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實施辦法》,四川省自5月1日起進入汛期。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決定于5月1日8時30分起,實行全省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部門24小時防汛防地災聯合值守。
根據預測,預計2025年汛期四川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預計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預計汛期四川省主要江河以中等及以上洪水為主,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可能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盆地北部、西南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有較大洪水過程;川西高原、攀西地區、盆周山區特別是龍門山一帶山洪災害可能偏重。
上述部門要求,迅速進入汛期狀態。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時刻保持信息暢通,確保應急響應處置及時。嚴格落實信息報送制度,遇突發險情、災情,及時、準確、規范報送信息。強化巡查排查除險。緊盯水庫(水電站)、水閘、河道、堤防、山洪災害危險區、城市低洼易澇區、河心洲島、涉水在建工地、旅游景區、野游景點等重點部位,落實降雨“三查”制度,加強風險源頭管控處置。
加密監測預報預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滾動監測雨情、水情、汛情發展趨勢,強化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點對點”提醒風險區域,嚴格落實預警響應閉環管理。
剛性執行避險轉移。落實直達基層防御一線的喊醒“叫應”機制,剛性執行“三個避讓”“三個緊急撤離”要求,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加強轉移避險過程安全管控和安置服務保障。
統籌抓好抗旱蓄水。堅持旱澇同防同治,密切關注旱情發展趨勢,細化落實“保人飲、保灌溉”措施,堅決守住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底線。深化“大水調”機制運用,科學精準調度水資源,全力保障迎峰度夏全省用水用電需求。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