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為打破日軍“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一二九師等105個團20余萬兵力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戰役,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為了紀念這次戰役,激勵后輩不忘前路,山西陽泉專門建設了百團大戰紀念館。
紀念館位于陽泉市市區西南10公里的獅腦山上,這里地勢險要,曾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正太戰役” 的主戰場之一。巨型浮雕氣勢恢宏,紅旗在空中飄揚,八路軍戰士手握武器,奮勇殺敵。
中學歷史課本中有對平型關大捷的講述,這場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的第一場勝利之戰,打破了日軍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通過這場戰役,八路軍學習和改變了對日作戰的方法策略,也增加了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館內氛圍莊嚴肅穆,燈光照在每一處浮雕、每一處展板上,展柜中的實物記錄、再現了百團大戰艱難的作戰經過。
“我前進,你們跟著我;我停止,你們推動我;我后退,你們槍斃我!”展館墻壁上,革命烈士留下的話語鏗鏘有力,范子俠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錚錚誓言。
從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是百團大戰發生的時間,紅旗上寫著參加作戰的部隊名稱,這是應該被載入史冊的時間,這也是應該被所有人銘記的戰役。
參加百團大戰的八路軍裝備并不先進,最主要的武器是漢陽造步槍,即使是手槍和步槍也并非人人都有,大部分戰士使用的是大刀甚至是赤手空拳。
百團大戰的背后是無數民眾的犧牲與支持。普通民眾不僅積極進行支前工作、破路工作和后方保障,還和八路軍戰士一起并肩作戰,破壞了日軍許多據點。
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再現出刻骨銘心的戰役,讓人仿佛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著革命先烈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精神。
潔白的百團大戰紀念碑佇立在山中,仿佛鋒利的刺刀直沖云霄,山下是城市,是萬戶千家,獅腦山高聳挺拔,比山更挺拔的是中國人的脊梁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