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和張學良是中國現代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人物。他們相交于中國社會最動蕩不定的年代,幾乎聯袂介入了全部重大歷史事件。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的富有傳奇色彩的軍政生涯;從抗戰爆發到后來蔣囚禁張的漫長歲月,他們之間形成了沉浮相關、衰榮相聯的特殊關系。或親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都曾給予中國歷史以極大影響。
張學良自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接掌東北,至西安事變被軟禁,和蔣分石相交近十年。這一時期,軍閥混戰加上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演出了一幕幕壯烈的史劇。
張學良接替父親在東北的勢力,成為新一代的“東北王”不久,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以及閻錫山等人都想拉攏張學良,最終,張學良選擇站在了蔣介石的一邊,助蔣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為了感謝張學良,蔣與張“義結金蘭”,并任命張學良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其地位可以說在蔣介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采取的方法是不抵抗,蔣介石表示贊同,他發表的講話稱:“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希望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不僅如此,蔣介石不顧國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圍剿”紅軍上面。張學良奉命參與了對紅軍的“圍剿”作戰 。
1936年12月9日,西安爆發了抗日游行示威,警察與愛國學生發生沖突,開槍打傷了一名學生。張學良趕到現場,聽到東北的大學生高呼口號:“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心中五味雜陳。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一起在西安發動了兵諫,扣押了前來督戰的蔣介石。
蔣介石被扣押,舉國震驚,對蔣如何處置,最終在周恩來等人的周旋下,張學良楊虎城等人從大局出發,只要蔣介石答應了相應的要求,并且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就還他自由。為表示誠意,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張學良此舉遭到了諸多人的反對,但心意已決的他不聽勸阻。這一去,徹底改變了張學良的命運,他和蔣介石的感情發生了奇特神秘的變化。二人之間的“禮尚往來”更為這種特殊關系涂上了濃重的色彩。
蔣介石一回到南京,陪同前來的張學良就被限制了自由行動,隨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民國法庭對張學良判處10年徒刑。蔣介石的手段可謂高明,他先是軟禁了張學良,讓東北軍群龍無首,形成一片混亂,然后火中取栗,將東北軍收編分往全國各地,削弱東北軍的勢力。而張學良還一直希望蔣介石能夠放他出去,想著等抗戰勝利了,自己就會獲得自由。可是,蔣介石對這位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一直不放心,張學良直到蔣去世也未能迎來自己的自由身。
抗日戰爭爆發后,張學良多次上書蔣介石,請求領兵抗日。但蔣介石沒有忘記張學良的一“諫”之仇,他一邊要求對張學良“嚴加管束”,一邊又囑咐軍統讓張學良多看看書,釣釣魚陶冶一下情操。1943年,張學良表示要釣魚,并要求一定要讓蔣介石送他魚竿。戴笠向蔣介石報告說:“張學良太小氣,連一根釣魚竿也舍不得買。”蔣介石答道:“你懂什么,這是暗示我,要他釣魚必須釋放他,要給他政治權力的釣魚竿。”后來蔣介石真的送來一根魚竿,而且是中國沒有從美國進口的高級魚竿,能伸能縮,可長可短。張學良一看便知其用意,一把把魚竿折斷扔掉說:“這是讓我能屈能伸,還要繼續關我。”
張學良1937年在南京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被處以10年刑期,直到1947年,張學良將自已的一塊瑞士名表取出,托人送給蔣介石,借以答謝謝蔣介石送給他的“禮物”,暗示“管束”應該結束了。蔣介石深知張學良送表的寓意,立即回送一本1936年年歷和一雙繡花拖鞋。意思是我不會忘記1936年的那份羞辱,我要一直拖下去。
張學良轉押臺灣期間,因為長時間被監視,精神上受到了極大摧殘,他便以特殊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一次,他特意把一個裝著一只鳥的鳥籠作為一種特殊的“禮品”,托人給蔣介石送去。蔣收到后,做了個更大的鳥籠回送給張,并捎話給張學良:“我很愛鳥,你在山上多捉些鳥吧,我有的是籠子。”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在西安扣蔣14天,后出于民族大義又親送蔣回南京。蔣介石一直耿耿于懷,到1975年4月5日他死時扣張14000天,整整1000倍。臨終時還囑咐蔣經國“不可放虎”。蔣介石死后,張學良送去了一副挽聯,上面寫了16個字:“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可謂精確地概括了蔣張二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和恩怨情仇。
(參考資料:軍事史林 圖片選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