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血戰臺兒莊》的人,大都對前半段中那位不鳴一槍而拱手將濟南要地讓于日軍之手的韓復榘印象深刻。
最終,老蔣以“不奉命令,無故放棄濟南及其應守之要地,致陷軍事上重大損失”為名對韓復榘執行槍決。
單就喪土失地的責任而論,韓復榘的這個結局并不冤。不過,在韓復榘次子韓子華的口中,老蔣誘殺韓復榘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相比于韓復榘帶給人們的各種爭議,韓子華的一生卻顯得簡單純粹,他不僅在1949年選擇加入解放軍隊伍,還在次年隨志愿軍入朝參戰并榮立三等功,頗有一種傳奇色彩……
1938年1月11日夜,老蔣在河南省府召開軍事會議,應召參加的韓復榘在會上與老蔣起了激烈沖突。
老蔣借韓復榘部隊在濟南不戰而逃來問責對方,不料韓復榘卻以“南京丟失該由誰來負責”詰難老蔣,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會場也是一片劍拔弩張的氛圍,最后還是在眾人的安撫下才得以繼續其他會議議程。
韓復榘大概率不會料到自己將因此而喪命,但“濟南丟失”只是老蔣要拿他開刀的一個導火索,真正的殺機早在兩年前的“西安事變”期間便埋下了。
據韓子華回憶,西安事變發生后,韓復榘曾向張、楊二人發過兩封支持電文,一封是自己單獨發的“馬電”,一封是與29軍軍長宋哲元聯名發出的“漾電”。當然,二者之間是存在某種關聯性的。
這邊韓復渠支持張學良的“馬電”剛發出不久,南京方面就破譯了電文內容。獲悉對方意欲統兵向西安方面會合的何應欽,當即派蔣伯誠為代表前往濟南與韓復榘會晤。
從蔣伯誠口中,韓復榘得知宋子文與宋美齡夫婦正準備赴西安進行談判,老蔣脫險的日子也為期不遠了。這樣一來,自己公開支持張、楊的態度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為此,韓復榘聯合北平的宋哲元一同于12月23日發去了試圖挽回局面的“漾電”,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同時提出了“召集在野名流,妥商辦法,合謀萬全無遺之策”。
且不說韓復榘的這一提議與何應欽的“軍事與政治兼顧之解決辦法”相悖,即便是贊成和平處理的老蔣,在看到電文中的“合謀”二字時,也不免會對他多出一份忌憚與防備之心。
更何況,老蔣本人看到這封電文時,西安事變早已和平解決。這樣一來,韓復榘的這封“漾電”就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了。用民主人士梁漱溟的話講:
答案不言而喻,韓復榘在西安事變期間的電報往來為他和老蔣之間埋下了仇恨和分裂的種子,聯想到韓復榘割據一方后與自己的陽奉陰違、貌合神離,老蔣也就毫不猶豫的借濟南丟失一事順手解決掉對方。
再加上當時的韓復榘與四川軍閥劉湘正秘密商討締結反蔣同盟的事情,無疑又會讓他引火燒身。總之,韓復榘的折戟沉沙是不可避免了。
而隨著韓復渠一死,以他為主心的韓氏家族也徹底走向了沒落坍塌……
有意思的是,韓復榘雖然割據一方,但對置辦房產這件事似乎并不感冒。他曾經對家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正因如此,韓復榘死后,韓家人的生活立時陷入一片困頓。除兩個小妾選擇攜帶財物出走改嫁外,韓復榘的原配妻子高藝珍帶著三個兒子在朋友的幫助下輾轉到了西安,后又經西安前往北平定居。
受父親被槍決的刺激影響,長子韓嗣燮精神瀕臨崩潰,在隨全家搬遷到北平后不久,就被送到進精神病院治療,很快便因病離世。
不過,韓嗣燮雖然早逝,但他的長子韓念國卻展現出獨有的數學天賦,并得到數學家熊慶來和天體物理學家程茂蘭等人的關懷指導,最后學有所成。
隨著解放戰爭進入尾聲階段,韓家人也面臨著隨老蔣轉移還是繼續留在大陸的艱難抉擇。高藝珍對時局形勢并不敏感,只看到大批國軍陸續從北平離開,便也萌生出隨軍撤退的想法。
而韓子華卻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語重心長的向母親訴說著選擇留下來的理由:
之所以強烈反對母親追隨老蔣撤退的想法,除了老蔣的“殺父之仇”外,更重要的是在革命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韓子華有理由相信自己將見證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新時代。
幸運的是,目睹北平和平解放和我軍嚴明軍紀的韓家人,此前懸著的心也算是平穩著陸了。
北平解放后不久,韓子華順利考入華北大學,并在入學一個月后響應學校號召參軍。
朝鮮戰爭爆發后,韓子華以政治部宣傳科干事的身份隨軍入朝參戰。雖然不是和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正面廝殺,但戰場上的宣傳工作也同樣充斥著危險性。
韓子華不僅要設法穿越兩軍戰區將志愿軍宣傳單傳送到敵人陣地的鐵絲網上,還要隨時注意偵查敵情,避免被無情的子彈、炮彈所擊中,危險系數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韓子華因擅長英語交流而被多次安排到戰俘管理崗位,將我軍人道主義的優待俘虜政策貫徹到實際管理中來。得益于在朝鮮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回國后的韓子華被授予三等功表彰獎勵。
1954年回國后,韓子華轉業到蘭州電業局工作。此后,他將全家人戶口轉出到蘭州,在此工作生活了20余年時間,先后擔任蘭州市人大代表、甘肅省政協委員、民革甘肅省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
直至80年代初離休后,韓子華才攜家人重返北京定居。晚年的他除了日常讀書看報、陶冶情操外,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口述和記錄自己父親生平的材料上面。
2013年4月,由韓子華口述、周海濱執筆的《我的父親韓復榘》正式出版發行。遺憾的是,在書出版的這年,韓子華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對于韓復榘被老蔣槍決一事,韓子華自始至終是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