次審判,這背后不僅涉及貪污腐敗問題,還有工業化領域的安全問題。
但他真的做了危害國家安全、利益的事情嗎?
這一切真的有確鑿證據嗎?
事實上,當時褚健“暴雷”后,浙江大學大部分師生,包括中控集團內部的員工、科研人員,甚至是那些老教授們都紛紛為褚健聯名求情。
褚健真的是貪污犯嗎?
這一切恐怕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褚健背后究竟動了多少人的奶酪?
不難理解,那時的情況與現在不同,沒有現成的材料、論文和依據,很多時候都需要自己摸索、實踐。
很多時候回顧當初,的確存在不少公私不分、界限模糊的狀態,國企內部很多規章制度都顯得“落后”。
科研經費也沒有我們現在想象中的層層審批,公開透明。
無奈之下,褚健最終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萬元。
然而,舉報信中對褚健的其他指控最終被證明不成立,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
換句話說,褚健并未涉及相關罪名。
或許那時的褚健也很無奈,他可能從未想過會面臨牢獄之災,但他卻從未放棄科研之路,也未因此消沉。
刑滿釋放后,褚健重新回到中控集團,一切從頭再來。
“網絡空間安全”是褚健重見天日后交出的第一份工業化成績單,他的那份報國之心從未減弱或消失。
同時,因為這個項目獲得了財政經費2758萬元。
也許這也是一種證明,隨后褚健帶領的團隊徹底突破了工業化發展的技術瓶頸,在西方國家的壟斷技術中為中國工業化道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此后連續十年穩居市場第一。
如今,他依然走在工業化道路的前沿,始終牢記自己的目標,從未停止,也從未間斷。
縱觀褚健的一生,有過無數輝煌,也有過低谷,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目標,始終相信成績會證明一切。
信息來源:
中國基金報 貝殼財經 新京報 澎湃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基金報
貝殼財經
新京報
澎湃新聞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